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行政管理(论文)设计正稿
重庆大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毕业设计(论文) 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
4如何构建服务型行政文化
4.1提高服务理念
邓小平曾指出:“如果不是做官,而是当人们的勤务员,那就要以普通劳动者的面貌出现,要平等待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就是服务”这些话科学的界定了服务理念的内涵,简言之,政府存在的最终目的或根据就是为人民服务。公共服务理念所包含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我国行政服务中心公共服务理念的培育必须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正如弗里德里克所认为的那样:“责任的测量和落实有许多途径,而且只有所有这些途径结合起来才有可能保证预期的结果”。通过各种教育、培训活动,或是通过职业的社会化过程来实现,使行政人员从内心确立一种良好的行为准则。因此在我国我们要注意加强公共服务理念的制度化建设;加强公共服务理念培训,定期举行有关理念的学习班和培训课程;加大我国行政服务中心中的公共服务理念的宣传工作,通过行政系统内外有影响的报纸、期刊、电台或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简报,或抓住具体行政活动中的个案来树立行政服务中心的模范人物以宣传公共服务理念的重要性;加大对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公共服务理念的监督,“徒法不足以自行”设立专门的行政伦理管理与监督机构,既可以保证相关行政伦理法规的具体实行,同时也可以与社会、媒体、民众的监督相辅相成,共同促成行政服务理念的形成。
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既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关键也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为此,行政人员首先需要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以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利为荣,同时要实现“官本位”向“民本位”的思想转变,树立为民服务的价值标准。其次,要树立依法行政和廉洁奉公的行政意识,培养高尚的行政道德。最后还要加强行政人员的职业素养精通自己工作范围内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法律规范。 行政文化的主体也包括有行政相对人,所以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还应该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公民要注意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的统一,提升当家作主意识的同时要规范自己正确行政行为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等。
6
重庆大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毕业设计(论文) 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
4.2确立政府新型的价值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新型价值观的确立也就迫在眉睫。服务型政府已成为当今行政人员和民众的共同理念,为此,这种新型价值观就应该围绕服务型政府而确立,它应该包括为民服务,依法行政,民主责任和高效廉洁等。
政府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因此政府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据公民的需要而非自身的意愿来提供服务,为民服务是行政文化建设的核心,一切行政行为都应围绕这个核心来进行。服务型政府强调有限政府而非全能政府,所以国家行政机关必须树立行政守法意识,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不能随心所欲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根据权力和责任对等的原则,一切国家机关及其行政人员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行政责任也就成了公众对政府进行控制的最重要的手段。如果行政组织不对公众负责,那么它便不会以其应有的方式发挥其服务职能,回应公众的需要,由此“主权在民”也就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容易造成一种过分追求物质和享乐的错误价值取向为此率,建立一个廉洁透明的政府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所以要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型的服务型政府,必须从这几个方面着手确立新型的价值取向。
4.3完善行政制度体系
行政制度是对行政行为的一种规范,是一定行政思想文化和行政心理文化的凝聚和体现。因此,现代行政制度的不断完善能够有助于把先进的行政理念内化为实际指导行政人员行为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从而成为根植于人们内心深处的行政文化。不完善的行政制度将会导致行政行为的错位和行政文化的失范,只有适合行政文化精神的行政制度才会引起良性行政文化的变迁,所以要构建服务型行政文化必须对行政制度加以完善。
在完善行政制度过程中,首先要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服务型政府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在行政改革中体现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一种价值观及其行政原则,这种价值观和原则仅仅靠自我控制和道德软约束是不够的,对于某些道德伦理素养
7
重庆大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毕业设计(论文) 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
不足的政府官员来说,没有相应的法律硬件鞭策措施和监督力度很可能出现寻租行为,以权谋私,从而使行政制度成为一纸空文败坏行政文化。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与政府间关系平等化,人治因素导致的行政效率低下,墨守陈规及官员本位受到了贬抑,而法制性客观上要求打破传统文化的“人治”的桎梏,树立法制观念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已成为普遍共识。所以服务型的行政制度只有通过法律硬约束才能发挥其作用,加强法治建设对于构建服务型行政文化至关重要,为此在行政改革的过程中要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确保行政行为有法可依,建造法理型行政文化,确保以为人民服务和维护公众的利益为宗旨。 要健全社会服务承诺制度。现代意义上的服务承诺制源于英国,以20世纪90年代英国的“公民宪章”运动为标志。其主要特点是:服务标准具体化,服务机构打破垄断具有竞争性,监督机制完善,补偿标准明确。其内在逻辑是:通过公开承诺和社会监督,形成社会舆论要求履行契约的外部压力,进而把这种外部压力转化为提高服务水平的内部动力。③它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及公共满意程度为目标,是提高部门绩效的有效机制,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题中之义。但是目前在我国,由于传统的行政理念和技术方式的影响,社会承诺制度在我国还未真正的运用于行政活动中也并未实现提高服务质量的目标。承诺的服务标准没有法律保障容易使之趋于形式,忽视顾客的质量保证并且公民的赔偿制度也不完善,这些不足之处很难使承诺制体现其核心价值。为此,要加大力度完善社会服务承诺制度,并且要建立一套制约机制促进社会服务承诺制度的推行。 建立并健全绩效评估机制。绩效评估在西方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我国由于政府管理模式和理念的影响,在绩效评估的初级阶段其实施原则、评估理念和技术操作层面仍呈现出许多问题,在实践中还需要对其进行思考和改进。就目前而言,绩效评估出现了政府越位,为了实现上级制定的目标和任务,政府将用行政手段剥夺民众的自主权从而来实现自己的政绩;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错位,政府组织的绩效评估应该从公民的需要出发,但在现实中,“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却成为了绩效评估的目的所在。面对这些状况,应该对具有中国国情的绩效评估进行研究,健全并完善绩效评估机制,结合多远评估体系科学定位并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来确保政府绩效评估突出公民为本,实现民众的真实需要。
4.4 吸收国内外先进文化,构建学习型组织
8
重庆大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毕业设计(论文) 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
在传统行政文化中实际存在很多先进的理念,诸如朴素的民本思想“民为邦本,固本需安邦”,积极的入世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强调官员伦理道德思想--“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些理念本来就存在于国民及公务员心中,又契合了服务型行政文化的需要,故是可以为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所用。除此之外,法治思想,效率观念,权责相当理念也是服务型行政文化所要求的。
这些先进的行政文化理念必须经过学习才能固化在行政主体心中。关于如何学习有效问题,彼得·圣吉博士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中提到“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这五个学习步骤一经修炼成功可以让行政主体更好地认识到他们与整个国家,公民社会的委托契约关系,以此来激起他们内心的公共精神和学好为公民提供优质服务的本领。同时学习具有传承性,通过反复性学习,政府必定会更具有主动性,创新性以此来促使公共权力的运行符合法治思想,公共服务的提供更加以公民为本位。
4.5培育充分参与型的公民社会
自古以来国民便形成了唯权是尊,在当官者面前有一种畏惧感和自卑感。这种臣属型国民性格与管制型行政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政府恃无忌惮地行使权力管制人民,而人民却愿意逆来顺受。要想建设服务型行政文化,必先要求广大公民意识的觉醒,形成充分参与型的公民社会。公民社会会经常主动关心公民自身各种权益是否得到保障,政府的公共政策是否是合乎公平正义的,政府的服务水平是否有所提高。唯有如此,公民有权力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拉动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在成熟公民社会的拉动下,政府可能会提供更加合乎公平正义的公共服务或公共产品。
要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力度。公民的政治参与过程主要是指公民通过各种政治机制(政治、选举等)行使其表达权,使其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利益要求能够顺利地传送到政府的相关部门之中,然后再由政府的政策制定部门依据公民的这些要求和建议制定出具体的政策来控制服务提供者的行为,最终使公民能够获得满
9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