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分析
第三产业 0.58 0.552 0.4317 0.4262 -4.1911 -0.884 注:节能总量=【本期某行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本期某行业增加值比重-上年同期某行业
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上年同期某行业增加值比重】×本期增加值
结构节能=【本期某行业增加值比重-上年同期该行业增加值比重】×上年同期该行业单位增
加值综合能耗×本期增加值
直接节能=节能总量-结构节能
总体来看,我市直接节能效果显著,是目前节能的主要途径;结构节能为正数,一定程度阻碍了节能总量的增加,三次产业中,一、三产业结构节能为负数,第二产业结构节能为正数。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市能源消费节能主要来自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能源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调整节能作用未能有效发挥作用。要实现“十一五”规划单位GDP能耗下降16%目标任务,更应该从结构调整入手,不断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GDP的比重。促进第二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第二产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水平。
(三)从工业结构重型化发展看,高能耗行业结构调整为重点所在
从三次产业节能总量看,第二产业节能量占69.64%(见表四),第二产业节能量为64.12%由工业来实现。然而从结构节能看,第二产业和工业结构节能量分别为8.91万吨标准煤和9.44吨标准煤,结构节能均为正值。因此,进一步减少高耗能行业的比重,优化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内部的行业结构将是未来节能降耗工作的重点所在。
长期以来,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和投资倾向,使得我市重工业发展不断加快。数据显示2008年重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比重达69.24%,比2007年增加1.93个百分点。其中高能耗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34.56%,比2007年增加1.28个百分点。
三、 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处理好产业结构调整变化方向与节能降耗整体要求之间的矛盾
2006年-2008年,全市三次产业比重变化情况如下(见表五),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第二产业是能耗最高的行业,无形中加大了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节能压力。形成了产业结构变化方向与节能降耗整体要求之间的矛盾。
表五:2006年-200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情况表 单位% 合计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6年增加值比重 100 25.88 29.88 44.24 2007年增加值比重 100 22.69 33.60 43.71 2008年增加值比重 100 20.87 36.51 42.62 (二)工业发展加快与整体能耗降低之间矛盾
近几年,我市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工业结构重型化比重逐年上升。2006年-2008年,全市工业增长速度均在30%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增速在20%左右,能源消费增长偏快。工业增速大大高于同期生产总值增速。
目前,我市依靠工业支撑GDP增长的因素仍然存在,产业结构重型化格局短期内不会有显著调整,并有比重加大的可能。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的主动力不足,政府对投入节能减排的一些重点治
理设施建设滞后,使得工业发展加快与完成“十一五”规划的节能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矛盾。
(三)低质型的能源消费结构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近几年承接产业转移,大批陶瓷和建材企业落户我市,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以煤炭消费比重逐年上升的趋势。这种低质型的能源品种,客观上造成能源总体利用效率低,污染排放量偏大,带来环境污染,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严重影响。
四、未来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协调发展的方向与对策 (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积极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
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积极提高第三产业在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扭转结构能耗上升的局面。
其次,我市工业高能耗产业比重偏高,高耗能企业较多,给节能降耗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因此,要大力调整优化工业结构。一是把好能耗增长源头关,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审批、核准的强制性门槛,努力遏制高能耗行业增长过快的势头;二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发展具有成长性,低能耗和高附加值的产业。三是要坚决淘汰一批技术装备落后,能耗水平高的产品和企业。 (二)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加大能源转化力度
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年增大,不仅给环境和运输带来压力,而且不利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对企业准入建设不仅要把好能源标准审核关,而且要控制好能源消费项目审核关。不断提升电力、
油、燃气等优质能源消费比重。对能源消费大的项目准入要结合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捆绑审核,努力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三)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循环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有意识地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可以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少投入、多产出、低排放,使废弃物质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四)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确保节能减排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实现全市“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还有两年时间,必须切实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目标。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促进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强化节能减排激励和约束机制,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
撰稿:陈福源
.(.....)成立于2004年,专注于企业管理培训。
提供60万企业管理资料下载,详情查看:...../map.htm
提供5万集管理视频课程下载,详情查看:...../zz/
提供2万GB高清管理视频课程硬盘拷贝,详情查看:...../shop/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