当前位置:首页 > 赞可夫的教育理论
地自由发展,而是要受到自然的约束,因为人本身就是自然和人化的自然中的一员。人的发展既是一种适应,又是一种超越,但这种超越必须是与自然在更高层次上的适应,以使自然和人类持续、整体、协调、平等发展。因此我们应提倡在以贯彻自然的约束性为先的前提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5 )发展结果的“创生性”。杜威曾说:“我们并不生活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完结了的世界,而是生活在一个向前发展中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展望未来”。“面向未来”的发展无不具有创生性。所谓“创生”,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创造,人的发展并不是按照固定的模式进行的,每一步发展都可以说是一种创造,人的可持续发展更注重这种“创造”,并力求使之呈几何级增长;二是新的发展倾向的产生,这一阶段的发展能在下一阶段或整个人生历程中不断丰富和拓展,去解决实践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具有“质变”的潜力。
实验教学论体系与可持续发展性教学
赞可夫所构建的实验教学论体系,能为可持续发展性教学所借鉴的内容很多,这里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整体设计教学系统
赞可夫指出:“教学不是在个别的教学论原则方面,而是作为一个体系与学生的一般发展进程发生关系的,这个体系在学生的整体的一般发展上能带来一定的结果。”教学是“一个体系”,一个系统。我们一要整体规划。赞可夫多次强调“整体具有重要意义,”“以整体的观点来制定教学法”,“教育作用的完整性是保证教育作用对发展有高效果
的关键所在”。比如在制定实验教学大纲时,“把整体划分成多种多样的形式和阶段,在内容运动的过程中产生差别。”在总体要求上符合达到学生的理想的一般发展这一指导思想,在具体的内容上又体现每门学科、每个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二要沟通联系。教学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有着极其复杂的内在联系。教学活动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是由一些相应的整体联系来保证的,这些联系的性质规定着作为一个整体的活动特点”。赞可夫的实验教学论体系就“找到了一条联系的主线(即起主导作用的教学论原则),这条主线由最高的总的水平出发而向下面的水平分支,并产生出直接具体地决定教学过程的进行的各个方向。这些支线不仅上通总的思想,而且彼此之间也是有机地、内在地相互联系的”。三要建立相应的教学结构。系统论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赞可夫深晓系统论,他郑重指出:“教学结构是学生一般发展的一定过程发生的原因,”并力图揭示教学结构与学生心理发展进程的本质联系,构建一种新的教学结构体系,来达到学生理想的一般发展。 (二)切实研究促进学生发展的策略
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赞可夫在促进学生发展上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精要之处。概言之,有四点:(1)展开儿童的精神力量。 赞可夫通过实验证明: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和意志,形成学生的精神需要,特别是形成学生对学习的内部诱因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不断地以新的知识丰富学生的智慧,让他们思考,树立学生
自己去探索真理的志向,让他们完成复杂的任务——这一切都会产生强烈的、稳定的内部诱因”,即“精神力量”。(2)发挥理论知识的牵引作用。 关于理论知识,赞可夫认为“是指从科学的体系中汲取出来的知识,即不仅是关于现象本身的知识,而且是关于各种现象和本质的相互联系的知识,关于在自然界、社会生活、个别人的存在中起统治作用的规律性的知识,”它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凭借和“路标”。学生掌握知识,并使之系统化的过程也是得到一般发展的过程。赞可夫教学原则的精髓之一就是充分发挥理论知识的“路标”作用。(3)给个性以发挥的余地。 正如赞可夫所指出的那样,“个性的东西是共性的东西的存在形式。因此,要求一律,就会压制个性,从而也就压制了学生的精神力量,阻碍了学生发展可能性的发现与形式,也阻碍了学生的一般发展”,“必须给个性以发挥的余地”。(4)让学生在赖以生存的世界中去发展, 因为儿童的一般心理发展,是儿童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的一种前进运动,让学生在“与客观现实,‘面对面’地接触,认识现象的本质,直接作用于客体从而改变客体,创造新事物等中发展自己”,切忌“一间教室,一套桌椅,一本书”式的教学。 (三)建立拥有教学论特征的操作体系
有了完善的教学论体系和对学生发展的深刻认识,接着就需要在教学论与学生发展之间架设一道桥梁。赞可夫建立起拥有典型的教育学特征的教学法体系。这个体系的可贵之处有三:(1)功能的多面性。 每一种教学法都具有独特的多种功能,“这些功能不仅是用来掌握知识和技巧,而且是促使学生发展,把学生各方面的具体的心理活动引导
到学习中来的手段。”(2)结构的集成性。 每一种教学法都是“某一门学科的教学实践的规则、指示的集成”,并且是由一个一个的片段有机地组成的。“每一个片段都作为一个附属成分跟其他成分发生有机的联系。”片段本身和组合形式的千变万化,形成了许许多多各具特色的教学法。(3)形式的多变性。 赞可夫把“变式”作为教学法体系的典型特征提了出来,并且指出,“这种典型特点的机能作用在于:能按照教学过程的内容结构所允许的差异,按照由经验所形成的不同工作风格并按不同方式工作的教师之间的差异,找出部分改变教学法体系的途径和方法。”但这种变式“受教学论原则规定的局限”。上述三点使赞可夫所建立的教学法体系具备了应付各种教学可能的优点,值得借鉴。
可持续发展性教学,简言之,就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其内涵可参见拙文《为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而教》(《中小学教师培训》98年第4期),在此不赘述。由于所追求的目标和实现的形式不同, 它在借鉴赞可夫教学思想的基础上,应从三个方面予以拓展: (一)从一般性教学走向立体教学
赞可夫的实验教学论体系是针对学龄初期儿童的一般发展提出来的,研究的目的和范围都有局限性,所建立的体系也不够完善。可持续发展教学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的最大化和生态化,是一种有“长度”的教学;以整个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为大背景,以大教学促大发展,又是一种有“广度”的教学;努力促进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还是一种有“深度”的教学。概言之,应是一种立体教学。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