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映日荷花别样红 - 图文
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的“国培”历程
安徽省无为县刘渡中心学校(QQ:498645263)丁浩勇
1991年7月,我惜别了大学的校园,来到一所偏远的乡村初中任教。20年的春华秋实,云卷风舒,是我用心流淌过的每一天。20年时间,我只做了两件事,那就是教书和育人。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虽然我们每一年面对的都是年少的孩子,但是,时代在发展,不同时代的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况且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在不断地变革,随时会对教育工作者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激流中,我感到我那陈腐的教学方法和那落后的教学理念,都与新课程的改革格格不入。此时,身处偏辟农村的我,多么渴望能有一次充电的机会,让我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动态与趋势;多么渴望能有一次学习的机会,让我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多么渴望能有一次交流的机会,让我分享名师的成果与经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值得庆幸的是,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国培计划”,“国培”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特别是对我们农村教师来说,那就是“雪中送炭”。很荣幸,作为骨干教师的一员,我也被选拔为“国培计划”的培训对象,2010年12月13日至27日参加了由合肥师范学院承办的安徽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
15天的培训,时间是短暂的,但是收获是永恒的。她就象一扇窗,让我看
1
到了别样的世界;她就象一盏灯,给我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培训期间,我们认真聆听了十多位专家的报告,仔细观摩了省内外名师的课例,积极参与了全省各地同行的研讨。通过培训,转变了我的观念,更新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解决了我的疑惑,理清了我的发展思路。
15天的培训虽然时间不算长,但是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了过家庭生活的成人来说,陡然过上了集体生活总会觉得有些不太适应。然而合肥师范学院的领导却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给我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特别是我们的班主任栾庆芳老师,虽然年纪比我们小,却如姐姐般地关心和爱护我们。她积极组织我们开展“破冰行动”,让来自全省各地的学员相互了解和熟悉,打消我们想家的念头;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她还积极组织我们参加“圣诞狂欢夜”,来放松我们的心情。亲爱的栾老师,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对我们的呵护!
15天的培训结束了,拨动我们心弦的不只是专家的精彩报告,更多的是对合肥师范学院的眷恋和那些挥之不去记忆。这些天的朝夕相处,我们初中数学班的70多位学员由相识到相知,从同学到朋友,最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虽然我们带着收获后的喜悦,也带着思考中的课题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但是我们现在仍然通过网络平台相互交流研讨,这是我们工作中多么难得的财富啊!
“国培”之前,虽然我在学校也小有名气,不但是领导心目中的“骨干”,而且是学生心目中的“名师”。可是“国培”之后,我发现原来的我只是一只井底之蛙。虽然我的学生在中考时也能取得高分,但是我那“填鸭式”的教学,当学生进了高中之后就会明显感到能力的不足,原来我只会“应试”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思维的训练。有一则寓言,说的是南风和北风比赛威力,比赛的项目是看谁能把行人身上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一上来就拼命地刮,寒风刺骨,其结果是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越裹越紧;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此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衣敞怀,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南风为什么能够达到目的?就是因为他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通过“国培”,我终于明白,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这样,引导优于灌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是多么的重要啊!
转眼间,“国培”已经过去三个月了。时隔三月,“国培”之花在我们学校悄悄绽放。如今,一进校园就能感受到清新的课改气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这次“国培”的成果,我带回的课题“创设教学情境 巧妙导入新课”在我校正式启动。
2
短短的几个月,我们的研究成果就在数学教育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刊物《中国数学教育》、重庆市数学学会主办的刊物《初中数学辅导》、山西省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周刊《中学课程辅导·数学新刊》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人教网学·趣味数学》等多家报刊和网络发表。
现在,我深深地感受到“国培”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是如此之大,教师在变化,学生在变化,学校更在变化。我相信,在我们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中,“国培”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国培计划”项目:2010年安徽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初中数学)班
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