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全方位建设生态文明新村————论村民自治的发展新趋势及其对策

全方位建设生态文明新村————论村民自治的发展新趋势及其对策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4 5:32:54

陕西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一、村民自治与生态建设的历史和现状

1. 村民自治与生态建设的历史

村民自治自从1982年我国修订颁布的《宪法》第111条提出并实施以来,改变了中国两千多年来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第一次真正地把权力交给了农民,村干部由农民选举产生,村内事务由大家共同管理、民主表决,这无疑具有历史性的转折,其间取得了不小的成就:陕西省广大农村地区都已经创建了村民委员会,村中大小事务由村民共同参与、民主表决,实现了农村民主化管理,二十多年来,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都有很大进步和飞跃,农民早已实现温饱,正在大步向小康社会迈进,涌现出一些精神文明先进村、经济发展小康村等等。但是过去的村民自治焦点往往放在村民的政治民主实施程度、农村的经济发展情况,对于农村生态问题关注甚少,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现象较为普遍,我们希望通过村民自治这一机制使大家对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关注起来,从根本上改善这种状况,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2. 村民自治与生态建设的现状

2005年10月我国提出了建设主义新农村的伟大目标,首次把“环境优美、文明和谐”作为评价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标准,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受到一定程度关注。但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比较落后一些,因此对生态问题的关注程度也不够,生态保护没有形成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很多农村地区仍然在坚持古老的耕作方式和传统的生活习俗,这种方式和习俗既破坏环境,对于农村的发展也是无益的。环境是我们的生存之本,尤其是在九亿多农民生活的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尤为迫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方面值得完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这说明环境保护已经被提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展开并且越来越好。

- 2 -

陕西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二、生态文明新村的内涵与发展趋向

1.生态文明新村的内涵

生态文明新村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树立生态伦理观念,在农村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提倡一种更为绿色、健康的生活。我们期望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农民安居乐业的农村社会,让人们能够直接感受到农村的新面貌——空气新鲜、风景宜人、村容整洁。

生态伦理观念的树立意味着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观,让村民充分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维护生态平衡不仅不会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能够带来更为长久的效益。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以该委员会主席布伦特兰夫人的名义,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著名报告,报告对可持续发展观提出了迄今为止最为权威的界定:“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报告特别强调发展的持续性、共同性和公正性的特点。持续性意味着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以资金和环境的承受能力为限度,超越承受能力的发展将是不可持续的;公正性表示满足需求与利益,利用资源不仅要体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而且还要体现出跨代公平。②可持续发展观的意义重大而深远,但是它能否被村民们接受仍然是一个问题,这就需要在村民自治的过程中让具备先进理念的村委会领导者对其进行观念的教育与转变,要把可持续发展观以一种更为简朴、易行的方式表述出来,每一个观念都能够转变成具体的行动。让农村的生态伦理观念真正地树立起来,成为农村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

第二,建立环境保护的具体机制,在村民自治的过程中建立相关的环境保护机制,有明确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村规、条例,并且严格落实。

第三,生态文明新村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密不可分,要与农村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相结合,共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

2.在农村引导一种更新、更健康、更环保的生活方式是发展的主要趋势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一个“新”字,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更体现了新颖之处,其主流趋势就是引导一种新的、更健康、更环保的生活方式,从农业、林业、畜牧业、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及农村的生活习俗这些方面去关注环境保护、树立生态伦理观

- 3 -

陕西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念,让低碳生活、绿色生活的理念渗透到农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笔者认为生态文明新村不仅仅是一种观念,在新时代它将成为可能:退耕还林、清洁环境,保护生态、实现环境优美新面貌,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为外来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新机会。生态文明新村建设必须与村民自治相结合,让每一个具体的措施都落到实处——生态文明新村建设不仅仅依靠村委会的领导,更主要的是依靠广大农民,要引领一种爱村建村的风尚,党员和领导干部带头,不论是从自身的学习还是从与他人的交流程度方面,每一个人都愿意为生态文明新村的建设出一份力量,让农村当中呈现一种积极向上的新风貌,每个村民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三、 农村环境建设过程中的症节所在

1. 经济落后,无力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都处于一个经济落后的状态,陕西省是农业大省,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虽然村民自治的政策实施已久,而且国家早已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但是这些政策落实的程度仍然不够,农村发展在全国来说仍然处于落后的状态。经济上的落后使得广大村民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自身经济水平、改善生活,根本无暇甚至无力关注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近年来,为了赚钱青壮年农民工大量流入城市,留守农村的大多是一些妇孺老人,他们自身文化水平低,没有环境保护意识,生态伦理观念对他们而言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他们不了解农村各方面的发展也必须注重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并且妇女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根本不能有更多的力量去关注环境保护。

2.农民环境保护意识缺乏,农村生态环境十分薄弱

从农业方面来讲,耕地受到多方面的侵占,譬如国家建设高速公路、铁路进行征地,农民自身修建房屋,乡镇企业大量修建厂房。另外,虽然国家鼓励在农村地区也实行火葬,但是陕西地区的大部分农村村民们延续着几千年以来的风俗,强调人死入土为

- 4 -

陕西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安,仍然以土葬为主,在耕地大量流失的今天,土葬无疑是不利于环境的保护与发展的,而且一些生病而死的人尸体上仍然存留病原菌,长期以往会污染地下水源。笔者认为,如果不从根本上转变农民的观念并且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严格控制土地的审批、征用,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陕西这个粮食生产大省也会面临着粮食危机。现在农民大多种地却不去养地,土地肥力严重下降,而今我国农业生产正处于依靠大量投入化肥、农药、塑料薄膜、机械作业等方式来增加产量的发展这样的进程中,相对粗放的高碳基农资投入、低利用率和高残留率的生产方式,已经使农业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显示,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7﹪来自农业,农业排放的甲烷和氧化亚氮分别占全国排放量的50.2﹪和92.5﹪,因而,农业低碳发展应当是中国经济低碳化发展的重要领域。③

从林业方面来讲,由于农民们环境保护意识缺乏,为了眼前利益忽略长远利益,把一些优质树木砍伐用于修建房屋,或者是私自贩卖获取钱财。陕西许多农村地区尤其是陕北的黄河流域、陕南的秦岭地区森林资源遭到大量砍伐,由于长时期森林资源的砍伐量大于生长量,导致生态失衡:水土流失严重,出现滑坡阻碍道路畅通等现象,并且森林对气候、水循环的调节作用也明显减弱,土地也变得愈来愈贫瘠,广种薄收。陕北地区则表现为黄河断流、风沙增大,气候越来越干燥等等。

畜牧业方面,陕北农村地区土地贫瘠但是石油、天然气、煤矿等自然资源丰富,一些企业或是农民自身为了开发自然资源破坏草地植被;一些农民为了种植粮食大面积地毁草开荒,结果适得其反,草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地肥力下降。

农村当中生态与经济的矛盾也十分突出,由于乡镇企业的遍地开花又缺乏环境保护措施,生态伦理观念并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新的污染源正在不断增加。

农村生活当中的一些不好的习俗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譬如乱扔乱倒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垃圾堆放太久会释放有害气体,并且经雨水浸泡从垃圾当中流出的渗滤液也是含有有毒物质的,它通过各条小溪沟渠汇聚到河流上游,污染河流水源以及地下水水源,对人的身体造成很大伤害;还有一到重要节日,村民都要烧纸、放鞭炮,而燃烧这些物品会产生一些常见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悬浮颗粒物、氮氧化物等,这些都容易让人呼吸困难,造成呼吸道感染。因此必须转变村民的生活观念,提倡一种健康的、绿色的生活方式。

3.农村环境保护机制的缺乏

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必须被高度重视起来,这就需要建立相关机制。村委会是首当其冲要负起责任的,现在关键的问题在于很多村干部自身素质较低,没有意识到环境保

- 5 -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陕西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一、村民自治与生态建设的历史和现状 1. 村民自治与生态建设的历史 村民自治自从1982年我国修订颁布的《宪法》第111条提出并实施以来,改变了中国两千多年来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第一次真正地把权力交给了农民,村干部由农民选举产生,村内事务由大家共同管理、民主表决,这无疑具有历史性的转折,其间取得了不小的成就:陕西省广大农村地区都已经创建了村民委员会,村中大小事务由村民共同参与、民主表决,实现了农村民主化管理,二十多年来,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都有很大进步和飞跃,农民早已实现温饱,正在大步向小康社会迈进,涌现出一些精神文明先进村、经济发展小康村等等。但是过去的村民自治焦点往往放在村民的政治民主实施程度、农村的经济发展情况,对于农村生态问题关注甚少,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现象较为普遍,我们希望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