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3份试卷汇总)2018-2019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六模考试卷含解析
尿素为白色晶体,而磷矿粉为灰白色粉末状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铝锅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对铝锅起到保护作用,如果用钢丝球擦洗,可能把氧化物薄膜擦去,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2)碘酸钙[Ca(IO3)2]中含有钙、氧、碘三种元素,其中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的是碘;钙元素显+2,氧元素显-2,设碘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2)+2x+(-2)×3×2=0,则x=+1.可知Ca(IO3)2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 。 (3)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将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清水很快变黑。
考点:羊毛纤维和涤纶的鉴别、硬水与软水、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18.金属是人类生活中的常用的材料.
(1)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2)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冶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锌片、铜片、稀硫酸、硫酸锌溶液和硫酸铜溶液5种物质,某同学欲探究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选择的一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他以铜锈为原料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且不含铜元素.图中部分物质略去).
①溶液C中所含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铜锈中Cu2(OH)2CO3的质量分数是10%,固体F的质量是1.28g,则铜锈中含Cu的质量分数是 __(结果精确至0.1%). 解析:AB 3CO+Fe2O3
高温 2Fe+3CO2 锌片、铜片、稀硫酸(答案不唯一) 锌片与稀硫酸反应有气
体放出,铜片与稀硫酸没有气体放出 FeSO4 5.8%. 【解析】 【详解】
(1)铁锅是利用金属的导热性,铜制火锅是利用金属的导热性,铝制易拉罐是利用金属的延展性;
(2)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高温2Fe+3CO2;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一般情况下,排在氢前的金属可以与稀硫酸(或盐酸)发生置换反应,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与稀硫酸(或盐酸)发生置换反应,除非常活泼的金属外,排在前面的金属一般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要设计实验验证锌和铜的活动性强弱,①可以利用锌在氢前而铜在氢后,氢前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氢后金属不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性质设计实验选择试剂。故填:锌片、铜片、稀硫酸 锌片与稀硫酸反应有气体放出,铜片与稀硫酸没有气体放出;②可以利用锌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现象是锌的表面有红色物质;③利用铜片与硫酸锌溶液,无明显现象
(4)铜锈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硫酸铜,硫酸铜能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C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得到的固体D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则D中含有铁和铜,得到的固体F是铜,在一个碱式碳酸铜分子中含有两个铜原子,故其质量关系为Cu2(OH)2CO3~2Cu, 设:碱式碳酸铜的质量为x。
Cu2(OH)2CO3~2Cu222128 x1.28g222x= x=2.22g 1281.28g则铜锈的质量=
2.22g=22.2g 10%故铜锈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1.28g?100%?5.8%。 22.2g19.(1)如图是两种常用化肥包装袋上部分说明:根据图1中所提供的部分信息,请你给右图对应的化肥起一个合适的名称,方框中的名称应为_____;根据图2信息,计算碳酸氢铵的质量百分含量为_____(不考虑杂质中含氮元素);保存碳酸氢铵应注意的一点注意事项是_____.
(2)下图是某同学配制50g5%NaCl溶液的实验过程示意图.请找出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不正确操作,其正确的操作应为_____;按照该同学的操作,所配得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将_____5%(填“>”、“<”或“=”).
解析:复合肥料 96.6% 防潮、防晒 将砝码和药品交换位置 < 【解析】 【详解】
解:(1)由包装袋上的标签可以看出,此化肥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所以属于复合肥. 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设化肥纯度为x:
14?100?17.7%
14+4+1+12+16?317.7%=,解得x≈96.6% x100%碳酸氢铵是易溶物,受热会生产二氧化碳、氨气和水,应防潮、避热.
故答案为复合肥料;96.6%;防潮、防晒或在阴凉干燥处存放等(答案合理即可).
(2)称量时,应用“左物右码”法称量,即将砝码放在右盘,氯化钠放在左盘,该题中所称氯化钠质量为:50g×5%=2.5g,所需砝码2g,所需游码0.5g,因物码放反,氯化钠实际质量为:2g﹣0.5g=1.5g,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将砝码和药品交换位置;<. 【点睛】
该题由生活实际出发考查了不纯物质元素含量的计算,做题时要把握物质纯度的计算方法,理解比例式的含义.由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考查了仪器的使用及错误操作引起的结果偏差,懂得物码放反时物质质量的计算方法. 20.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温度(℃) NaCl 溶解度 (g/100g 水) NH4Cl KNO3 20 36.0 37.2 31.6 40 36.6 45.8 63.9 50 37.0 50.4 85.5 60 37.3 55.2 110 80 38.4 65.6 169 1.5g?100%?3.06%,较实验要求偏小.
1.5g+47.5g(1)上表中的三种物质在20℃时,___________的溶解度最大;
(2)将40 ℃时NH4Cl和NaCl的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60 ℃,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NaCl_____NH4Cl(填写“>”、“<”或“=”)。
(3)饱和KNO3 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Cl,要得到KNO3 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 (4)A是80℃含有120 g水的KNO3溶液。经过如下操作,得到102 gKNO3固体。
对以上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选填编号)。 ① A到B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② B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169:100 ③开始析出KNO3固体的温度在60℃至80℃之间 ④ A溶液的质量等于222 g
解析:NH4Cl<将固体溶解,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①③ 【解析】 【详解】
(1)三种物质在20℃时,NH4Cl的溶解度最大。
(2)将40 ℃时NH4Cl和NaCl的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60 ℃,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NaCl<NH4Cl。
(3)饱和KNO3 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Cl,要得到KNO3 晶体的方法是将固体溶解,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4)① A到B的过程中,蒸发20g水后,溶剂质量变成100g,溶质质量是133.6g,没有晶体析出,所以溶质质量没有改变,故①正确;
② B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33.6g:100g?167:125,故②不正确;
③ 硝酸钾在80℃时的溶解度是169g,在60℃时的溶解度是110g,所以开始析出KNO3固体的温度在60℃至80℃之间,故③正确;
④ A溶液的质量等于133.6g+120g=253.6g,故④不正确。故选①③。 【点睛】
提纯固体的方法:固体溶解,加热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三、推断题
21.下面五环图种的每个环代表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它们分别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一种。相邻两环相绕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在常温下能相互反应。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