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3份试卷汇总)2018-2019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六模考试卷含解析
【点睛】
碳酸锌不溶水,可以溶于酸,过量的锌可以硫酸和硫酸铜完全反应,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玻璃棒起到的作用是引流。 八、综合题
26.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试回答:
(1)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_____。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解析:减小 B 3.65% 【解析】
(1)根据溶液pH的变化分析解答; (2)根据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分析解答;
(3)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1)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
(2) 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最多,溶液的温度最高,所以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B;
(3)由图像可知,酸碱恰好中和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是20g。 设20 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20 g×4% x
04020g?40
=36.5x x=0.73 g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0.73g
×100%=3.65% 20g
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
1.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B.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 C.a处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Fe2O3=2Fe+CO2 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解析:C 【解析】 【详解】
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高温C、a处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2Fe+3CO2,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具有毒性,能污染环境,为防止污染空气,尾气不经处理不能直接排放,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
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能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2时刻,瓶内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C.根据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出氧气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 D.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温度又升高了 解析:C 【解析】 【分析】
A、根据白磷燃烧产物的状态来分析; B、根据白磷燃烧放热来分析; C、根据空气的组成来分析;
D、根据实验温度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瓶内来分析。 【详解】
A、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产生大量的白烟,选项A不正确;
B、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2时刻,瓶内温度由低到高,然后慢慢降低至室温,选项B不正确; C、通过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00?80×100%=20%,选项C正确;
100D、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液体进入瓶内后,瓶内气体体积减小,导致气压显著增大,而不是由温度升高造成的,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3.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
A. B.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