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2新教材3、4、5知识
神奇的微观世界——原子分子相关知识整理
一、 基本概念:
1.微粒的三个特性: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它们具有如下三个特殊性质: 以分子为例:
a.它们的尺寸很小;( )
b.分子是处于不断的运动中的;( ) c.分子之间有间隔。( ) 2.化学中两个最小:
将下列现象与分子三特性联系起来: 1.一滴水中有1.67×1021 个水分子;2.酒香不怕巷子深;3.湿衣服在火边干得快;4.给轮胎打气;5.温度计液柱随温度上升;6.固液气三态转化。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意味着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数量和特征不变)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构成了物质,分子变化物质就改变) 3.原子的结构特点: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割,但它也有其内部 结构,完成下面的示意图
其中,不带电荷的是( ),带正电的是( )带负电荷的是( )。质量较大的是( )和( )。他们占原子质量的绝大部分。在所有原子里面,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的个数}与质子数以及核外电子数( );并且使整个原子( ){带正电、带负电、不带电} 4.结构决定性质:原子中的结构决定了以下性质:(整理好相关知识完成连线) a.质子数(也就是核电荷数)决定 化学性质
b.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决定 原子种类(宏观对应元素的种类) c.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 相对原子质量 5.相对稳定结构与离子的形成:
在原子里面,核外电子不是固定不动的,电子有它出现的区域,按电子出现区域离核的远近,可以分为由内到外的1-7层,电子优先填到( ){内/外}层上并且,最外层不能超过( )个电子。 最外层的电子数目通常和元素的化学性质紧密相关,
金属元素通常最外层( )4个电子,化学变化中易( )电子;此时核外电子数( ){大于或小于}核电荷数,显( )电荷,形成( )离子;所带电荷数与得失电子数关系是( );
非金属最外层通常( )4个电子,化学变化中易( )电子,带( )电荷形成( )离子;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有( )个电子,化学性质( )。 最外层达到( )个电子时候,粒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阴、阳离子由于( )作用结合形成化合物,此时化合物电荷情况是( ){带/不带}电。 6.物质组成与元素
宏观 微观
元素 组成→ 物质 ←构成
元素定义:具有相同( )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离子 原子 分子 原子核,由
( )和( )组成,带( )电荷 原子核外,有( )在不断高速运动
7.化学变化实质:分子被拆分后,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故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结合方式,分子种类一定改变,物质种类一定改变; 8.质量守恒定律:
a.适用范围: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物理变化等不在质量守恒定律讨论范围内。
b.质量守恒定律正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被消耗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c.质量守恒的内在原因: 原子数量不变 元素种类不变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变 原子种类不变 所以又有 元素的质量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不变
二、牢记基础
1、记住1~20号元素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元素符号 H 名称 名称 元素符号 Ag 铜 Li 铁 铍 硼 Ba 锰 Zn 汞 铅 碘 2、记住以下常用元素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元素符号 Au 名称 3、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三种含义
其中微观上可以表示 ,宏观上表示 ,还可以表示 (对于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固体非金属)
化学式可以表达两种含义 (宏观上)和 (微观上),从中可
以读出两类信息,宏观上分析该物质是由 组成,微观上分析该物质 的构成。
- 2+
4、书写离子符号时 OH Ca
书写化合价时,应写在对应元素的正上方,可以在原子团上方划横线表示这个整体显多少价。 5、化学式书写的时候应注意,在化学符号的右下角标出表原子个数关系的数字;例如 H2O 就是错误的表示 应为H2O,如果是原子团的个数,应先打括号,如Ca(OH)2;
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时,通常金属元素在左边,非金属元素在右边,按照化合价的观点,化合价为正价的一般在 ,化合价为负价的一般写在 。
化合价 用来表示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
化合物中,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通常 氧元素显 氢元素显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通常显 非金属元素通常显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的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要记清。)
了解五种初中常见的原子团的名称、化合价、形成的离子,完成下表 名称 原子团 离子 化合价 硫酸根 SO4 -2 硝酸根 NO3 -1 氢氧根 OH -1 碳酸根 CO3 -2 2-铵根 NH4 +1 +6、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a、写出正确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化学式;b、按照质量守恒配平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使各元素原子个数前后一致;c、标出反应条件并且将生成物中有特殊变化的标出气体或者沉淀符号,如果反应物有该类型状态则不许标出。
熟悉书写步骤后,有助于正确书写和查出错误。
三、运算分析
1.相对原子质量 是用所求的原子的质量去和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去比所得到的数值,单位为1。Ar=某原子质量/碳12原子质量的1/12。在近似计算中,可以认为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将化合物分子中所有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求和,得到相对分子质量,符号为Mr.应熟练掌握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是进行各种计算的依据。 计算题类型
A求相对原子质量
已知氮元素的一种原子的质量为n千克,碳12原子的质量为m千克,计算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方法,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的公式)
B求化合物中,唯一未知的一种元素化合价
如,在HClO4中,H的化合价是+1,O的化合价为-2,求其中Cl的化合价。
(方法:设Cl元素在该物质中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列方程式计算并解答)
C已知组成物质的元素和相应化合价,求化学式,如+3价的Al和-2价的O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先求出正负化合价的绝对值的最小公倍数,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合价的绝对值可以得到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列出化学式,运用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检验。
D求在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例如在Cu2(OH)2CO3 ,求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方法:先看清化学式,找出其中有几种元素,各有几个原子,对于有原子团的化合物,特别注意处理原子团的时候,有多少个原子团,里面的原子数就要考虑多几倍。先求出相对分子质量,然后用质量分数公式计算。质量分数=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原子个数/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2.会看和画原子结构示意图,能简单的从中分析元素的一些性质 画出 Mg Na O S Cl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画出 Cl- Mg2+ Na+ 等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3、化学方程式配平:关键技巧,一步一查,巧用最小公倍数和观察法。 例: P+O2
△
P2O5
一查 1 2 2 5
配平氧原子数,最小公倍数法后 P+5O2
△
2P2O5
二查 1 10 4 10 配平磷原子数,观察法后 4P+ 5O2
△
2P2O5
三查 4 10 4 10,同种原子个数相等达成配平。
4、化学方程式计算:找准已知条件未知量,写对化学方程式,列好比例式。
例:燃烧煤炭(主要成分碳)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试计算食堂每天燃烧0.6t煤会带来多少二氧化碳?
分析:已知条件 C的质量,未知CO2的质量,化学方程式为C+O2=点燃=CO2 解:设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x 1设
C+O2点燃 CO2
12 44 0.6t x
列式
解得x=2.2t
答:将生成2.2吨二氧化碳。
5、由化学方程式中质量守恒猜物质
R+2O2点燃 2H2O+CO2
分析反应前 反应后
C 0+? 1 O 4+? 4 H 0+? 4
故R中包含1个C和4个H,化学式为CH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