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5.2.1 平行线 1[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3)l1与l2夹角有两个:∠1,∠2;∠1=∠O,∠2+∠O=180°,所以l1和l2的夹角与∠O相等或互补.
易错点拨:注意∠2与∠O是互补关系,解答时容易漏掉. 探究点三: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类型一】 应用平行公理及其推论进行判断 有下列四种说法:(1)过直线外一点有
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同一平面内,过一点能且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3)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析:根据平行公理、垂线的性质进行判断.(1)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正确;(2)同一平面内,过一点能且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正确;(3)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正确;(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正确;正确的有4个.故答案为D.
方法总结:平行线公理和垂线的性质两者比较相近,两者区别在于:对于平行线公理中,必须是过直线外一点可以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但过直线上一点不能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垂线的性质中,无论点在何处都能作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类型二】 应用平行公理的推论进行论证 四条直线a,b,c,d互不重合,如果
a∥b,b∥c,c∥d,那直线a,d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
解析:由于a∥b,b∥c,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得到a∥c,而c∥d,所以a∥d.故答案为a∥d.
方法总结:平行公理的推论是证明两条直线相互平行的理论依据.
【类型三】 平行公理推论的实际应用 将一张长方形的硬纸片ABCD对折后
打开,折痕为EF,把长方形ABEF平摊在桌面上,另一面CDFE无论怎样改变位置,总有CD∥AB存在,为什么?
解析: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得出答案即可. 解:∵CD∥EF,EF∥AB,∴CD∥AB.
方法总结:利用平行公理的推论进行证明时,关键是找到与要证的两边都平行的第三条边进行说明.
三、板书设计
概念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或相交平行线?
?平行公理?性质?????平行公理的推论
本节课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经历观察多媒体的演示和通过画图等操作,交流归纳与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