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8.18.施工组织设计
二、?土方回填
(1)作业条件
1)在施工前根据工程特点及设计要求,合理确定填方土料含水率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
2)回填前要对基础、外墙、防水层、保护层等进行检查验收,并且办好隐检手续。在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方可进行回填土施工。
3)施工前,做好水平标志以控制回填土的高度和厚度。 (2)工艺流程
基坑(槽)底地坪上清理 夯打密实 (3)施工要点
1)填方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为保证填方的强度和稳定性,采用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的粘性土。回填时,土料和石灰过筛,其最大粒径不大于50mm。
2)基坑回填土在地下室防水卷材保护层施工完毕后即可进行。填土前,应将基坑的松散土及垃圾、杂物等清理干净,并把基层整平。在土料下基坑前,对土料的含水量进行检测,方法是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土料过干不易夯实。
3)在摊铺土料前,应做好水平标高的控制标志,即从基坑底算起,沿边坡向上每1m 钉钢筋桩,作为虚铺土层厚度的控制标高。
4)基坑回填分层铺摊,每层虚铺厚度为250mm,用蛙式打夯机从坑边按回形路线夯向中间,夯打3—4 遍。夯打时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不得漏夯。
5)在每层回填土夯实后,必须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定土的干密度,若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干容重,应根据测验情况,进行补夯1—2 遍,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的铺土工作。
6)现场及时洒水保持土体湿润。遇到大风天气将现场的白灰及时覆盖保存并停止回填土的施工。
7)当整个土方回填完成,应进行资料整理。
13
检验土质 分层铺土
检验密实度 修整找平验收
(4)质量控制与检验
1)填土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排水措施,每层填筑厚度、含水量控制和压实程序。 2)对有密实度要求的填方,在夯实或压实之后,要对每层回填土的质量进行检验,一般采用环刀法(或灌砂法)取样测定土的干密度,求出土的密实度,或用小轻便触探仪直接通过锤击数来检验干密度和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填筑上层。
3)基坑回填,每层按100~500m2取样1组;取样部位在每层压实后的下半部。 4)填方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标高、边坡坡度、压实程度等,
三、?基坑排水措施
基坑底排水采用沿建筑物基坑底四周做排水沟,汇入集水坑,污水泵抽水。
第三节?钢筋工程
钢筋工程要重点加强的管理环节为:
1)坚持设计交底,认真审核和熟悉施工图纸; 2)严把钢材采购、进场和复试质量关;
3)钢筋半成品质量控制(包括钢筋调直、平直工序,钢筋切断下料,钢筋弯曲成型);
4)钢筋接头选用形式和设置接头范围; 5)钢筋连接接头质量; 6)钢筋绑扎与安装质量控制。
一、?质量控制
对于钢筋工程,必须在施工的全过程中采取动态控制,严格的执行“三检制”,认真的跟踪检查,其重点控制的内容为:
钢筋的长度:认真的审查钢筋的配料单,保证钢筋下料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的锚固:审查配料单使钢筋的弯折长度符合设计要求;现场检查钢筋的安装位置。
钢筋的接头:接头的位置、搭接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的位置:钢筋间距、纵向筋的两端伸到位。
14
抗震要求:箍筋的弯钩的角度和长度,审查配料单把关,梁柱箍筋加密范围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如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应停止加工和使用。
二、?钢筋的质量要求
所供钢材必须是国家定点厂家的产品,钢筋必须批量进货,每批钢材质保书齐全,钢筋捆上的标牌、出厂检验报告及出厂单必须相符。在此基础上再按规范要求取样,合格的材料方可用于施工现场。
钢筋进场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钢筋表面或每捆(盘)钢筋应有标志。钢筋进场时,应按炉罐(批)号及钢筋直径分批检验。依据规范要求,同炉罐号、同规格、同直径的钢筋每60 吨为一检验批量;如果一次进场钢筋不足一个批量,也应作一个批量进行检验,对钢筋质量必须严格把关,以确保工程质量。钢筋检验地内容包括:
外观检查:钢筋进场时应随机抽样进行外观检查,钢筋的表面不能有裂纹,结疤及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钢筋的检验:进场钢筋在外观检查合格后,必须按规定进行其力学性能检验。
三、?钢筋的配料
钢筋配料是根据设计图中构件配筋图,先绘出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单根钢筋简图并加以编号,然后分别计算钢筋下料长度和根数,填写配料单,经审查无误后,方可以对此钢筋进行下料加工,所以一个正确的配料单不仅是钢筋加工、成型准确的保证,同时在钢筋安装中不会出现钢筋端部伸不到位,锚固长度不够等问题,从而保证钢筋工程的质量。因此对钢筋配料工作必须认真审查,严格把关。
钢筋在翻样时要综合考虑钢筋的弯曲延伸量、对焊预留量、电弧焊的焊缝有效长度、锚固长度、搭接长度,综合考虑到现场实际情况,钢筋相互穿插、避让关系,解决首要矛盾,做到在准确理解设计意图、执行规范的前提下进行施工作业。
15
四、?钢筋的下料与加工
本工程的所有钢筋的下料及加工成型,全部在施工现场进行。这样可长短搭配,合理下料,能提高钢筋的成材率。
1、钢筋除锈: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所以在钢筋下料前必须进行除锈,将钢筋上的油渍、漆污和用锤敲击时能剥落的浮皮、铁锈清除干净。对盘园钢筋除锈工作是在其冷拉调直过程中完成;对螺纹钢筋采用自制电动除锈机来完成,并装吸尘罩,以免损坏工人的身体和污染环境。
2、钢筋调直:采用钢筋调直机,经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小5%。
3、钢筋切断:钢筋切断设备主要有钢筋切断机和无齿锯等,将根据钢筋直径的大小和具体情况进行选用。切断工艺:将同规格钢筋根据长度进行长短搭配,统筹排料。一般应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短头,减少损耗。断料应避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在量料中产生积累误差,为此宜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线,并设置控制断料尺寸用的档板。在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劈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等必须切除。
质量要求:钢筋的断口不能有马蹄形或起弯现象。钢筋长度应力求准确,其允许偏差±10mm。
五、?弯曲成型
1、弯曲设备:钢筋弯曲成型主要利用钢筋弯曲机和手动弯曲工具配合共同完成。 2、弯曲成型工艺:钢筋弯曲前,对形状复杂的钢筋,根据配料单上标明的尺寸,用石笔将各弯曲点位置划出。划线工作宜从钢筋中线开始向两边进行;若为两边不对称钢筋时,也可以从钢筋一端开始划线,如划到另一端有出入时,则应重新调整。经对划线钢筋的各尺寸复核无误后,即可进行加工成型。
3、 质量要求:Ⅰ钢筋末端应作180。,其弯弧内的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 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的直径的3 倍,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弯钩时,Ⅱ、Ⅲ、Ⅳ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 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钢筋在弯曲成型加工时,必须形状正确,平面上无翘曲不平现象。钢筋弯曲成型后的允许偏差为:钢筋全长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