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完美升级版】铁山坪项目研究建议书(修改)
5.2 项目区环境现状
5.2.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Ⅲ类标准。
5.2.2空气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环境检测部门对该区域进行的大气现状检测结果表明,大气环境中的SO2、项目建设所在地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良好,属于整体无污染项目建设区。
5.2.3声学环境质量现状
Ⅱ类区标准。
5.3 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5.3.1工程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
本工程主要以建设生态旅
游为核心,兼顾多层次、多功能和多效益的度假村,项目建设有利于周围环境质量改善。但是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环境必将造成
一定的不利影响,其影响主要是:工程占地和场地平整对土壤、植被及树木的破坏;开外开挖的土方表面干燥后,风蚀扬尘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工程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必然造成影响,工程施工噪声源主要为风机、推土机和
振捣棒等施工机械。其噪声可
达100Db(A),影响范围可达200米,甚至更远。
5.3.2工程建成后对环境的
影响
本工程的建设实施,将形成多种特色的生态林系统,使之建成碧水蓝天、活水不断、绿量增加、品位很高的休闲、游憩的良好度假村。项目建成将使本地区的环境质量更加优越。
但项目建成后,度假村内旅游活动也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对周围环境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如度假村内游客和工作人员产生的废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污染景区地表水体;度假村供热系统,热源选泽不合适会产生废气污染;村内游客和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也
会污染环境。为此,项目建成后必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5.4 环境保护措施
5.4.1施工期环境影响的缓解措施
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废渣石,
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首先应尽量为工程本身利用,以减少占地和节约工程费用,其余部分也可以作为其他工程的建筑材料,对多余部分,应由工程建设单位会同有关部门,为本工程的弃土制定处置计划,选择合适的地点作为弃场,尽量少占地和不占农田,并应注意防止水土流失。对较大的渣石弃物,应覆土植草以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和生态环
境的影响
为减少工程施工对农业和土壤的破坏,施工作业时,要制定分层取土,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施工操作制度,并严格监督执行,坚决,制止乱挖乱堆,破坏土壤结构的作业行为,采取有效措施,将农业损失和土壤破坏程度控制在最低水平。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毁坏的树木和植被,工程施工后必须尽快植树造林,把植被覆盖率迅速恢复到原有水准,最大限度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
道路和管道铺设,应尽量缩短施工时间。对裸露的地面和堆置的土方,适量洒水抑
尘,或采取遮盖和围护等措施。剩余的土方需要用专用车辆运至指定地点堆存,并对存放点采取碾压、绿化、洒水等防尘措施。运输车辆不能超载,防止运输过程中的土壤洒落。
为减少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工程在距居民区100M的施工区域不允许在夜间10时至次日6时内使用噪声超标设备施工,夜间施工时也要避免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同时启动,最大限度减少声源迭加影响除次此以外,对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方法应加以考虑,应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对夜间一定要施工又要影响周围居民环境的工地应对施
工机械设备采取降噪措施,同时也可在工地周围设立临时的声障之类的装置,以保证居民区的声环境质量不超标。
5.4.2工程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的防治措施
合理控制规划区人口发展,避免过多人口迁入景区,以造成对环境的过度压力。根据旅游环境容量确定合理的旅游接待规模,有计划地组织旅游活动,不得无限制地超量接纳游览者,以确保度假村内原有的自然岁月和避免造成过重的环境压力
严格控制与生态旅游相背离和对环境有污染的生产经营活动,禁止有污染企业进
入景区,防止一切损害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破坏活动。
(1)、水体保护
严格控制景区内水土流失、水源污染。严禁在景区内主要水域及其上游建设污染性项目,现有排污口应及时整
改达标或迁出;禁止向区内水体倾倒垃圾、冲洗机动车辆等;对于规划内的居民区、接待服务区等地域的生活污水排放,应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严格控制和加以治理,污水须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水体。景区的所有水体,应加强管理监督保护,保护水生资源,保护河湖中水生动植物资源,严禁在河湖中炸鱼、类地表水标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