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花钟》教学设计

《花钟》教学设计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7:45:2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13课 《花钟》

衢州市实验学校 颜巧珍 邮编:324000 电话:13567020106

丝丝环扣 层层深入

——《花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要力求寻找一种能让诵读者与文本展开零距离对话的途径,使诵读者在与文本的言语之声的碰撞、交流与对话中产生心灵的涌动,最终达到与文本的完美融合,这也是新课程对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最高要求。为让我们的诵读者——学生与文本《花钟》达到完美的融合,我紧扣学生颇感陌生却感兴趣的花钟展开教学。揭题激趣引出花钟后,便引导学生直入文本,紧扣“花钟”层层深入,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三读文本,由初读到成诵,将“花钟”读懂、读活,读而致用。课堂是个自然生成的动态过程。 学习目标

1.饶有兴致地、正确地阅读文本,体会“大致”、“左右”等词的表达效果。

2.知道什么是花钟,感受花钟的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3.学习运用多样的表达方式。

4.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课前准备

1.了解大自然中各种花儿看放的时间。 2.CAI课件。

一、揭题激趣 点击“花钟”

1.直接揭示课题《花钟》,指名读一读,齐读。

2.说一说:你觉得什么是花钟?

3.导入文本:想了解什么是花钟吗?读读课文就能明白。

花钟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又是可以从字面进行猜测的。因此课始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感觉中的花钟是怎么样的,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探索的欲望,进而直入文本,到文本中寻找“什么是花钟”的正确答案,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二、初入文本 读懂“花钟”

1.自由读课文,要求:放声朗读,边读边思考:什么是花钟?准备用自己的话把它说清楚、说明白。

2.初读交流:什么是花钟?指名几位学生说说。

3.教师小结:哦,我听懂了,同学们的意思是说——看到这个花钟里的什么花开了,我们就知道是几点钟了是吗?

4.引导学生纠正教师的“口误”——应是什么花开了就大致知道是几点钟了。引出关键词“大致”。屏幕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是不是很有趣?”指名读读这句话。讨论:为什么是“大致”呢?

5.问:读了这句话,你觉得我刚才的话什么漏洞吗?引出“刚刚”。讨论:为什么要看“刚刚开放”?说后再读这句话,加以体会。

抓住文本中重点句子,让学生在认真的倾听中,在仔细的辨别中,在反复的朗读中自行地发现老师所说的句子中的错误、知识点的不科学,真正读懂花钟。

三、再入文本 读活“花钟”

1.激趣:啊,这样的花钟摆起来岂不很有趣?我们来摆一摆好吗?请学生在作业纸上用示意图把花钟画出来。提示:同学们,要准确地把花钟摆出来必须把文中的哪段话读熟?引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段。

2.读后交流:同学们在画花钟的时候遇到什么难题了吗?(如:怎样把各种花在钟面上表示出来?怎样准确划分花儿在钟上的区域?上午时段与下午时段开的花如何表示???)

3.师生共同解决难题,引导学生说说解决难题的方案的依据。(如:从第

一段话中的“左右”一词便知道如何划分花儿在钟的区域了)

4.指名上黑板画花钟示意图。画后讲评:你觉得他画的花钟有问题吗?说说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评与提示改动花钟示意图。

摆花钟不是单纯地在形式上让课堂“热闹”起来,而是以课文学习为基础的真正的语文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和巩固学到的知识,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孩子带着问题再次走入文本。学生在制作花钟时就会遇到疑难,在疑难中自主反复地读文本,实现知识的活用。

3.师生对说:师—— 花开了, 生—— 点钟了。请学生就同学的发言进行讲评,引导学用上“大致、大约、左右”等词更准确地与老师进行对答。

在简单的对话中,引导学生用“大致、大约、左右”等词来回答,不仅加深了对“大致”的理解,更是一种词语的活用,词语的内化。

4.比较赏析,美读文本。

(1)师:哦,刚才大家说的大致是这样一段话,出示:“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花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七点左右,月光花开了;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晚上九点左右,昙花也开了??”

(2)读读上面这段话,再读读文中的第一段话,说说:你更喜欢哪一段话?为什么?

(3)自由赏读:好好地读读文中的这段话,从中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好好地练读,想办法读出花的形,读出花的神。

学生通过听、读、辨,自己发现问题,发现了我们平常说的口头语是那样单调、枯燥乏味,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欲望,体现了新课标自主探究的精神。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

5.激情赏读:

(1)指名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教师随机激情,引导美

读,读活“花钟”。

①“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交流:小喇叭是怎么吹的?谁来吹一吹?指名吹一吹。能配上动作读读这句话吗?引导学生做着吹喇叭的动作读一读,并在句末加上象声词“嗒滴嗒”,将喇叭花读活,然后配着动作齐读。

②“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师:在你的脑海中,蔷薇就像是个怎样的人?学生交流后随机出示课件:绽开笑脸的花娃娃。看着这可爱的花娃娃,你想怎样朗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③“七点,睡莲从睡梦中醒来。”为什么说它从“睡梦中”醒来?你能想像出它当时的样子吗?谁来伸着懒腰读读呀?

④“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读着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哪个字让你感受到的?课件出示“怒”的义项,请学生选择,帮助理解“怒放”。想看看花儿怒放的情景吗?课件播放花儿开放的景象,感受花儿怒放的情态,感情朗读这句话。

⑤“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什么是“舒展”?谁来舒展一下?带着这种舒服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2)师小结:啊,大自然真是太奇妙啦!竟连花儿也能告诉人们时间,这是多么有趣的事儿啊!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好吗?师生对读第一段话:师读表示时间的内容,生读描绘花儿开放的内容,增强朗读的趣味。

6.指导背诵:这么美的一段话,我们应当把它背下来。引导学生看着黑板上的“花钟”背背这段话。

对于鲜花开放的不同表达方法,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时采用以读为主线,在个性化的读书实践中突破难点,在琅琅的读书实践中积累语言。通过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课堂中随处可见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氛围。学生时而配上优美的动作,时而想象描述,时而观看动态的课件演示,淡化了教学行为,淡化了僵硬的学习,而学生却学得那样轻松自然,愉快充实。 四、拓展应用 迁移“花钟”

1.课件播放一年四季开放的各种鲜花,请学生凝神观看。

2.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种花,仿照文中第一段话的写法写一句话。 例: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 。

利用多媒体将生活的经验引进课堂,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文本第一段对花的描写生动有趣,句式固定,引导学生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句式迁移训练,实现以读促写,读而致用。 五、激活思维 质疑“花钟”

1.师:这神奇的花儿带给了我们无限的想像与联想的空间,这是大自然给我们创造的又一个奇迹。请你再来读读课题——《花钟》。

2.指着黑板上的花钟示意图:再看这花钟,你有什么疑问吗?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并设法由学生的疑问引入下一课时的学习。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在学习的基础继续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激活思维,为下堂课的继续探索做好心理准备。

板书设计

花 钟

搜索更多关于: 《花钟》教学设计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13课 《花钟》 衢州市实验学校 颜巧珍 邮编:324000 电话:13567020106 丝丝环扣 层层深入 ——《花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要力求寻找一种能让诵读者与文本展开零距离对话的途径,使诵读者在与文本的言语之声的碰撞、交流与对话中产生心灵的涌动,最终达到与文本的完美融合,这也是新课程对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最高要求。为让我们的诵读者——学生与文本《花钟》达到完美的融合,我紧扣学生颇感陌生却感兴趣的花钟展开教学。揭题激趣引出花钟后,便引导学生直入文本,紧扣“花钟”层层深入,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三读文本,由初读到成诵,将“花钟”读懂、读活,读而致用。课堂是个自然生成的动态过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