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知识练习整理
六年级第一单元1-5课知识检测
一、填空题
1、 放大镜是我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也叫--------------------------,它的特点是中间
--------------,边缘---------------。
2、 放大倍数越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越--------------,看到的范围------------------。 3、 从放大镜下我们观察到蝇的眼是-----------------
4、 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
5、 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性很大的害虫,它们常聚集在植物的嫩茎上吸食植物-------------- 6、 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
7、 味精晶体的形状是--------,白糖晶体的形状是--------------------
8、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是--------------,有的像---------------,有的像
---------------------
9、 许多岩石是由---------------------集合而成的。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
-------------------、---------------------三种。
很早以前,人们把两个凸透镜-----------------起来,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所成的像进一步-----------------,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就是早期的-------------------。 10、 11、 12、 13、
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了-------------------------和---------------------------。 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倍。
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观察到---------------------的物体以及物体的--------------------- 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物体必须制成--------------------才能在显微镜下
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14、
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在他自制的显微镜下发现软木薄片的结构看上
去像一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他命名为---------------------- 二、判断题
1、放大镜镜片的直径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 )
2、小水滴、装满水的圆形透明杯和放大镜一样都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 )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视野就越大。 ( ) 4、草蛉的幼虫十分擅长捕食蚜虫,素有“蚜狮”之称。 ( ) 5、所有昆虫头上的触角都是一样的。 ( )
1
6、触角的形状和着生的位置是鉴别昆虫种类的重要特征。 ( ) 7、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 )
8、我们平时食用的糖有时也叫白砂糖,说明糖的形状和沙子一样没有任何规则。( ) 9、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者由晶体组成的。( ) 10、只有借助放大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 11晶体在适当条件下会缓慢地生长。( )
12、显微镜比放大镜放大倍数高,能更清楚的看清物体。( )
13、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楚的图像。( ) 14、利用列文虎克的显微镜可以观察大肠杆菌。( ) 15、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两只眼睛可以轮流使用( ) 通过显微镜观察物体,对物体的要求是薄而透明。( ) 16、显微镜下的洋葱切片呈网状结构。( )
17、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目镜看到图像的移动方向是一致的。( ) 三、选择题
1、放大镜的功能是把一些细小的东西放大,下列不需要用到放大镜的是( ) A观察夜空中的星星 B观察植物的花或种子 C观察细小物体的细微结构 2、在圆柱形的玻璃杯外看杯中的茶叶,看到的茶叶与原来相比( ) A变小了 B变大了 C没有变化
3、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屏幕时发现( )
A电视机的图像变大 B电视机的图像变模糊了 C 看不到图像,只能看到平行和垂直的亮条纹
4、由于昆虫的体型一般都很小,用肉眼很难看清,所以我们要用到( ) A望远镜 B近视眼镜 C放大镜
5、用放大镜观察蟋蟀发现蟋蟀的“耳朵”在( )
A蟋蟀的头上 B蟋蟀的触角上 C蟋蟀的背上 D蟋蟀的足内侧 6、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上彩色的鳞片其实是( )
A蝴蝶的皮肤 B蝴蝶的铠甲 C蝴蝶身上的扁平的细毛 D蝴蝶身上的壳 7、下列呈六角形的晶体是( ) A,味精 B雪花 C珍珠
2
六年级第一单元6-8课知识检测
一、填空题
1、 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是由--------------------------组成的。
2、 观察绿色植物蓖麻叶细胞中的叶绿体时发现,每平方毫米的蓖麻叶中的叶绿体的数量多
达------------------------个
3、 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
4、 生物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细胞是------------------,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是
-----------------------。
5、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也是生物最基本的------------------------- 6、 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生物学家是-------------------------------------。 7、 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因为---------------------------------。 8、 我们还可以利用--------------------培养微生物。
9、 我们在观察水中的微生物的时候,首先要用------------吸取一滴-----------------或-------------里的水,放在载玻片上,盖上------------------------,在显微镜下观察。 10、
---------------------------是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的生物学家 11、
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它的特点
是中间----------------,边缘-------------- 12、 13、
放大镜的镜片中央越-----------,看到的图像------------,看到的范围--------- 像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
样的固体物质叫------------------------------- 14、 15、
-----------------------、-------------、------------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生物体都是由--------------组成的,它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最基本的
-------------------------------- 16、
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二、判断题
1、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 ( ) 2、有的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有的不是。( ) 3、不同种生物的细胞的形态是基本相似的。( ) 4、细胞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相互依存,共同协作,完成生命体的各种功能。 ( ) 5、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害处,没有好处。( )
6、蓝藻大量繁殖可以使水变成蓝色,说明微生物都可以用肉眼观察。( )
3
7、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因此里面没有细菌。( ) 8、微生物是一种生物,因此也是新城代谢。( ) 9、水中的微生物一般都不会运动,只能随波逐流。( ) 10、观察用的微生物临时装片要在即将观察时制作,这样才能保证微生物是活的。( ) 11、食盐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晶体,米饭外形也有规则,也是晶体( ) 12、近视眼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 13、碱面是粉末状的,它不属于晶体( )
14、利用微生物提供或生产的食物对人来说都是有害的。 15、显微镜可以把细胞变大。( )
16、微生物也是生物,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 17、把橘皮、馒头等放在温暖干燥的环境中就可以进行霉菌培养。( ) 18、通过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可以增加目镜中标本图像的亮度。( ) 19、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的缘故 三、选择题
1、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植物叶细胞时可以观察到( ) A叶子上的露珠 B叶绿体 C叶子上的灰尘 2、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作用是( )
A运输代谢废物 B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C运输营养物质 3、植物叶绿体的功能是( )
A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B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物质 C植物呼吸的器官 4、用干草培养微生物时,应用( ) A自来水 B鱼缸里的水或池塘水 C纯净水 5、微生物的特点是( )
A由细胞组成 B可以通过肉眼看到 C都非常小,一般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6、下列属于微生物的是( ) A蚯蚓 B变形虫 C虾 7、弗莱明发明了( ),从而使千万人免于受肺炎等疾病的侵染致死。 A青霉素 B消毒法 C罗红霉素
8、下列( )不可以用来改造食品。 A益生菌 B乳酸菌 C大肠杆菌
9、利用细菌能在短期内大量繁殖的优势,生产大量胰岛素,用于治疗( ) A糖尿病 B心脏病 C风湿病
10、科学家一般选择( )来观察H7N9病毒 A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 11、下列不全是晶体的一组是( )
A云母,小苏打,维生素C B水晶、雪花、玻璃C盐、铜矿、高锰酸钾 12、昆虫头上的( )就是它们的“鼻子” A触角 B复眼 C鼻子
13、人类利用( )发面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了,可以使制成的面包内部疏松多孔。
A细胞 B酵母菌 C霉菌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