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2020学年湖北省黄石市化学高二下期末达标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ii.继续加入稍过量的N2H4·H2O(水合肼),还原NaIO和NaIO3,得NaI溶液粗品,同时释放一种空气中的气体;
iii.向上述反应液中加入1.0g活性炭,煮沸半小时,然后将溶液与活性炭分离; iv.将步骤iii分离出的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产品24.0g. ③步骤i反应完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步骤ii中IO3-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步骤iii “将溶液与活性炭分离”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本次实验产率为_________,实验发现,水合肼实际用量比理论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⑦某同学检验产品NaI中是否混有NaIO3杂质.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少量淀粉液后再滴加适量稀硫酸,片刻后溶液变蓝. 得出NaI中含有NaIO3杂质. 请评价该实验结论的合理
性:_________(填写“合理”或“不合理”),_________(若认为合理写出离子方程式,若认为不合理说明理由). 【答案】f a b c d e(ab顺序可互换) 过快滴加NaClO溶液,过量的NaClO溶液氧化水合肼,降低产率 H2O=3N2↑+2I-+9H2O 趁热过滤或无固体残留且溶液呈无色(答出溶液呈无色即给分) 2IO3-+3N2H4·
过滤 80% 水合胼能与水中的溶解氧反应 不合理 可能是I- 在酸性环境中被O2氧化成I2而使淀粉变蓝 【解析】 【分析】
(1)水合肼的制备原理为:NaClO+2NH3═N2H4?H2O+NaCl,利用装置D制备氨气,装置A为安全瓶,防止溶液倒吸,气体通入装置B滴入次氯酸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水合肼,剩余氨气需要用装置C吸收;(2)加入氢氧化钠,碘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3I2+6NaOH=5NaI+NaIO3+3H2O,加入水合肼得到氮气与NaI,得到的NaI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可得到NaI;⑥由碘单质计算生成的NaI与NaIO3,再由NaIO3计算与N2H4?H2O反应所得的NaI,由此计算得到理论生成的NaI,再计算产率可得;⑦NaIO3能够氧化碘化钾,空气中氧气也能够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①水合肼的制备原理为:NaClO+2NH3═N2H4?H2O+NaCl,利用装置D制备氨气,通过装置A安全瓶,防止溶液倒吸,气体通入装置B滴入次氯酸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水合肼,剩余氨气需要用装置C吸收,倒扣在水面的漏斗可以防止倒吸,按气流方向其连接顺序为:fabcde,故答案为fabcde;
②开始实验时,先向氧化钙中滴加浓氨水,生成氨气一段时间后再向B的三口烧瓶中滴加 NaClO溶液反应生成水合肼,水合肼有还原性,滴加NaClO溶液时不能过快的理由:过快滴加NaClO溶液,过量的NaClO溶液氧化水和肼,降低产率,故答案为过快滴加NaClO溶液,过量的NaClO溶液氧化水和肼,降低产率; (2)③步骤ii中碘单质生成NaI、NaIO3,反应完全时现象为无固体残留且溶液接近无色,故答案为无固体残留且溶液接近无色;
④步骤iiiN2H4?H2O还原NalO3的化学方程式为:3N2H4?H2O+2NaIO3=2NaI+3N2↑+9H2O,离子方程式为:
3N2H4?H2O+2IO3-=2I-+3N2↑+9H2O,故答案为3N2H4?H2O+2IO3-=2I-+3N2↑+9H2O;
⑤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脱色,通过趁热过滤将活性炭与碘化钠溶液分离,故答案为趁热过滤; ⑥8.2gNaOH与25.4g单质碘反应,氢氧化钠过量,碘单质反应完全,碘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25.4g3I2+6NaOH=5NaI+NaIO3+3H2O,则生成的NaI的质量为:×5×150g/mol=25g,生成的NaIO3
3?254g/mol与N2H4?H2O反应所得的NaI,反应为3N2H4?H2O+2NaIO3=2NaI+3N2↑+9H2O,则6I2~2NaIO3~2NaI,该步
25.4g×2×150g/mol=5g,故理论上生成的NaI为25g+5g=30g,实验成品率为生成的NaI质量为:
6?254g/mol24g×100%=80%,实验发现,水合肼实际用量比理论值偏高是因为水合肼能与水中的溶解氧反应,故答30g案为80%;水合肼能与水中的溶解氧反应;
⑦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少量淀粉液后再滴加适量稀硫酸,片刻后溶液变蓝,说明生成碘单质,可能是NaIO3氧化碘化钾反应生成,也可能是空气中氧气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不能得出NaI中含有NaIO3杂质,故答案为不合理;可能是I-在酸性环境中被氧气氧化成I2而使淀粉变蓝。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质制备方案设计,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方案评价、氧化还原反应、产率计算等。本题的难点为⑥,要注意理清反应过程。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Hagrmann酯(H)是一种合成多环化合物的中间体,可由下列路线合成(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1)H的分子式是___;D的名称是____
(2)G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已知B的分子式为C4H4,则A→B的反应类型是_____ (3)E→F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A能和HCl反应得到聚氯乙烯的单体 b.H的同分异构体中不可能存在芳香族化合物 c.B、C、D均可发生加聚反应 d.1molF与足量H2反应可消耗3molH2
(5)M是G的同系物且相对分子量比G小28,请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M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 ①苯环上的一氯取代只有一种 ②不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
(6)以苯乙烯和甲醇为原料,结合己知信息选择必要的无机试剂,写出线____。
【答案】C10H14O3 丙炔 醚键、酯基 加成反应
—C?CCOOCH3的合成路
CH3C≡C-COOH+C2H5OHCH3C≡C-COOC2H5+H2O a、c
【解析】 【分析】
根据合成路线图可知,2个乙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2=CH-C≡CH,则B为CH2=CH-C≡CH,B与甲醇反应生成
;根据F的结构简式及E与乙醇反应的特点,丙炔与二氧化碳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CH3C≡C-COOH,则E为CH3C≡C-COOH;E与乙醇在浓硫酸及加热的条件下生成F和水;C与F发生加成反应生成G; 【详解】
(1)根据H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C10H14O3;CH3C≡CH含有的官能团为C≡C,为丙炔;
(2)G中含有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醚基、酯基,含氧官能团为醚键、酯基;B为CH2=CH-C≡CH,则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3)由分析可知,E为CH3C≡C-COOH,与乙醇在浓硫酸及加热的条件下生成F和水,方程式为:CH3C≡C-COOH+C2H5OH
CH3C≡C-COOC2H5+H2O;
(4)a.A为乙炔,能和HCl反应得到氯乙烯,为聚氯乙烯的单体,a正确;
b.H与C6H5-CHOH-CHOH-CHOH-CH3的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则同分异构体中可以存在芳香族化合物,b错误;
c.B、C、D中均含有碳碳不饱和键,可发生加聚反应,c正确;
d.1molF与足量H2反应可消耗2molH2,酯基中的碳氧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d错误; 答案为ac;
(5)M是G的同系物且相对分子量比G小28,则M比G少2个CH2结构,则分子式为C9H12O3;①苯环上的一氯取代只有一种,苯环上只有1种氢原子,则3个取代基在间位,②不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
则无羟基,为醚基,结构简式为;
(6)根据合成路线,苯乙烯先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再发生消去反应生成苯乙炔;苯乙炔与二氧化碳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6H5C≡CCOOH,再与甲醇发生取代反应即可,流程为
。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23.石油经裂化、裂解得到基本化学原料。以有机物Y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系列产品的流程如下:
已知:R-XR-CNR-COOH(R代表烃基, X代表卤素原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Y的系统命名是________。B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 (2)反应⑦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E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5)Z是B的同分异构体,Z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与金属钠反应,Z的结构共有________种 (不考虑立体异构);若Z分子中只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写出其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丙烯 羧基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CH3CH=CH2+HBr→
+2NaOH
+2CH3CH2OH 5
+2Ag(NH3)2OH
【解析】
+2Ag↓+3NH3+H2O
分析:①,Y为丙烯与HBr加成生成A,A与KCN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