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地理分项汇编含解析
〖2018年高考真题〗
(2018年天津卷)结合图1和图2中的信息,回答1—2题。
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最有可能观察到图1中景观的地点,是图2中的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在图1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 A.终年积雪区 【答案】1.A 2.C
【解析】1.图示区域为天山,云杉林出现在山体2000米左右,山麓为草原,可知位于降水较多的伊犁河谷地带;根据右图显示的天山全貌可知,天山向西敞开一个豁口,可以接收到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因此,伊犁河谷地带气候较为湿润;图2显示甲地符合要求,而乙、丁附近降水较少,丙地海拔较高,不到图示景观。故选A。
2.图示区域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只有水汽量大的地方才可能形成森林。天山北坡因位于大西洋、北冰洋湿润水汽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云杉林。故选C。
(2018年江苏卷)图5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2500~3400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回答9—10题。
B.高山草甸带
C.云杉林带
D.山麓草原
9.【读图分析图】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A.地表蒸发 B.植物截留和蒸腾 C.地下径流 D.转化为固态水
10.【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9.B 10.B
【解析】9.根据材料,该地区的降水蒸发28%,下渗到地下2%,不产生地表径流,除去蒸发和下渗,小流域内水量支出还剩70%。地表蒸发只有28%,A项错误;根据图5,该地植被丰富,植物截留和蒸腾较大,可能是小流域内水量支出最大的一部分,B项正确;地下径流由下渗补充而来,下渗只占2%,C项错误;该地区冰雪冻原海拔较高,2500—3400米应该没有固态水,D项错误。故选B。
10.甲自然带位于半荒漠带和山地针叶林之间,介于半荒漠和森林之间的应该是草原,所以甲自然带最可能属于山地草原带。故选B。
(2018年江苏卷)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种数大增,有些物种在新环境中急剧繁殖扩散,严重危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成为外来入侵物种。图11为“我国各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读图回答19—20题。
B.山地草原带 D.荒漠带
19.【读图题】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我国的总体分布格局是 A.高寒及荒漠地区少 C.面积大的省区较多
B.东部由低纬向高纬减少 D.边境省区比较多
20.【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云南省和广东省成为我国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省份的原因是 A.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 C.地处亚热带热带,水热条件优越 【答案】19.AB 20.BC
【解析】19.结合图11可知,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种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地区较少,A项正确;读图可知,东部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由低纬向高纬不断减少,B项正确;面积较大的
B.地形复杂,环境多样 D.交通方便,人口稠密
西藏、青海等省级行政区分布较少,C项错误;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都属于边境地区,但是入侵植物种数较少,D项错误。故选AB。
20.云南省并不临海,A项错误;云南以山地、高原为主,广东以丘陵为主,两地均地形复杂,环境多样,适合多种外来物种生存,B项正确;两地均地处亚热带和热带的交界地区,该地区降水较多,水热条件好,C项正确;云南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人口稀少,D项错误。故选BC。
(2018年海南卷)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答案】18.C
【解析】18.“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故选C。
(2018年北京卷?节选)36.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多米尼加等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深化。读图16,回答下列问题。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多米尼加动植物种类丰富,东北部海域为大西洋座头鲸的洄游区。中部山区的植物达数千种,西南部湖泊是世界著名鳄鱼保护区。
(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明多米尼加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8分)
【答案】海陆兼备;地处低纬,以热带气候为主;地形复杂,山区面积广;山地重直地带性明显。 【解析】可迁移我国横断山区物种丰富的原因分析。据图可知,该国纬度较低,以热带气候为主,
热量丰富;且中部山区地势起伏大,相对高差大,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物种丰富;从海陆位置分析,该国受海洋影响较大,海陆兼备,海陆生物种类众多。 (2018年天津卷?节选)1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新库兹涅茨克市所在地区适宜温带作物生长,攀
枝花市所在地区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这种现象体现了______________地带性规律。攀枝花市所在地区还能种植热带、温带作物,说明其自然原因。(8分)
【答案】纬度 地表高差大,海拔较高的地区能种植温带作物;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冬季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地区,山谷地区能种植热带作物。
【解析】两地分别种植热带、亚热带作物是热量不同导致的,这是纬度地带性的体现。攀枝花能种植多类作物甚至热带作物是因为纬度低;地表高差大,水热组合类型多;冬季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冬季热量条件较好。
(2018年海南卷?节选)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如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8分)
【答案】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解析】本题难度较小,将“小老头树”的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降水量低于400毫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