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教案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集体备课
主备单位:亢西小学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教学目标】
1、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积累生词,体会重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通过指导学生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意大利少年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3、体会意大利少年身在异国他乡,穷困潦倒却不忘维护祖国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懂得时刻把祖国的尊严放在第一位。 【教学重点】
体会少年扔钱时的动作、神态,理解“热那亚少年很需要钱,为什么又把那些钱扔回去?” 【教学难点】
感受并理解热那亚少年捡钱和扔钱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挂图(国旗)
师问:同学们这是什么? 生答(国旗)
师:对!这是我们祖国的国旗。那么老师想问一下你们爱我们的祖国吗?如果有人侮辱我们的祖国损坏我的国旗,你应该怎么做? 生答:向他们提出抗议。
师:同学们都非常热爱祖国。在意大利,也有一位少年,他也和你们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然而,他的命运却是悲惨的,他的童年是不幸的。他就是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2、板书课题
师: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他为什么这样?为什么叫他爱国少年?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的很好。那么就请同学们带着你的问题,带着你的好奇,走进课文,去领略以下这个爱国少年的悲惨命运。去体会一下他是怎样爱国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与同桌合作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听读课文,读准字音。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反馈,教师随机指导。
5、指导学生按照:回国家---捡硬币---扔硬币的思路给课文分段。 三、课时小结:
这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四、作业布置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五、板书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回国家 捡硬币 扔硬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整体感知
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坐船返回意大利的少年。今天,让我们跟随课文走上轮船,走近这个少年身边,读懂他,了解他。板书课题,生齐读。
2、复习字词(加强本课易读错字、多音字的字形及读音的识记。)
拐卖、打骂、领事馆、船舱、遭遇、叹息、铺位、抱怨、糟糕、肮脏、愚蠢、可恶、劈头盖脸、侮辱、大义凛然、衣衫褴褛
(1)“衣衫褴褛”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看看文中的插图。
(2)自己再把这个词语读一遍,看看这个词语是课文中写谁的?(少年)从这个词语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少年?(可怜、贫穷)老师相机板书。
二、研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用笔划出文中表现少年可怜的句子。
两年前,他被拐卖给一个马戏班,戏班的人将他带到国外。他们打他,骂他,欺负他,逼他干重活,还不让他吃饱饭。(感知少年的可怜身世和遭遇,为之后少年因为贫
穷,需要钱,放弃尊严捡钱作情感铺垫。)
1、谁能把他画的句子读一读(指名读)。
2、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同情的少年啊!(板书:同情)
3、那些人对少年做的这一切,都可以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是什么?(虐待),让学生圈画出这个词语。通过联系课文,我们就能很轻松理解“虐待”的意思,这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的方法,我们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慢慢熟悉并运用它。(给予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学法的教授与指导)
4、过渡:这样一个贫穷、可怜的孩子需要钱吗?(需要)找出相关的语句。同桌互相读一读。(他的衣服太破了,他还想给父母买点什么,这两年他没有赚到一分钱。)
(二)放弃尊严捡钱
(指导学生抓住少年捡钱的动作,感知少年内心的耻辱以及别人对他的侮辱。) 1、少年太需要钱了,如果有了钱?(进行说话练习)
出示:如果少年有了钱,就可以 ,还可以 。 2、少年太需要钱来解决自己面临的困境了!请同学们画出少年捡钱的句子读一读。(板书:捡)
3、谁愿意站起来读一读少年捡钱的句子,(指名读)从少年捡钱的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
少年低声道谢,从桌子上捡起了硬币。
预设:难为情,不是自己劳动得来的,耻辱,羞耻,
在少年捡钱之后,还有一句对少年的描述,同学们抓住少年的动作,再读一读,体会少年这种心情。
4、少年表现出的这种难为情,仅仅是因为,他自己认为捡钱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吗?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你又感受到什么?
出示:那些人听了,有的叹息,有的议论,还有的人乘着酒兴,拿出一些硬币很响地扔在桌子上:给你,拿去!
引导:从“很响地扔”体会那些人给少年钱时的不屑一顾和鄙视。从这个动作你感受到什么?(瞧不起、不尊重、鄙视、不屑)
5、想到面临的困境,想到父母,少年承受着耻辱和别人对他的不尊重,捡起扔在桌上的钱。让我们带着体会再读这段话。
(三)维护祖国尊严,扔钱
(指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感受内心的愤怒,体会少年爱国情感,以及面对那么多大人所表现出来的勇敢。)
1、放弃自己的尊严捡来的钱,又为什么要扔掉呢?请同学们画出少年扔钱的句子,抓住少年的动作,读一读,你又体会到少年怎样的心情。(生气、愤怒)(板书:动作)
放弃自己的尊严捡来的钱,又为什么要扔掉呢?
理解“劈头盖脸、砸”? (正对着头和脸而来, 用尽力气扔,形容来势凶猛,说明少年愤怒之极。)
2、少年为什么表现的这样愤怒呢?谁能说一说。(船上的人侮辱少年的祖国。追问:怎么侮辱?)
3、如果你就是那位意大利少年,听到船上人的抱怨、侮辱,你会怎样? 老师范读,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指名读)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切实感受心底的愤怒,并把这感受读出来。)
4、你可以瞧不起我,但不能瞧不起我的祖国?你可以侮辱我,决不能侮辱我的祖国?这就是少年当时的感受,让我们再读一读(齐读)。
5、少年的愤怒是这样强烈。 师生接读:
于是,热那亚少年跳下床,站直了身子,大义凛然地说道:“你们侮辱我的祖国!我不要你们的钱!”
6、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学以致用,“虐待”意思讲解时,提到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的方法,在这里可以让学生运用这个方法理解“大义凛然”的意思,之后通过查词典,加深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并把理解融入到朗读之中。)
刚才我们学习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的方法,现在试一试用这个方法解释一下什么是“大义凛然”?(少年跳下床、站直了身子),明确这个词的意思。(理直气壮、
不可侵犯的样子。)带着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再读这段话。
7、对比读
(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的理解,少年维护祖国的爱国情感。) 因为贫穷,想到父母,他放弃自己的尊严——少年低声道谢,从桌子上捡起了硬币。
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少年把一把硬币扔了出来,劈头盖脸地砸在这些人的头上、肩上。
此时,你认为少年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爱国)面对这么多的大人,他一个弱小的孩子敢站出来维护祖国尊严,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勇敢 )
如果之前的那个贫穷可怜的少年让我们同情,此时,这个勇敢,有着爱国品质的少年会让你产生什么情感?(板书:敬佩)带着对少年的崇敬再读课题。
三、小练笔:
此时,你最想对少年说什么,写下来。 四、总结拓展
男孩的行为令我们敬佩,在他最需要钱的时候,他没有向金钱低头,而是维护了祖国的尊严,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热爱祖国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五、作业:
1、续写《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2、推荐大家读一读《爱的教育》,把你感受最深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五、板书: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可怜 捡、扔 勇敢 同情 敬佩 贫穷 (动作) 爱国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