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通性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通性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4:01:48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通性

艺术学院 环艺14-1班 贾鲁宁 3141062326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选择的是马克思主义

一个统治阶级的完善理论思想,我认为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功能:第一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做理论支撑;第二与本民族存在文化契合点。

关于第一点,毋庸置疑的马克思主义做到了,几乎所有原理的第一点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理论依据。第二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通性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哲学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在辩证法和唯物论方面的相通性。其次是以人为本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学说视人为万物的中心,人的存在具有他物不可比拟和取代的地位和价值。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与马克思主义重视人、突出人的主体价值和主体作用的精神是一致的。然后是注重实践方面。马克思主义是特别重视实践,把实践看成是理论的来源和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观念在中国古代表现在对知行观及其关系的认识理解上。最后是社会理想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建立一个大同世界。这种追求与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社会在本质上虽不是等同意义的社会,但它是中国传统文化能和马克思主义相融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根基。正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内在精神上存在着这些相通性,从而削弱了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认知障碍,奠定了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基础,为两种文化的结合提供了文化土壤和内在依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伟大融合。

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与来自西方的社会主义文化虽然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但作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表现形式,在哲学层次上有着共通或者相通之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间有大量的相通之处,也正是这些相通之处奠定了中华民族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基础,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理解马克思主义时,就常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通之处联系起来。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在封建社会的长期发展中日益形成的农耕文化。马克思主义则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的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思维方式从本质上是实践思维方式。但是由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具有高度的相通性,文化也必然具有高度的相通性。

搜索更多关于: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通性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通性 艺术学院 环艺14-1班 贾鲁宁 3141062326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选择的是马克思主义 一个统治阶级的完善理论思想,我认为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功能:第一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做理论支撑;第二与本民族存在文化契合点。 关于第一点,毋庸置疑的马克思主义做到了,几乎所有原理的第一点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理论依据。第二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通性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哲学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在辩证法和唯物论方面的相通性。其次是以人为本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学说视人为万物的中心,人的存在具有他物不可比拟和取代的地位和价值。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与马克思主义重视人、突出人的主体价值和主体作用的精神是一致的。然后是注重实践方面。马克思主义是特别重视实践,把实践看成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