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5103综采工作面回撤安全技术措施
QP?mC
Q?QZ?P.HC660?9.4731?9
6498.5?9.8?3.51?174?9.8因此我矿选用钢丝是31NAT6×19+FC型钢丝绳起吊支架符合规程规定。 5、井筒直径:4.5m
6、井口、井底罐道梁 长:3.1m 宽:2.3m ㈡提升设备
根据我矿实际情况及井下条件。决定使用支架整体起吊方案。经研究选用副井JK-2.5/30提升机配合30t动滑轮双绳提升。(提升机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名称 型号 钢丝卷筒容 钢丝绳速度 钢丝绳电动机 电压 绳最 绳 量 快 速 慢 速 直径 功率 绞车 JK-2.5/30E 90KN 400m 2.53m/s 自动控制 31mm 315KW 10KV ㈢施工任务:
1、拆除副井绞车φ31钢丝绳280m及安装新φ31钢丝绳450m。 2、井上、下安装调度绞车(绞车钢丝绳选用φ24mm的钢丝)。 3、井口井底罐道梁轨道、井口井底安全防护门的改造。 4、加设动滑轮。
5、井口、井底信号室安装声光电铃 6、起吊支架。
7、井口井底罐道梁上轨道、安全门的恢复。 8、拆除调度绞车、动滑轮、信号室的电铃。
- 17 -
㈣起吊一次循环时间(人员及支架)
支架:H=H1+H2+H3(H总=45分/次) H1:井下起吊时间取15分/次 H2:井口落地操作取15分/次 H3:井筒运行时间:15分/次
供需16个班(按每班7小时计算,一班出井8架) 人员:H=H1+H2(H总=14分/次)
H1:人员上下罐时间取6分/次 H2:井筒运行时间:8分/次 按每班100人计算,一班供需提升12次。
起吊支架期间,每天早上8点摘罐笼,下午5点恢复罐笼正常提升人员,在此期间严禁人员爬主、副井梯及乘坐主井箕斗升井。如遇存在安全隐患,但必须及时加工或急用配件处理的,需请示矿长,停止副井井筒吊设备的一切工作,方可人员爬副井梯子间升井。
九、各项管理工作 (一)通风、瓦斯管理
(1)工作面回收前的通风管理:
5103工作面采用U+L型通风方式,即5103胶带顺槽进风,5103轨道顺槽和第二回风巷回风,实行全风压供风,回风顺槽安装两道调节风门调节风量。
通风路线:主(副)立井——胶带(轨道、行人)下山——北胶带(轨道)大巷——南胶带(轨道)下山——5103胶带顺槽——工作面——5103轨道顺槽(5103第二回风巷)——南回风下山——总回风巷——回风立井。
- 18 -
(2)回收时的通风管理:
回收设备时,按照正常生产时配风,即工作面配风不得低于720m3/min,通风队李金荣负责回风口安装两道调节风门。保证工作面有足够的新鲜风流。为防止支架间及上下隅角瓦斯积聚,可采取挂风帘、风障的办法。
回收设备时,监控主任李文玉负责在上隅角、回风、机电设备以及绞车附近安装甲烷传感器,能够实现闭锁功能并能正常上传,具体如下:
安装地点 上隅角 回风流 绞车和机电设备上风侧 混合风流 甲烷编号 T T1 T1 T 报警值 ≥0.8 ≥0.8 ≥0.4 ≥0.8 断电值 ≥1.2 ≥0.8 ≥0.4 ≥0.8 复电值 <0.8 <0.8 <0.4 <0.8 工作面及其回风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断电范围 回收设备时,必须有专职瓦斯员跟班检查5103综采瓦斯情况,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坚守岗位,不得漏检、假检,并在指定地点交接班,特别是上隅角瓦斯,若有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值矿领导和技术矿长。
(3)回收后的通风管理:
1、在撤架前,首先在5103回风口端头和切顶处打设两个木垛支护。 2、在撤架后,为确保5103工作面通风系统为全风压通风,特在5103工作面拉架通道每隔5米垂直于顶板打一木垛,且距煤壁1m,采用长、宽、高分别为1200mm、200mm、200mm的方木,木垛接顶接地。若顶板破碎或5m打一木垛不能满足通风时,要适当的调整木垛的间距。
3、在撤架过程中,如果通风通道路被堵死,则采用局部通风机供风,局部通风机安装在南胶带下山5103胶带顺槽口。
(4)相关安全技术措施
1、回收期间严禁无风、微风作业,禁止出现瓦检员空班、漏检现象;
- 19 -
2、井下施工时,带班长、安全员必须按规定携带便携式瓦斯监测仪。 3、 在工作面回撤期间,由通风队安排专职瓦检员每班对以下地点的CH4、CO2、CO、O2浓度进行检查,工作面上下隅角回风流,支架回收作业地点等。如发现任何地点的CH4%≥0.8%、CO2%≥1.5%、CO%≥0.0024%、O2%≤18%任意一项不达要求时必须停止工作,撤离人员,并向矿生产调度室和有关领导汇报处理。
4、回收支架期间,在作业地点回风流中距顶不大于200mm,距帮不小于300mm处,挂设瓦斯传感器,报警值为0.8%,起到连续监测的作用。如仪器发出报警声必须立即停止工作,撤离人员,在巷口设臵栅栏,向矿生产调度中心和有关领导汇报处理。
5、通风队在整个收尾期间必须定期检查维修井下安全监测系统,每7天对井下工作面各传感器校正一次,确保该系统运转正常。
6、收尾期间,必须加强上隅角管理,在上隅角前设臵警示标志,任何人员严禁在上隅角区逗留。
7、收尾期间,如上隅角CO浓度达到0.0024% 且有不断上升趋势时,必须经总工程师研究决定,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8、工作面运输顺槽封闭,工作面实行正压通风后,必须由专职瓦检员进入作业工作面迎头检查,只有在有害气体浓度均不超限,氧气浓度符合规定时,方可通知作业人员进入工作面作业。
9、工作面实现正压通风后,由通风队设专人负责通风设施的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发生停风且不能迅速恢复通风时,必须立即通知作业现场停止工作,迅速在巷口设臵栅栏、警标,汇报矿调度和有关领导后安排处理。
10、回收支架期间,在用风筒出风口距离迎头的距离保持7m以内,作业人员严禁进入距风筒出风口7m以外的区域作业。
- 20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