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大丰市亭湖区九级第二次调研测试物理试题 人教版
24.(6分)用天平和量筒测金属物块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 ▲ 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
零刻度处.若天平的指针偏向右侧,应向 ▲ 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测量物块的质量时,应将物块放在
▲ 盘中.当另一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天平平衡,则物块的质量是 ▲ g.
(3)用量筒测量物块的体积如乙图所示,则其体积是 ▲ cm3. (4)物块的密度是 ▲ kg/m3.
25.(7分)小明做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 A B A V - 0.6 3 - 3 15
甲
2 0.4 0.6 3 0 1 50g 10g 2 3 4 g 5 mL 100 80 60 40 20 mL 100 80 60 40 20 甲
乙
1 0 0 0.2 - 0.6 3
乙
(1)如图甲所示,用笔划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在AB间接5?电阻,闭合开关,向右移动滑片,电流表的示数 ▲ (变大/不变/
变小),电压表的示数 ▲ (变大/不变/变小).满足实验条件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其值为 ▲ A.
(3)在AB间接10?电阻,闭合开关,移动滑片,直到 ▲ 表的读数是 ▲ .记录
数据.
26.(8分)在比较相同厚度的海绵和棉花的保温性能的实验中,小明先用海绵包着装有热水
的烧瓶,每隔5min测量一次水的温度,用t1表示.25min后,将海绵换成相同厚度的棉花,每隔5min测量一次水的温度,用t2表示,实验记录如下表.用表中数据作出t2-t图像如图中图线2所示. 时间t/min 温度t1/℃ 时间t/min 温度t2/℃ 0 80 0 50 5 72 5 45 10 ▲ 10 41 15 59 15 38 20 55 20 35 25 52 25 33 60 ℃
70 (1)图示温度计是10min时t1的值,读数为 ▲ ℃.
(2)用海绵包裹时,25min内烧瓶中水的温度下降 ▲ ℃,此过程中瓶中水的内能
▲ (减小/不变/增加).
(3)两次测量的25min内,用海绵包裹时水放出的热量 ▲ (大于/等于/小于) 用棉花
包裹时水放出的热量. (4)在坐标纸中作出t1-t图像.
(5)根据实验能否得出结论?如能,写出结论,如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 ▲ (能/不能).结论或理由: ▲ .
27.(10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巨磁电阻效应
1988年阿尔贝·费尔和彼得·格林贝格尔发现,在铁、铬相间的三层复合膜电阻中,微弱的磁场可以导致电阻大小的急剧变化,这种现象被命名为“巨磁电阻效应”.
格林贝格尔发现,并非任意两种不同种金属的三层复合膜都具有“巨磁电阻效应”.三层膜中,只有两侧是铁、钴、镍这三种容易被磁化的金属中的一种,中间一层是不易被磁化的其他金属,才可能产生“巨磁电阻效应”.
用R0表示未加磁场时复合膜的电阻,R表示加入磁场 后复合膜的电阻.实验测得,铁、铬组成复合膜的
R与 R080 70 60 50 40 t/℃ ▲▲▲ 图线2 30 20 0 5 10 15 20 t/min 25 磁场强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三条图线中铁膜层的厚度均是3nm,图线1、图线2和图线3中铬膜层的厚度分别是1.8 nm、1.2 nm和0.9 nm.
1994年IBM公司利用“巨磁电阻效应”,研制出“新型读出磁头”,用于家用计算机的硬盘中.这种磁头将磁场对复合膜阻值的影响转换成电压的变化来读取信息.
(1)以下三层复合膜可能发生“巨磁电阻效应”的是 ▲ .
A.铁/钴/铁 B.钴/铜/钴 C.金/铝/金 D.铜/铁/铜
(2)图乙中所加磁场强度逐渐增强时,图线3对应复合膜的阻值的变化情况是 ▲ . (3)“新型读出磁头”可将微弱的磁信息转化为 ▲ 信息.该转化过程 ▲ (是/不是)利用
电磁感应原理.
(4)图乙中当磁场强度是20单位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线1的阻值最大 B.图线3的阻值最大 C.图线1的阻值变化最显著 D.图线3的阻值变化最显著
(5)图丙中“A…E”是家用计算机硬盘某磁道.铁、铬复合膜的“新型读出磁头”中电流I保持
恒定.磁头从左向右匀速经过该磁道的过程中,磁头两端电压U变化情况如图丁所示.如果用1表示有磁区域,0表示无磁区域,则用1和0表示图丙中ABCDE是 ▲ .
2013届初三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测试
物 理 答 题 纸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填空题(24分)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解答题(52分) 21. M A B N 甲 O F A 乙 A 丙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