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九课《如梦令》导学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九课《如梦令》导学案
富民永定镇小 刘锡荣
一、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能够理解、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 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并描述出来。
3. 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够理解、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并能够描述出来。 三、学具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独立预学】
1、读:读读词,争取读通读顺。同桌互相检查,签名:______________ 2、查:作者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词的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我弄不明白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我能工整地把这首词写一遍。 二、【介绍背景材料】
1、什么是词?(教师简介)
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2、什么是词牌?(教师简介)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3、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这首《如梦令》是李清照早期词作之一。这个时期的李清照由于出身书香门第,家庭富裕,父母百般呵护,因此她的生活无忧无虑,十分幸福,能充分享受生活的快乐。在这首词中李清照回忆了一次郊游时归途中误入藕花丛里,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的欢乐情景。表现了李清照早期生活的快乐。 三、【合作学习】 合作一:“读”词。
要求:读这首词,每人最少读三次。 第一次,个人读,把每个字读准。 第二次,合作读,划出节奏读一读。
第三次,齐读,争取读出“味”儿。用“‖” 标出词的节奏,反复朗读,体会词的意境和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小组合作二:学习新课。 (1)、议一议:小组合作,先完成重点字的解释,再试理解全词。实在无法完成的请教老师。
常记:
溪亭:
日暮:
沉醉: 归路: 兴尽: 藕花: 争渡: 鸥鹭:
【全文翻译】小组间评比,看谁能够准确的用自己的话更好地说说词中描写的情景。
(2)、比一比:
背诵词文,小组互相检查。 四、【当堂检测】: 1、填空。
《如梦令》这首词是( )代女词人( )写的。词中与“误入”互为照应的是( )这首词并非她的即兴之作,而是写的她的回忆,从( )一句中可以看出。郊游的时间是( )季,从( )可以看出;从( )一句中看出词人玩得非常高兴。整首词表现了( )。 2、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 ”。 (1)“如梦令”是词牌名,而题目是“常记溪亭日暮”。 ( ) (2)《如梦令》这首词中与“误入”互为照应的是“不知归路”。( ) (3)《如梦令》这首词中运用了两个“争渡”,是为了把鸥鸟惊飞。( )
3、我们曾经在练习2的“诵读与欣赏”中学过李清照的一首即兴之作《夏日绝句》,其内容是:
( ),( )。 ( ),( )。 4、课外拓展
请同学们朗读李清照的另一首词《如梦令》,完成练习。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你发现这首词与本课学习的《如梦令》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2)“绿肥红瘦”中的“绿”指绿叶,“红”指红花,词人用“肥”“瘦”二字分别形容绿叶和红花,有什么妙处?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如梦令》。
2、搜集几首李清照的词,欣赏一下,并抄在读书笔记上。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⑴乍暖还寒:谓天气忽冷忽暖。 ⑵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之意。 ⑶黄花:菊花。
⑷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谁:何,什么。 ⑸怎生:怎样,如何。
⑹这次第:这情形,这景色。 译文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