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素芭》导学案(1)- 副本
------高二语文◆选修外国小说◆导学案
学案序号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 授课类型 教具使用 教学方法 主 备 人 缺课学生 是受了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把许多?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而已。”郭沫若、冰心等人又以他们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读者。 二、名句集锦
· 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 · 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通过。
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 刀鞘保护刀的锋利,它自己则满足于它的迟钝。 ·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 泰戈尔名句 · 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 爱是理解的别名。
· 眼睛不能看到你,因为你是眼睛中的瞳仁;心灵不能了解你,因为你是内心深处的秘密。 ·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 生当如夏花之绚丽,死当如秋叶之静美。 —— 泰戈尔语录
· 你微微地笑着,不同我说什么话。而我觉得,为了这个,我已等待得久了。 ·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 让死者有那不朽的名,但让生者有那不朽的爱。 · 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世界欺骗我们。
· 你看不见你自己,你能看见的只是自己的影子 —— 泰戈尔语录 · 生当如夏花之绚烂,死当如秋叶之静美.
· 闪射理想之光吧/心灵之星!把光流注入/未来的暮霭之中。 · 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素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复习话题知识;
2、学习体会人物形象刻画方法; 3、体会素芭形象的悲剧性
【学习重难点】
学习体会人物形象刻画方法
【学法指导】
把人物置于背景中,在环境变化中写人物,在事情发展中写个性。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泰戈尔简介 (1861~1941) 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曾赴英国学习文学和音乐,十余次周游列国,与罗曼·罗兰、爱因斯坦等大批世界名人多有交往,毕生致力于东西文明的交流和协调。泰戈尔以诗人著称,创作了《吉檀迦利》等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他又是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作曲家和画家,先后完成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1500多幅画和2000多首歌曲。天才的泰戈尔还是一位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泰戈尔以诗歌集《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新青年》)第2期上发表他译的《赞歌》4首。作品中“信爱、童心、母爱” 的思想,博大仁慈的胸怀,独具魅力的人格,赢得了无数中国读者的敬仰。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1924年,泰戈尔应孙中山先生之邀访华,“泰戈尔热”进入高潮。他在徐志摩家乡时,“观者如堵,各校学生数百名齐奏歌乐,群向行礼,颇极一时之盛。”他会见了梁启超、沈钧儒、梅兰芳、梁漱溟、齐白石、溥仪等各界名流。1956年,周恩来总理回忆时说:“泰戈尔是对世界文学作出卓越贡献的天才诗人……”他熏陶了一批中国最有才华的诗人和作家,其中郭沫若、冰心受到的影响最深。郭沫若是中国新诗第一人,称自己文学生涯的“第一阶段是泰戈尔式的”。冰心是中国新文学女性作家第一人,她早期的创作受到了泰戈尔的明显影响,特别是诗集《繁星》和《春水》。她说:“我自己写《繁星》和《春水》的时候,并不是在写诗,只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一)视角: 全知视角 (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场景:
结合文章标题,将全文粗略地分为六个场景。请概括小说各场景内容并拟定标题 明确:
1、素芭的身世 --------不幸的缺陷,美丽的双眸 2、素芭的生活 --------优美的村庄,孤寂的素芭 3、素芭的朋友 --------特殊的朋友,深厚的友情 4、素芭的同伴 --------唯一的玩伴,奇异的梦想 5、素芭的婚事 --------残酷的现实,孤独的哭诉 6、素芭的悲剧 --------悲伤的眼泪,凄苦的结局
二、人物分析
1
------高二语文◆选修外国小说◆导学案
(一)父母对素芭的态度是怎样的?(请找出有关父母对待素芭的句子并分析)
明确:
1、?小女儿素芭犹如一块硕大的无言石头,重重压在父母的心田上? 2、?尤其是她母亲把她视为自身的一个残疾??把女儿身上的任何疵点看做是自己的奇耻大辱??把她视为自己胚胎的污点,因而她始终沮丧不堪?
3、?把自己的哑女托付给人之后,父母踏上了回村的归途,他们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
仅仅因为素芭是个哑女,所以她是父母心中的压力、残疾、污点、包袱,对她冷漠、欺骗。 (二)村民对素芭的态度是怎样的?(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回答) 明确:
(五)素芭形象
素芭是如此可怜,小说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提示:运用了哪些手法,刻画了怎样的素芭?) 明确:
(六)眼睛是素芭表达感情的主要渠道,齐读第一节最后一段,体会并学习小说生动传神的描写。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素芭的眼睛? 明确:
(七)人物类型
本单元话题将小说人物在人物性格上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请问,父母、村民、帕勒达帕、 (三)素芭唯一的人类朋友、玩伴,古赛家的小儿子帕勒达帕,他能理解素芭吗?他真的关心素素芭分别属于哪一类? 芭?(找出能够表现帕勒达帕对素芭感情态度的句子并分析) 明确:
1、?在高等动物里,素芭还有一个同伴,但人们很难描述素芭与他关系的深浅程度,因为他会说话,而素芭是位哑女,他们的话语不会毫无差别。?
2、?不管什么事,若有个同伴参与,帕勒达帕总感到十分高兴;尤其在钓鱼时刻,有一位不会说话的同伴,那是再好不过的。?
3、?这期间,一天下午时分,在河岸边,帕勒达帕一边专心致志地钓鱼,一边面带笑容问素芭:‘喂,素,我听说,你有了未婚夫,你准备赴加尔各答结婚?可别把我们忘得一干二净!’? 漫不经心,没有丝毫的分别的惆怅,只是轻描淡写,并带有一种调侃的味道。 素芭生活的地方的确是一个美丽如画的地方,同时那也是一个人情冷漠的地方。 没法从那些会说话的人那里得到理解和关爱,素芭只能到哪里去寻求安慰。
(四)阅读小说第三章,感受素芭与动物之间深厚的感情。
在这里作者为我们描绘的这幅画面,让人感觉十分温馨;素芭与这些动物朋友彼此依恋、彼此关怀、彼此理解。这一切让我们暂时忘却了素芭的不幸。齐读这一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将素芭与动物之间的友谊描写地如此细致、这么温馨呢? 明确:
2
明确:
三、合作探究
阅读最后一节,素芭被逼远嫁他乡,哭得像个泪人儿似的素芭反而顺利地通过了“考官们”的检验。但是没过多久,婆家就发现她是个哑巴。末段“这次,她的丈夫用自己的双眼和双耳,非常仔细地察听。相了亲,娶了一位会说话的姑娘。”此后,素芭的命运会是怎样的呢?你是怎样理解小说的结尾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代表发言。
引导:对小说结尾的理解存在两种观点,一是素芭被她的丈夫理解接纳,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是一大团圆的结局;二是写她的丈夫抛弃了她,另娶新娘,轻松的笔调背后是深深的悲剧意味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