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图文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届髙三阶段测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5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作为周守藏室之史,老子整天读着政府档案馆中保存的文献。看多了,不是与世同浊,心肠随之冷酷,便是 ▲ ,超凡入化,蜕化出一颗大慈大悲的心灵。当老子带着满头风霜,一脸慈悲,走出守藏室,他已 ▲ 人生的厚壁。他心如止水,一切把戏他都已经 ▲ ,各色人物他也都似曾相识,周朝九州幅裂,山河将崩, ▲“金玉满玄,莫之能守”。 A.改头换面 看穿 了如指掌 B.脱胎换骨 看穿 如数家珍 C.改头换面 看穿 如数家珍 D.脱胎换骨 洞穿 了如指掌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中央纪委在査处杨达才、刘铁男等一批贪腐高官的同时,积极拓宽反腐渠道,搭建了网络反腐举报平台,这一举措激发了民众参与网络反腐的热情。
B.当前,全国各地在社区文化建设中.通过建立道德银行、评选孝子孝女和精神文明标兵、举办邻里节等形式,大大加强了居民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
C.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纪录片,(1937南京记忆》 囊括了绝大多数国内外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史料和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最新发现的从未对外公布的珍贵史料。
D.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到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再到深化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近年来,我国重大的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相继出台。 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B.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C.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
D.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惯用词语,使用错误的是(3分)(▲) A.给朋友写信,末尾用了“夏安”。
B.学生给一位病愈后的老师写的信,最后的致敬语是:敬祝痊安。 C.有位海外游子给其祖父写的信,落款是:XX顿首。 D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望你钧裁。”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可阻挡,希望个别国家不要总用过去的眼光看待中中国的崛起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个人只有站在世界这空山蜂的顶端,才能把握自我发展的命运,亦能引领时代的潮流。
C.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团泊洼美丽的秋最在诗人郭小川的笔下富有生机和活力,引人遐想。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何必强求所有人的观点一致呢?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朱子颍诗》序
余与子颖别二十余年矣。忆昔与子颖游,子颖未及弱冠,余虽有一日之长,而与为嬉戏,异乎世俗之所谓师弟子者。然其情乃益深,而义顾弥笃。子颖上有两兄,皆从余受学。子颖,奇男子也。其胸中浩浩焉,常有担荷一世之心。文辞章句非其所措意,而其为诗古文乃能高出昔贤之上。后数年,子颖偶以七言诗一轴示余。余置之座侧。友人姚君姬传过余邸舍,一见而心折,以为己莫能为也。遂往造其庐而定交焉。姬传以文章名一世而其爱慕子颖者如此。 子颖之父、祖皆为达官,然不为子孙留遗计,而子颖少时衣食不足。子颖所与交游皆当世名贤时过子颖论文子颖与相对终日 或不能设食盖子颖之穷如此。
余别子颖闭门里居,忽忽十余年,则闻子颖已举.于乡,出宰巴蜀之属邑。其自秦入蜀,道途览古之篇,尤为深入唐人之室。子颖在蜀,值军兴,领兵八千人,出使云南永昌。逾美诺之岩,往来阻险师旅数千里之地。自重庆移守泰安,又值邻郡贼起,子颖早诣大府,为设.方略,亲战临清城下,射杀贼首一人,定其余孽。然其忧深家国,心为瘁、发为白矣。尝思退而稍息其劳,而辄为上官所留,欲归不得。
呜呼!子颖昔日之穷,非子颖之能穷也;今日之为郡守,非子颖之能为郡守也;其出入师旅,屡经锋镝之危,非子颖之能行乎患难也;则今日之欲归,非子颖之能自为归也。然则子颖之于为官,去,可也;留,可也。去而混迹渔樵之侣,留而为宇内建不世之勋,无不可也。若夫文章之事无穷也。子颖其于簿书丛集,稍来顷刻之暇,出其才力以与古之风人学士相追.逐,此则子颖之所能自为者也。
(节选自《刘大槐集》,有删节)
【注】①指刘大櫆,桐城派代表作家。②姚君:指姚鼐,字姬传。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余虽有一日之长 长:年龄大 ..
②
①
文辞章句非其所措意 措:弃置 ..子颖早诣大府 .稍求顷刻之瑕
诣:拜访 . 瑕:空闲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子颍年少时衣食不丰足,他同两个哥哥跟随作者学习,作者跟朱子颍嬉笑玩乐,感情非常深厚,情义也十分深切。
B.姚鼐先生凭文章名重当世,他曾在探望作者时,看到了朱子颍的一卷七言诗,非常喜爱倾慕朱子颍的诗文。
C.朱子颍从秦地进入蜀地任职,一路写下的游览古迹的诗篇流兹出为国相忧的深情,直追唐人诗篇的风范。
D.朱子颍曾想辞官退隐田园,却难以如愿,而拿出才智和古代的诗人学者比较技艺,是朱子颍能为自己做主的。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一见而心折,以为己莫能为也,遂往造其庐而定交焉。 (2)去而混迹渔樵之侣,留而为宇内建不世之肋,无不可也。 9.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朱子颍的品质。(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剌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 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贬任朗州司马时所作。②牧竖:牧童。③刍狗:古代用茅草扎成的狗作祭品,祭后就被抛弃。
10.请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5分)
11.钟惺评刘禹锡诗云:“胸中笔下,别有所领。\请结合尾联作简要说明。(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 (1)此中有真意, ▲ 。(陶渊明《饮酒?其五》)
②
③
①
(2)商旅不行, ▲ 。(范仲淹《岳阳楼记>) (3)蒹葭凄凄, ▲ 。(《诗经?蒹葭》) (4)
▲ ,檐牙高啄。(杜牧《阿房宫赋》)
(5) ▲ ,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 (6) ▲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7)天下大事, ▲ 。(《老子?第六十三》) (8)功崇惟志, ▲ 。 (《尚书?周易》) 五、现代文阅读(一) (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20分)
沈衣母 废名
(1)自从李妈的离奇消息传出之后,这条街上,每到散在门口的鸡都回进厨房的一角漆黑的窠里,年老的婆子们,按着平素的交情,自然地聚成许多小堆,诧异、叹惜而又有点愉快地摆着头:“从哪里说起!”
(2)李妈今年五十岁。祖父们常说李妈曾经住过高大的瓦屋,李妈的李爷,是一个酒鬼。当李妈还年轻,家运刚转到蹇滞的时候,李爷确乎到什么地方做鬼去了,留给李妈的是两个哥儿,一个驼背姑娘,另外便是一间茅草房。
(3)这间茅草房建筑在沙滩的一个土坡上,背后是城墙,左是沙滩,右是通到城门的一条大路,前面流着包围县城的小河,河的两岸连着一座石桥。李妈利用这天然形势,包洗城里几家太太的衣服。孩子都还小,自己生来又是小姐般的斯文,吃不上三碗就饱了。太太们也不像打发别的粗糙的婆子,逢着送来衣服的时候,总是很客气地留着,非待用过饭,不让回去。 (4)城里太太们的孩子,起初偶然跟着自己的妈妈出城游玩一两趟,后来也舍不得这新辟的自由世界了。李妈的荷包,从没有空过,加以善于鉴别糖果的可吃与不可吃,母亲们更是放心。太太们的姑娘,吃过晚饭,偶然也下河洗衣,首先央求李妈在河的上游阳光射不到的地方寻觅最是清流的一角——洗衣在她们是一种游戏,好像久在樊笼,突然飞进树林的雀子。李妈这时刚从街上回来,坐在门口,慈爱地张视她们。她们有了这公共的母亲,越发显得活泼而且近于神圣了。姑娘们回家去便是晚了一点,说声李妈也就抵得许多责备了。
(5)卖柴的乡人卸下担子在桥头一棵杨柳树下乘凉,时常意外地得到李妈的一大杯凉茶,他们渐渐也带点自己田地里产出的豌豆、芋头之类作报酬。
(6)李妈的哥儿长大了,酒鬼父亲的模样,一个终于死了,那一个逃到什么地方当兵去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