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年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A类)
D.有了“帕克太阳探测器”,太阳的重大谜团将被解开
13.当人体骨骼发生骨质疏松时,疏松的骨骼会在体重负荷之下出现“微骨折”,这些“微骨折”日积月累,会造成骨骼塌陷、关节变形等病变,发生“差异性沉降”。其中,脊柱、胫骨近端等部位差异沉降最为显著和典型。胫骨内外侧平台的“差异性沉降”导致膝关节内侧软骨受压超过临界值,逐渐变薄、退变,继而关节研磨加重,从而导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下列说法与上文意思不相符的是:
A.胫骨的“差异性沉降”是导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B.骨质疏松是导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C.骨骼的“差异性沉降”出现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 D.在体重载荷的长期作用下,人体骨骼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
14.前几年,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助学”的旗号,大肆在校园推销“高利贷”。将目标重点放到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身上,一时间大行其道,由于设置了各种难以识别的“套路”,利息高得骇人,以及恶意逼债等,导致有的学生在压力之下不得不休学,出卖隐私,甚至出现跳楼自杀的悲剧,现在,经过教育、公安等部门的通力合作,“校园贷”已从大学校园里被清除出去,但并未绝迹,仍在危害社会。实际上大学生也有教训可以吸取,在父母的溺宠爱之下,在一些所谓时尚生活的诱惑下,往往过度追求超越自身和其家庭经济状况的高消费,没能认识“校园贷”的危害。因此,_________。
填入画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A.教育、公安等部门要继续严格清除“校园贷” B.大学生有必要进行反思加强自律 C.大学生要远离“校园贷”
D.大学生要增强对“校园贷”危害的认识
15.为了满足人们的肉类需求,目前有200亿只鸡、15亿头牛和10亿只羊占领着地球四分之一的土地,吃掉了世界30%的农作物,消耗看大量的淡水。研究显示,获得一公斤的牛肉大约需要消耗约1.5万升淡水,而收获1公斤的玉米或小麦只需要1500升。牲畜和禽类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气候也毫无裨益,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统计,家畜产生的废气占全部人为温室气体的14.5%。
上面语段传递的信息是_________。 A.畜牧业加剧了地球环境的恶化
B.肉类生产方式将逐步被改变
C.素食是关系人们真正健康长寿、自然环境保护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大事,因此将在全世界普遍提倡 D.传统养殖业即将转型
16.海洋二号B.卫星是我国第二颗海洋动力环境系列卫星,是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的海洋业务卫星。该星将与后续发射的海洋二号C.卫星和D.卫星组成我国首个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星座,可大幅提高海洋动力环境要素全球观测覆盖能力和时效性。海洋二号B.卫星成功发射后,卫星获取的海风、海浪、海流、海温等海洋动力环境信息可进一步满足海洋业务需求并兼顾气象、减灾、水利等其他行业的应用需求,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海洋科学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数据产品支持,同时也将在国际对地观测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下面说法与上文意思不相符的是
A.海洋二号B.卫星能够获取全球海面风向、浪高等多种海洋动力环境参数 B.海洋二号B.卫星接收的数据可应用于气象、农业和应急管理等领域
C.海洋二号C.卫星和D.卫星比B.卫星的海洋动力环境要素全球观测覆盖能力和时效性更强 D.海洋二号B.卫星将在国际对地观测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17.语言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运用经济学的概念、分析方法及工具,把语言作为变量,不仅研究语言本身产生、发展、演化和变迁的规律和路径,语言对个体的作用机理和传导机制等内容,而且考察语言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以及语言和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为语言教育、翻译等语言产业的发展及相关语言政策的制定提供建议。
根据上文意思,下面说法有误的是_________。
A.语言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不同语言的产生和演化 B.语言经济学的研究重点是语言、语言政策及其演变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C.语言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使语言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
D.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语言经济学将有效促进语言学和经济学之间的跨学科互动,对推动经济学和语言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18.近日,距今5.18亿年的“清江生物群”被西北大学早期生命与环境创新研究团队发现,这一“令人震惊的科学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对此,国际某著名古生物学家评价:清江生物群的“化石丰富度、多样性和保真度世界一流,科学价值巨大后续研究将有望填补我们对于寒武纪大爆发的认知空白,并解决动物门类起源演化方面的一系列科学问题”。
古生物学家的评价,意在说明: A.这一类发现的重要意义 B.清江生物群化石的重要历史价值 C.这一研究能填补认知的空白 D.清江生物群化石的特色 材料
从一般视角看,充分陈述法律理由有助于促进公正,但本书(《司法的逻辑:实践中的方法与公正》)作者却提出:司法中是应该作出法律论证,但这种法律论证不应该追求“充分”。为什么?首先,“充分”是指除了运用细节化的明确法律规定和一般形式逻辑推理加以论证这两种方式之外,对其他辅助性论证资源的大量使用,辅助性论证资源则主要包括说理方法、经验常识、法律原理。多数情况下,仅仅运用细节化的明确法律规定及一般形式逻辑推理,这种论证只会让人感到“本来如此”,而要实现“很有道理”的论证,则势必需要不断地使用说理方法、经验常识和法律原理等。
然而,作者经过研究后发现:其一,人们关于“说理方法”的日常经验,本身就是复杂的,比如中国古代的许多经典文本,以模糊思维和飘逸说理为特征,典型如《论语》《老子》,而西方许多经典文本,却以分析思维和精细说理为特征,两种思维说理明显不同;其二,日常生活的论证语境和法律过程的论证语境存在较大区别,后者比前者更凸显利益以及是非立场的纠葛,参与者及旁观者对后者中的论证,审视、期待、要求显然更高,从“经验常识”展开理由论证,总会引发新的疑问和追问;其三,在法学话语及法律实践话语中,“法律原理”的争论不胜枚举,在中国法学甚至世界法学中,几乎难以看到一个法律原理未曾遭遇反论,且法律原理常涉及规范问题,注定在价值上有主观性。
因此,作者的结论是:法律论证是否充分与争议的化解、裁判的正当性、司法公正之间均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单纯”的法律论证,仅适用细节化的法律规定及一般形式逻辑,以展现法律裁判的理由,是最理想的,它清晰明确、难以质疑,几乎能最好、最有效地抵挡外部裁判异议。
19.上文中提及的“本书作者”对司法中充分进行法律论证的态度是_________。 A.赞成 B.不赞成 C.不置可否 D.怀疑
20.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 A.中西方的说理方式不尽相同
B.让人感到“本来如此”的法律论证方式其实是最有效的 C.使用说理方法、经验常识和法律原理会使法律论证“很有道理” D.日常生活的论证语境更强调利益的诉求
21.根据文意,下列关于“单纯”的法律论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仅运用细节化的明确法律规定和一般形式逻辑推理加以论证 B.论证不充分,难以让人信服 C.多数情况下不影响司法的公正性 D.比较清晰明确,不容置疑 材料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22.下列选项中,对文中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意思是吴中闹饥荒,饿死的人躺倒在路上 B.“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这里希文和太守指的都是范仲淹 C.“又新教仓吏命,日役千夫。”这里“新”是形容词作动词,“日”是名词作状语
D.“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这句话的意思是范仲淹上奏辩解自己之所以宴游湖上,大兴土木、都是为了让官府可以聚集到更多钱财进而发放给贫苦的人
23.根据文意,以下( )项不是范仲淹采取的救荒措施。 A.打开自家谷仓赈济灾民 B.鼓励老百姓举行划船比赛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