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饱和溶液与溶解度的练习
第二节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一、复习目标
1、 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2、 学会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的固体溶质,它们的不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式。 3、 理解“不饱和和饱和”与“浓、稀”之间的关系区别。 4、 掌握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有关计算。 二、复习要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三.教学方法
电化教学 讲授法 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根据整章溶液的学习,你觉得溶液可以分为哪几类?你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 (投影总结)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 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
按一定条件,加入溶质
1、溶液 某种溶质的溶液。
是否还能溶解原溶质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
溶剂中,还能再溶解某
种溶质的溶液。
0
例1.能证明10C时,某NaNO3溶液已达到饱和的方法是( )
00
A、向10C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 B、向10C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N O3晶体;
00
C、取少量溶液降温至0C,有晶体析出;D取少量溶液升温至30C,无晶体析出。 讨论后,投影总结
a:判别是否饱和必须注意三点:①在一定温度下;
②一定量溶剂里; ③能否再溶解原溶质。
(教师提问)从上可以看出一旦条件发生变化,两者之间要发生转化。谁来举一个例子。 (学生回答)
(教师跟着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固体物质,它们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都是这样的呢? 讨论后,投影总结
b、对于溶解度温度影响变化不同的固体溶质,它们的饱和度和不饱和溶液转化方式不一样,但从三方面着手:改变温度,改变溶剂量,改变溶质量。 ① 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例KNO3
加溶剂 升温
饱和溶液 不饱和液 蒸发溶剂 降温 加溶质
②对于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例Ca(OH)2
加溶剂 降温
饱和溶液 不饱和液 蒸发溶剂 升温 加溶质
思考:多种措施中最简单措施及溶液中溶质量分数的变化。 投影总结(在开头提问时已引入)
浓溶液:一定量的溶液中,溶质质量较多 2、溶液按溶液中溶
质质量的多少
稀溶液:一定量溶液中,溶质质量比较少 (教师引人)前面我们讲了两类不同的溶液,它们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投影总结) 3、“不饱和与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的关系,
a:两者属不同范畴(分类依据不同),两者无确定关系; b、饱和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c、相同溶质。同一温度下,相同溶剂中,饱和液比不饱和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饱和液)溶质质量分数=
S
×100%,这也是判断同温下溶液是否饱和的一种方法。 100+S
三.配合练习:
1、室温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gNacl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份固体未溶解,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下列是有关使它成为饱和液的不同方法,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溶质溶质溶质溶 质量质量质量质 分数 分数 分数 加入KNO 加入KNO3 蒸发溶剂量 降温度(T0C) 3
A B C D
3.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A
80
60
B 40
20 C
20 40 60 80 (℃)
①、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在增大, 的溶解受温度影响不大。
②、要使C的不饱和液体转化为饱和,可采用 ,的 方法。要使B的饱和液,转化为不饱和的
0
最简单措施是 。③、40C,将25克A物质,放入到50g水中,形成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若再加入10克,则形成 克的饱和液。 4. 如下为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C) 溶解度(g) 010 20 20 31.6 30 45.8 40 63.9 50 85.5 60 110 在600C时,将10g硝酸钾溶于50g水中,问是否饱和? 若不饱和,请问 ①需加多少gKNO3晶体才饱和?
②蒸发掉多少g水才饱和?
③将溶液温度降至几0
C才饱和?
上述例题可以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学生板演等方式进行。
浣纱初中
何剑英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