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3份试卷汇总)2018-2019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六模考试卷含解析
(1)请写出五环图中A、B、C、D、E五种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解析:Zn H2SO4 Na2CO3 Ca(OH)2 CO2 Na2CO3+Ca(OH)2=CaCO3↓+2NaOH 【解析】 【详解】
A可以是活泼金属,如Zn,B可以是稀H2SO4,Zn+H2SO4=ZnSO4+H2↑,稀H2SO4属于酸,酸能与盐、碱、金属氧化物反应,但金属氧化物不能与盐、碱反应,所以C不能是金属氧化物,如果C是碱,则D是盐,盐不能与氧化物反应,所以C只能是盐,D是碱,E是非金属氧化物。C可以是Na2CO3,Na2CO3+H2SO4=Na2SO4+H2O+CO2↑,D是Ca(OH)2,Na2CO3+Ca(OH)2 =CaCO3↓+ 2NaOH,E是CO2,CO2+Ca(OH)2=CaCO3↓+H2O。
(1)A、B、C、D、E五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Zn、H2SO4、Na2CO3、Ca(OH)2、CO2。 (2)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点睛】
根据常见酸、碱、盐及氧化物、金属的有关性质着手进行分析,注意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要考虑到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物质间结合能产生沉淀、气体或水,反应才能进行。 四、实验题
22.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装置图如图所示。
(1)写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最右侧酒精灯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
高温解析:Fe2O3+3CO【解析】 【详解】
(1)由题意可知,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了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是:
2Fe+3CO2 红色粉末逐渐变黑 点燃尾气,防止CO污染空气
Fe2O3+3CO
高温2Fe+3CO2;
(2)由于氧化铁是红色的,生成的铁粉是黑色的。所以,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是:红色粉末逐渐变黑; (3)由于尾气中含有的一氧化碳有毒能污染空气。所以,最右侧酒精灯的作用是:点燃尾气,防止CO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Fe2O3+3CO五、科学探究题
23.南南同学看到“好想你”红枣袋中装有一袋防腐剂,品名为“504双吸剂”,其标签如图1所示.南南和北北对这包久置的“504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1、CaO、Ca(OH)2和CaCO1. (实验探究) 南南同学的方案: 实验操作 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____. 实验现象 固体逐渐消失,有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 实验结论 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 一定不含Fe2O1. 高温2Fe+3CO2;红色粉末逐渐变黑;点燃尾气,防止CO污染空气。
北北同学认为南南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1的结论,理由是_____,并设计如图2实验方案继续验证.
(1)步骤①样品用磁铁吸引前需经过研碎,其中研碎的目的是_____.
(2)步骤②中固体溶解时放出大量热,由此可以判断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写出该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北北同学对滤渣B又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①取滤渣B于试管中,加入适量 _____ ②生成的气体通入_____ 实验现象 ①固体减少,_____ ②该溶液变浑浊. 实验结论 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1 和Fe2O1. (实验结论)综合上述实验及所给数据,该久置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Fe、Fe2O1、CaO、CaCO1. (实验拓展)为增强双吸剂的吸收效果,常在双吸剂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NaCl的作用可能是_____. 解析:稀盐酸Fe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也是浅绿色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CaOCaO+H2O=Ca(OH)2Na2CO1+Ca(OH)2=CaCO1↓+2NaOH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有气泡冒出,溶液变为黄色加快双吸剂中铁粉吸收O2的速率 【解析】 【详解】 :
[实验探究]南南同学的方案: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固体中一定含有铁.认为南南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1的结论,理由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也是浅绿色。 (1)步骤①样品用磁铁吸引前需经过研碎,研碎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
(2)由北北同学的设计方案可知:磁铁吸引了铁粉,②中固体溶解时放出大量热,因为生石灰溶于水生成熟石灰放出大量的热,由此可以判断固体中一定含有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
2
;
(1)滤液A中的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1+Ca(OH)2=CaCO1↓+2NaOH
对滤渣B的探究:①根据实验结论,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和氧化铁,因此取滤渣B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可看到固体减少,有气泡冒出,溶液变为黄色,②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拓展]铁在盐的环境中生锈速度加快,因此为增强双吸剂的吸收效果,常在双吸剂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NaCl的作用可能是加快双吸剂中铁粉吸收O2的速率(或加快铁锈蚀的速率) 【点睛】
关于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要在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方案是否可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二是设计的方法进行比较,那种方法更简便,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六、计算题
24.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8g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8.4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___________。(结果保留到小数后1位) 解析:9.6g 3.5g 【解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28.0g﹣18.4g=9.6g 设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45x= 969.6gx=24.5g
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为28.0g﹣24.5g=3.5g 答:(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9.6g。 (2)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3.5g。 七、流程题
25.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下:
(1)贝壳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______。 (2)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
(3)生成的氯化铵(NH4Cl)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
(4)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属于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5)贝壳煅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与甲烷CH4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其中一种是单质),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解析:混合物 分解反应 过滤 -3 物理 CH4+CO2 【解析】 【详解】
(1)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属于混合物;反应②是碳酸氢钠固体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2)操作a是将碳酸氢钠固体与氯化铵溶液分离,是过滤。
(3)氯化铵(NH4Cl)中铵根显+1价,氢元素显+1价,设铵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x+(+1)×4=+1,则x=-3价。
2CO+2H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