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届高考高三语文一轮五年真题专题复习练习解析版古诗鉴赏思想感情角度鉴赏讲义-

2019届高考高三语文一轮五年真题专题复习练习解析版古诗鉴赏思想感情角度鉴赏讲义-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15:45:56

“愁”为例,又可分为多种,如亡国之愁、家破之愁、失子之愁、失意之愁、失恋之愁、相思之愁、困顿之愁、贫寒之愁、羁旅之愁、闲居之愁、乡愁等等。

2.情感表述要素

要表述的情感=情由(感情产生的原因)/情境(感情产生的境地)+感情基调 示例: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014·新课标全国Ⅱ)

旅途漂泊凄清、失神、怅惘之情答: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中的;

情由感情基调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

住宿在渔家所感到温暖、愉悦之情

的。

情境感情基调

“感情基调”多用表示感情的一至两个双音节词表示,如惆怅、孤独、欣慰、愤懑、激愤、悲愤、闲适、恬淡等。“情由(情境)”是出于原因(或情境)而产生的这种感情,如陆游《书愤》表达的是一种悲愤之情,这种感情是由报国无门而.....产生的。

(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传诵,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达了伤离别的悲凉情怀。

(2)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一名句包含着怎样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包含着羁旅早行之苦。

5

一、准确把握情感的有效路径

赏析古诗的思想感情最关键的是准确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其路径很多,最有效的几条是:

1.读懂词语、句子的意思

准确理解字词语法和文本意思是古诗鉴赏最基础和最核心的要求,当然也是准确把握情感的前提。如2017年全国卷Ⅲ白居易的戏赠诗,第一句为“一篇长恨有风情”,此句中的“风情”古今有别,要正确理解,否则无法答题。其实“风情”是说他的诗歌具有《诗经》风、雅、颂中成就最高的“风”的情怀,它与下一句中的“正声”都是对自己诗歌的高度评价。因此,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品读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要舍得在“读懂”上花时间。因为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与跳跃、省略,所以要用自己的生活和经验之水把它“泡”开,个别疑难处可以合理猜想。

2.分清诗歌的结构层次

一首诗多半是由几层意思组合而成的,即便是律诗、绝句这样的短诗,哪怕是一联或一片,我们也可以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一般是两句一个层次,有时两句是两个层次),分解后再进行综合,就容易准确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

3.善抓显隐“情语”

所谓“情语”,就是诗中能直接或间接表明作者情感的语言。对于考生来说,能抓住并品读“情语”,是准确、快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最可靠途径,也是一种“看家本领”。

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情语”有显性与隐性之说。显性“情语”是指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当然它首先指“诗眼”,抓住“诗眼”,事半功倍。(具体内容详见本专题核心突破二“掌握关键能力”部分)其他如

“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显性“情语”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语”有时藏在“景语”等其他语言之中。

隐性“情语”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至关重要。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情语”,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

6

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语言叫“景语”。另有一些典故语,需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含有表达技巧的语言(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需要还原其基本义。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隐性“情语”。弄清楚隐性“情语”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就如同拨开疑云迷雾,能让真相充分显露。

如何抓住“情语”呢?显性“情语”一般会在标题、正文中的首句(联)及尾句(联)中出现,一定要盯住这些“情感”部位。隐性“情语”一般藏在正文描写景物等的文字中,多在中间部位。有时也会在注释里出现,所以寻找要特别细心。 边练边悟

(1)找出下列诗句中的显性“情语”。 ①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愁) ②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独)

③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冷、凉(暗含冷寂)]

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孤、独(暗含孤傲)]

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谐音“思”)、泪] ⑥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愁、泪) (2)找出下列诗句(或画线句子)的隐性“情语”。

①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空)

②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注:经历)岁月频。(黄公度《乙亥岁除渔梁村》)(似、空)

③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偏) ④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辛弃疾《鹧鸪天·送人》)(送、埋)

⑤蕨拳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方回《舟行青溪道中入歙》)[桃花(用典)]

(3)请找出下面这首宋诗中的显、隐性“情语”,并结合“情语”概括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7

魏 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①显性“情语”:愁、独、客、离恨。 ②隐性“情语”:惟、更、咽、冻不流。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

4.利用辅助信息

这些辅助信息有:①诗题,②作者,③小序,④题材,⑤注释,⑥题干。 二、重点把握景中情、典中情 1.把握景中情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缺 题 刘禹锡

故人日已远,窗下尘满琴。 坐对一樽酒,恨多无力斟。 幕疏萤色迥,露重月华深。 万境与群籁,此时情岂任。

鉴赏 “故人日已远,窗下尘满琴。”故人已经离开很久了,窗下古琴已许久没弹,早已经积满了灰尘,睹物思人,往日同游共赏,弹琴、吟诗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此时才发现故人的离去在心中、在生活中留下的空白根本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人事的变迁而填补,那人还是心中不可或缺的唯一的知音人。古有伯牙摔琴谢知音,今作者也因知音离去而尘封心曲,无处诉衷肠,深藏于心的对友人的思念于典型的场景、质朴无华的语言中溢出,奠定了全诗忧伤的感情基调。自然引出颔联:“坐对一樽酒,恨多无力斟。”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花间一壶酒,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愁”为例,又可分为多种,如亡国之愁、家破之愁、失子之愁、失意之愁、失恋之愁、相思之愁、困顿之愁、贫寒之愁、羁旅之愁、闲居之愁、乡愁等等。 2.情感表述要素 要表述的情感=情由(感情产生的原因)/情境(感情产生的境地)+感情基调 示例: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014·新课标全国Ⅱ) 旅途漂泊凄清、失神、怅惘之情答: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中的; 情由感情基调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温暖、愉悦之情的。 情境感情基调“感情基调”多用表示感情的一至两个双音节词表示,如惆怅、孤独、欣慰、愤懑、激愤、悲愤、闲适、恬淡等。“情由(情境)”是出于原因(或情境)而产生的这种感情,如陆游《书愤》表达的是一种悲愤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