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巧用计算机多媒体,构建生活化的品德课堂
巧用计算机多媒体,构建生活化的品德课堂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回归生活成为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鲁洁教授明确指出:“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我们这门课在原有课程(包括品德课,社会课等)基础上所作出的改革,最主要的(或最根本的)表现在哪里?我们的回答是:回归生活。”因此,构建生活化的品德课堂教学成为德育课程追求的目标。
品德与生活是新课改标志性课程之一。他不只是名称上的改变,更是一种全新的德育理念。马克思:说:“品德与人的存在是一体的,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道德是生活的道德,道德离不开生活。生活的过程就是道德学习的过程。品德与生活所追求的是从儿童的整体生活出发,在进行生活教育的同时自然地进行品德教育。品德与生活的融合并不是形式上的简单机械相加,而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品德应紧紧植根于生活的土壤。
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将计算机多媒体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进行有机整合,教学中找准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进行了有效教学。最佳作用点主要是指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最适合发挥教学媒体优势的地方。比如说难点的突破,重点的强化,情境的渲染,冬季的技法等,都是通过媒体得以实现的。最佳作用时机则要以学生学习心理机制为依据,如在学生困惑的时候,疲劳的时候,注意力分散的时候,学习兴趣索然的时候等,都能恰到好处地运用教学媒体帮助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中来。
下面我就结合两个课例谈谈具体做法。
一、从生活中来——以生活为起点
品德与生活课程最大的特点是教材编排不按照道德知识的严密体系,而是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作起点,自然而然地引出话题。
我设计《家人的爱》的第一活动板块是“家长的爱”。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班级几位学生婴儿时期、幼儿期不同的照片,让学生猜一猜他们都是谁?学生对这些照片表现出莫大的兴趣。在猜一猜、看一看、比一比中感性地认识到小朋友和过去不一样了。再让学生把从家里带来的小时候穿过的鞋子,帽子,衣服拿出来穿穿戴戴,看看有什么发现。经过一系列真切的对比和感知,同学们明白“我长大了!”
接着进入第二板块“幸福的回忆”。我让学生拿出记录自己成长经历的一组组生动的照片,通过实物投影打在大屏幕上。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从牙牙学语,到成为一年级小学生,一张张生动传神的照片,记录着孩子们成长的每一个足迹,同时让学生把自己成长的故事说给同组的小伙伴听,让大家分享自己成长的快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