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乙烯教材60万吨年乙烯装置情况介绍
第一章 前 言
石油化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它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有机化工材料、精细化工产品,对工业、农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我国的石油化工生产自七十年代以来发展迅速,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尽管如此,仍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需要,每年需花大量外汇购买三大合成材料和石化产品。大力发展石化工业是国家规划的主要内容,目标是到2010年建成几个大型乙烯联合工程,全国乙烯生产能力达到800-1000万吨。但由于新建大型联合工程需要大量资金,而对已有装置进行改造具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是可以节省投资,二是可以充分发挥原有装置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力量,投资省,效益高,速度快。改造成为少投资多产出的捷径。
扬子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乙烯装置1995年底从30万吨/年规模改扩建到40万吨/年,1996年乙烯产量达到41.1万吨,实现头年改造次年达标的目标。该工程于1997年1月9日被国家经贸委授予国家“八五”技术改造优秀项目奖,并于同年6月3日由国家竣工验收委员会正式验收。进一步对该装置进行改造,使其能力提高为65万吨/年,不但可以形成更大的规模生产,发挥规模效益,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采用国内外的先进工艺、先进技术,进一步降低物耗、能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取主动。
65万吨/年乙烯改造主要工程包括: 乙烯装置由40万吨/年改造至65万吨/年,汽油加氢装置由30万吨/年改造至50万吨/年,丁二烯装置由10万吨/年改造至20万吨/年,聚乙烯装置由15万吨/年改造至35万吨/年,聚丙烯装置由16万吨/年改造至36万吨/年。
65万吨乙烯改造工程项目初步筹资额为448883.51万元(含外汇17515.68万美元),其中建设投资为414023.37万元(含外汇17515.68万美元),建设期贷款利息24309.39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10550.75万元。初步概算:乙烯装置投资108111.61万元(含外汇4101万美元),汽油加氢装置投资7299.32万元(含外汇55万美元),原料罐区3171.59万元,成品罐区322.61万元。
65万吨乙烯改造是国家启动新的产业政策重点扶持的技改项目,给予了贴息贷款的优惠政策,在国内外有很大的影响,作为国家重点512户国有大型企业之一的扬子公司责任非常重大。扬子公司及所有参加65万吨乙烯改造设计建设单位的全体人员将克服工程量大、工期紧、施工交叉深、协调难度大等困难,团结一心、群策群力圆满完成这一伟大的世纪工程。
此次65万吨乙烯装置改造原则是:
1、充分发挥国有股份制企业优势,尽可能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立足内涵发展、节能降耗,改造后装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接近世界水平。
2、总结扬子石化40万吨乙烯改造工程的经验,坚持勤俭高效的方针,加大国产化力度,尽量节省投资和外汇,加快建设进度,控制基建投资,保证工程质量,做到少投入,多产出。
3、充分依托现有公用工程等条件,依照投资少、时间省、效益好的原则,挖潜增效,整体优化。充分依托现有的管理、技术、操作及维修人员,做到不新增定员。
4、总图布置上力求节约用地,乙烯装置在原界区内改造,不新征用地。
5、加强“三废”治理,搞好环境保护,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的余量、节省投资的基础上,增建必要设施,严格实现乙烯装置排出物合格排放。
6、改造方案要兼顾生产与施工的需要,尽可能减少施工与生产的交叉,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第二章 装置概况
第一节 装置设计和专利技术
乙烯装置新区裂解炉部分的工艺包和基础设计由ABB Lummus Heat Tranfer、BPEC共同完成;分离部分的工艺包由ABB Lummus Globol公司完成,基础设计由SPIDI和TEC共同完成;其余部分的基础设计由SPIDI完成;详细设计全由SPIDI完成。
裂解部分:采用ABB Lummus公司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技术开发中心合作开发的10万吨级大型裂解炉,具有乙烯收率高、热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炉型之一。基础设计由中外双方合作完成,详细设计国产化。
分离部分:采用ABB Lummus公司的深冷顺序分离技术进行改造,引进工艺包,中外双方共同完成基础设计,由国内完成详细设计。改造将引进先进的急冷油粘度控制系统、二元制冷系统等新工艺、新技术。 新区汽油加氢装置采用先切割C5和C9馏份,再二段加氢的技术。为了处理新增加的约20万吨/年裂解汽油,根据原有装置已无余量的情况,增加了规模为20万吨/年的生产线。由于二段加氢国产化技术已开发成功,相应的催化剂也已国产化,并有多套装置的运行经验,第二轮改造采用国产化技术,从工艺包到详细设计均由国内完成。
第二节 乙烯装置的生产规模
扬子乙烯装置于1978年12月自日本东洋工程公司引进,年产30万吨乙烯。生产技术采用Lummus公司的SRT-I、III型裂解炉和顺序深冷分离工艺,1987年投产。1995年改造到4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第二次技术改造使装置的能力进一步扩大,同时物耗、能耗也降低到新的水平。改造后的公称生产能力为
65万吨/年乙烯,改造前后设计年操作时间均为8000h。
根据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关于扬子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65万吨乙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估报告》(咨化轻[1999]339号)和附件一专家组评估意见:所有乙烯工艺装置的设计能力,已按70万吨/年乙烯能力设计。
第三节 乙烯装置生产模式和相应的处理能力
1、乙烯装置将有两种生产模式:
模式I:四台新的SRT-Ⅵ型炉操作(其中包括一台备用炉) 模式II:三台新的SRT-Ⅵ型炉操作,一台清焦 两种操作模式下的装置生产能力,详见下表: 模式I(2)
新区 老区 小计 模式II(3)
新区 老区 小计 注: (1)
裂解炉及急冷区 COP(MPaA) 0.176 0.232 单位为KTA。
能力(1) 300 400 700
裂解气压缩机
能力(1) 300 400 700
分离回收 能力(1) 300 400 700
裂解炉及急冷区 COP(MPaA)
0.211 0.204
能力(1) 400 300 700
裂解气压缩机
能力(1) 300 400 700
分离回收
能力(1) 300 400 700
(2) 在模式I时,新区急冷塔(E-DA-1104)塔顶气相(相当于100KTA乙烯)送入老区裂解气
压缩机入口。
(3) 在模式II时,新区无裂解气进入老区裂解气压缩机。
2、乙烯装置裂解深度为丙烯/乙烯 = 0.45和0.5(wt)。 结合原料情况可分成下列四个工况:
工况1A:丙烯/乙烯=0.45,原料为轻石脑油、石脑油、HVGO和AGO 工况1B:丙烯/乙烯=0.5,原料为轻石脑油、石脑油、HVGO和AGO 工况2A:丙烯/乙烯=0.45,原料为轻石脑油、石脑油、HVGO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