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历年考题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历年考题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0 6:12:03

毛毛文印中心印制

六.简答题(每题各3分,共9分)

70.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消长、阴阳相互转化、阴阳自和与平衡(3)

71.一是防御外邪入侵。二是温煦全身,内而脏腑外而肌肤均得到卫气的温养,维持人体体温的恒定。三是调节控制腠理的开阖,促使汗液有节制地排泄。四是通过营卫之气昼夜的循行调节人体睡眠与觉醒状态。(3)

72.①治理调节呼吸运动、②调理全身气机,保持全身气机调畅。③治理调节血液的运行,辅佐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④治理调节津液代谢:通过肺气的宣发与肃降,治理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与排泄。(3分) 七、论述题(共17分)

73.(6分)脾与胃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同司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转输,体现为水谷纳运相得、气机升降相因、阴阳燥湿相济等三个方面(3分):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气主降,脾气主升;胃为腑,属阳土,性喜润而恶燥;脾为脏,属阴土,性喜燥而恶湿。二者纳运协调,升降相因,燥湿相济,阴阳相合,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若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清气不升,可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而胃失和降亦可影响脾的升清和运化,从而出现腹胀、泄泻等症。(3分)

74.(6分)①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动不居,具有轻扬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而属阳邪,易袭阳位。风性开泄,易使腠理宣泄而开张。症状表现如头痛、项强,汗出、恶风,鼻塞、咽痒、咳嗽以及阳经受病。②善行而数变。病位善动不居,游移不定。如风痹之四肢关节疼痛,游走不定等,而且发病迅速,变幻无常。如荨麻疹之皮肤瘙痒,此起彼伏。③风性主动:其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征:眩晕、震颤、抽搐、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等。④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常兼他邪合而伤人,因风性开泄,他邪常依附于风而侵人发病。风邪袭人,致病最多。风邪终岁常在风邪侵人,无孔不入,可遍及全,发病机会多。(各1.5分)

75. (5分):气能生津液,指津液的生成,离不开气(营气)和气化作用(1分);气能行津液,气的推动作用是津液运行的动力(1分);气能摄津液,气可固摄津正常运行,而不无故流失(1分)。津液能载气,津液是气的载体,津液载气运行(1分);津液能养气,气存津液中,津液不断地为气提供滋润作用(1分)。

河南中医学院2009至2010学年第1学期

《 中医基础理论 》试题A

学号: 姓名: 座号: 系别: 年级: 专业: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计 总分合计人: 复核人: 得分 评卷人 一、试题类型:A型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类型说明: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1.下列哪部著作为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 ) A. 《伤寒杂病论》 B. 《黄帝内经》 C.《千金要方》 D. 《中藏经》 E.《诸病源候论》

2.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其生理病理以何为中心 ( ) A. 六腑 B. 精 C. 经络 D. 气血 E.五脏

3.按五行生克规律,心的所不胜是 ( ) A.心 B.肾 C.肺 D.胆 E.脾

4.肝火犯肺属于 ( ) A.母病及子 B.子病犯母 C.相乘 D.相侮 E.相克

5.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 ( ) A.心 B.脾 C.肝 D.肾 E. 肺

6.下列关系不属于“母病及子”的是 ( )

17

毛毛文印中心印制

A.脾病及肺 B.心病及脾 C.肝病及肾 D.肝病及心 E.肺病及肾

7.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是 ( )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D.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E.虚实交替,藏而不泻

8.“胃之关”是指 ( ) A.肾 B.脾 C.肺 D.膀胱 E.三焦

9.具有喜润恶燥特点的是 ( ) A.小肠 B.脾 C.肺 D.肝 E.胃

10.下列哪项有误 ( ) A.心在体合脉 B.肺在体合鼻 C.脾在体合肉 D.肝在体合筋 E.肾在体合骨 11.有通行诸气和运行水液生理功能的腑是 ( ) A. 三焦 B.脾 C.肺 D.膀胱 E.肾

12. 《素问·五脏生成篇》认为:人卧血归于 ( )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13.与脾胃升降关系最密切的是 ( ) A心 B肺 C肝 D肾 E膀胱

14.“精血同源”是指哪两脏的关系 ( ) A.心肺关系 B.心肾关系 C.肝肾关系 D.肺肾关系 E.脾肾关系

15. “水火既济”是指哪两脏的关系 ( ) A.心与肾 B.肺与肾 C.脾与肾 D.肝与肾 E.肝与脾

16.肺朝百脉是指 ( ) A.百脉由肺统帅 B.肺将血液输送至全身 C.百脉之血汇聚于肺,经气体交换,输布全身 D.百脉会聚于肺 E.其功能与心主血脉相同

17.“畏寒肢冷”是以下何项失常 ( ) A.推动功能 B.防御作用 C.固摄作用 D. 温煦作用 E.营养作用

18.具有化生血液营养全身功能的气是 ( A.元气 B.宗气 C.卫气 D.营气 E.中气

19.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或出现早衰,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 ( ) A.推动与调控作用 B.温煦与凉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20.“夺血者无汗”的生理基础是 ( ) A.肝肾同源 B.乙癸同源 C.津血同源 D.精血同源 E.以上均非

21.通因通用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 ( ) A.脾虚泄泻 B.肾虚泄泻 C.食积泄泻 D.气虚泄泻 E.寒湿泄泻 22.阳明经在头部经过的部位是 ( ) A头后部 B头侧部 C头顶部 D前额部 E.巅顶

23.津液排泄途径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 ) A.汗 B.尿 C.粪 D.呼气 E.以上均非

24.经络系统中,与脏腑有直接络属关系的是 ( ) A.奇经八脉 B.十二经别 C.十五别络 D.十二经筋 E.十二正经 25.被称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 ( ) A.督脉 B.带脉 C.任脉 D.阴维脉 E.阳维脉

26.病情随体质而发生的转化称为 ( ) A.传化 B.病势 C.从化 D.传变 E.易感性

27.中医病因学说中明确提出“三因学说”的是 ( ) A.张仲景 B.陶弘景 C.陈无择 D.巢元方 E.刘完素

) 18

毛毛文印中心印制

28.六淫中具有病程长,难以速愈的邪气是 ( ) A.寒邪 B.火邪 C.风邪 D.暑邪 E.湿邪

29.下列哪项不属火邪的致病特点 ( ) A.易伤津耗气 B.易生风动血 C.易扰乱神明 D.易致肿疡 E.易阻遏气机 30.具有升散而又挟湿特性的邪气是 ( ) A.湿邪 B.燥邪 C.热邪 D.暑邪 E.寒邪

31.“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属于 ( ) A.反治 B.正治 C.治标 D.标本兼顾 E .以上都不是

32.导致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集中的原因是 ( ) A.恐则气下 B.惊则气乱 C.怒则气上 D.喜则气缓 E.悲则气消 33.痰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的原因是 ( ) A.痰可扰乱神明 B.痰可化火化风 C.痰阻碍气血运行 D.痰似风善行数变 E.痰可随气升降无处不到

34.证候虚实的\实\是指 ( ) A.体质壮实 B.正气旺盛 C.邪气亢盛 D.病邪内生 E.外邪侵袭 35.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 ( ) A.邪气强盛 B.正气不足 C.邪胜正负 D.正虚邪不胜 E.正胜邪衰 36.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的是: ( ) A.饮食 B.六淫 C.七情 D.瘀血 E.疫疠

37.“大实有羸状”的病机应属于 ( ) A.虚中夹实 B.真虚假实 C.真实假虚 D.虚实夹杂 E.虚证 38.病人先有阴虚内热病症,后又出现畏寒肢冷,大便溏泄,其病机应是( )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阳亡失 39.下列哪一种症状在亡阴时最多见 ( ) A.烦躁不安 B.面色苍白 C.冷汗淋漓 D.脉微欲绝 E.以上皆非 40.素体气虚又感受寒邪的患者,治以益气解表法,应属于 ( ) A.先治其标 B.先治其本 C.标本兼治 D.虚则补之 E.以上皆不是 得分 评卷人 二、试题类型:X型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类型说明: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并在答题卡上 将相应题号的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41.常用体质一般多分为哪几类 ( ) B. 阴阳平和质 B. 阴阳偏虚质 C.偏阳质 D.偏阴质 E.以上均是 42. 易致人体下部发病的邪气是 ( ) A.风 B.寒 C.湿 D.燥 E.火

43.形成阳偏胜的主要原因有 ( ) A.食积郁而化热 B.外感温热之邪 C.血瘀化热 D.寒邪入里化热 E.五志过极化火

44.肾中精气不足可出现 ( ) A.小儿囟门迟闭 B.小儿骨软无力 C.牙齿松动脱落 D.老年人骨质脆弱 E.脑转耳鸣

45. 环境中影响发病的因素是 ( ) A.气候因素 B.地域因素 C.生活环境 D.工作环境 E.情志因素

46.实证临床可见到 ( ) A. 二便不通 B. 脉实有力 C. 瘀血内阻 D. 心悸气短 E. 水湿泛滥 47.下列属于风邪致病特征的是 ( )

19

毛毛文印中心印制

A.易袭人体阳位 B.其性数变 C.其性主动 D. 其性善行 E.为百病之长 ( ) 48.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 ( ) A. 外感性 B. 季节性 C. 地域性 D. 相兼性 E. 易变性

49. 人体之气的生成来源有 ( ) A.先天之气 B.水谷之气 C.脏腑之气 D.自然界清气 E.经络之气

50.影响大肠传导变化作用的因素有 ( ) A.肺气的肃降 B.胃气的通降 C.肾气的蒸化 D.肾气的固摄 E.脾气的运化( ) 得分

51.阴阳交感是在阴阳二气的运动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 ) 52.劳神过度伤脾气耗心血。 ( ) 53.心为君主之官,生之本,最易受邪而发病,故称娇脏。 ( ) 54.脾为先天之本。故脾气的盛衰决定着机体生、长、壮、老、已。 ( ) 55.肾阳虚损,既可致泄泻,又可致便秘,。 ( ) 56.小肠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的功能,实际上是脾胃升清降浊功能的具体体现。 ( ) 57.肺的宣发,是卫气得以布散的基本动力。 ( ) 58.宗气由自然界清气和先天之精气结合而成。 ( ) 59.热因热用属于反治法。 ( ) 60.外感六淫、疠气、外伤等均属于外感病因。 ( ) 得分

61. 经络,是 ________ 和 ________ 总称。

62. 中医学的两个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 血为气之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64. 气机升降之枢纽为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

经脉,络脉 62: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63:血能载气,血能养气 64:脾,胃 得分

65. 泻南补北 66. 后天之本 67. 天癸 68. 证 69.辨症求因

65.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泻南补北即泻心火滋肾水,又称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

66. 指脾(胃)。人出生之后,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以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67. 是随着肾中精气的不断充盛,产生的一种具有促进生殖功能成熟的物质

20

评卷人 五、试题类型:名词解释

(类型说明: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评卷人 四、试题类型:填空题

(类型说明:共4小题,8个空,每空0.5分,共4分)

评卷人 三、试题类型: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类型说明:判断正确答案,选项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涂, 认为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多涂、少涂、错误均无分。)

搜索更多关于: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历年考题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毛毛文印中心印制 六.简答题(每题各3分,共9分) 70.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消长、阴阳相互转化、阴阳自和与平衡(3) 71.一是防御外邪入侵。二是温煦全身,内而脏腑外而肌肤均得到卫气的温养,维持人体体温的恒定。三是调节控制腠理的开阖,促使汗液有节制地排泄。四是通过营卫之气昼夜的循行调节人体睡眠与觉醒状态。(3) 72.①治理调节呼吸运动、②调理全身气机,保持全身气机调畅。③治理调节血液的运行,辅佐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④治理调节津液代谢:通过肺气的宣发与肃降,治理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与排泄。(3分) 七、论述题(共17分) 73.(6分)脾与胃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同司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转输,体现为水谷纳运相得、气机升降相因、阴阳燥湿相济等三个方面(3分):胃主受纳,脾主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