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滨江区教育科学规划年度研究课题 - 图文
的太极拳还具有医疗作用。学校体育老师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编制了一套以五步拳和简单太极拳套路为主的武术操,再配上音乐。在大课间时全校师生一起学习武术操,师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通过武术操练习,掌握武术基本功、基本套路,提高武术基本运动能力,宏扬民族文化,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 为了防止学生因为长期做同一套武术操而感到厌倦,以至失去锻炼的效果,体育组决定,定期编制武术操。使学生一直保有那种新鲜与兴趣。让那份武术热情伴随每一个大课间,对武术始终保持兴趣,形成一定的武术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分班活动系列: 在分班活动时,我们设置了以下活动内容:仰卧起坐和压腿、跑步(接力跑、长跑)、长绳、短绳和毽子、立定跳远、10米×4往返跑 这些活动内容具备以下特点: 1、这些活动易学易懂,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这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的健康观,否则就难以达到广泛健身的目的。 2、器材简单,所需场地较小,容易开展。在场地不是很宽余的学校,这点也是重点要考虑的。而且只有这样的活动,学生在课外、校外才能和同伴,和家长一起锻炼,一起运动。慢慢养成一种课外锻炼的习惯。 分班活动的内容,体育组应围绕健身性和娱乐性的要求,广泛征集学生和老师的意见,对活动内容作出调整和更换。使学生能有广泛的运动兴趣,接触到更多的锻炼方法,掌握更多的活动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策略 (1)采用以年级分组、班级为单位(班主任负责制) 在分班活动时,采取以年级分组,以班级为单位的组织形式。即同一年级的各班做相同的体育活动。这样的分组,容易在各班级之间形成一种竞争。能调动学生的锻炼积极性。 (2)成立兴趣特长组合班。即在分班活动时,根据学生的特长,择优形成特长班。学校定期对这些特长班进行考核和展示。通过展示,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使更多的同学形成自己的体育特长,使其终身受益。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乒乓班、武术班、长跑班、长绳班和毽球班。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评价体系 (1)体育课中检验 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可以设计大课间中的活动内容。体育老师在课堂中涉及大课间活动内容,以次来检验大课间时学生的练习情况。这样既可以对学生作出技术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也可以起到监督作用,使学生在大课间时自觉的进行活动,大课间以外自愿的练习,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组织大课间活动内容的比赛 组织年级之间的比赛。如:全校武术操比赛。又如:三年级各班全员参与的接力跑比赛。可以评出成绩优胜一二等奖和纪律优胜一二等奖。通过经常性的类似比赛可以刺激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实施步骤 1成立课题组设计课题方案 2查阅其他学校组织大课间的情况。 3 设计学校体育大课间方案。 4结合学校开展大课间的情况,总结经验,边实施边研究。 5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并进行统计与分析。 6撰写论文。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参考文献及资料: 1.杨贵仁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在全国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现场研讨会上的讲话》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2月15日 2.《体育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多所学校的大课间活动方案 主要人员: 郑建国:小教一级 26岁 楼建波:体育专业 24岁 王少华:体育专业 25岁 完成课题的条件:本课题,在2006年初已通过论证,成为我校的体育立项课题。实行大课间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得到了全体老师的极大帮助,使得大课间能在我校顺利的开展,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研究基地。学校以创武术特色为突破口,在大课间进行武术操的学习,学生兴趣高,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效果。在分班活动中,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据初步调查,学生普遍欢迎大课间活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