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3子长总规说明书 - 图文
子长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说明书·
峪岔镇三镇作为县域西部、东部与北部副中心城镇,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辐射周边乡镇;“一带”:沿秀延河沿岸东西向发展,连接安定镇、瓦窑堡镇、杨家园则镇、史家畔乡、马家砭镇等乡镇的城镇发展密集带,是县域人口、产业集中的重点区域;多点:建设多个集镇公共服务点。
(三)规模职能结构
根据乡镇现状规模与职能,考虑其综合发展条件与发展潜力,确定其规划期发展规模与职能。
表4-8 子长县域城镇规模与职能
乡镇 瓦窑堡镇 安定镇 杨家园则镇 玉家湾镇 李家岔镇 涧峪岔镇 南沟岔镇 马家砭镇 余家坪镇 史家畔乡 合计 2014年 10.1 0.38 0.63 0.24 0.3 0.33 0.43 0.22 0.49 0.29 13.41 2020年 13.0 0.8 0.8 0.3 0.4 0.5 0.5 0.3 0.5 0.3 17.4 2030年 15.0 1.0 2.0 0.5 0.5 1.0 0.2 0.2 0.2 0.4 21.0 城镇主要职能 综合性城镇,以商贸、旅游、居住等公共服务为主 省级旅游文化名镇,以商贸旅游为主 省级重点示范镇,以能源化工产业为主 农业镇,以商贸业为主 农业镇,以商贸业为主 市级重点示范镇,以商贸服务业为主 农业镇,以商贸业为主 农业镇,以商贸业为主 工业镇,以能源化工产业为主 农业镇,以商贸业为主 --- 等级 县域中心镇 西部片区中心镇 东部片区中心镇 一般集镇 一般集镇 北部片区中心镇 一般集镇 一般集镇 一般集镇 一般集镇 --- 三、县域城镇建设用地控制
(一)县域城镇建设用地现状
2014年子长县城镇建设总用地968.92公顷,城镇居住人口13.4万,人均建设用地72.3平方米,其中:县城区人均建设用地77.2平方米,其它城镇人均建设用地57.4平方米。由于子长县域城镇多以初级商贸服务功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为主,产业功能发展滞后,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较低。
(二)县域城镇建设用地控制 1.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
子长县域城镇较低的发展规模,严重制约着县域人口向城镇的集聚。规划期内城镇产业用地的发展必然导致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的不断提高。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的要求,同时考虑为城镇产业发展留有空间,子长县城镇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指标为:
表4-9 子长县城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指标(m2/人)
城镇 现状 规划 33
子长县人民政府 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子长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说明书·
一般镇 县城 2.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
57.4 77.2 100.0 90.0 根据城镇人口规模预测,控制规划期内县域城镇建设用地总体规模,2020年县域城镇建设用地面积1540.0公顷,2030年县域城镇建设用地面积2130.0公顷。
表4-10 子长县城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公顷)
年份 城镇 一般镇 县城 合计 人口(万人) 3.3 10.1 13.4 建设用地(公顷) 189.66 779.26 968.92 人口(万人) 4.4 13.0 17.4 建设用地(公顷) 440.0 1040.0 1540.0 人口(万人) 6.0 15.0 21.0 建设用地(公顷) 600.0 1530.0 2130.0 2014年 2020年 2030年 3.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与土地利用总体指标的对接
按照《子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县域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1618.2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2906.1公顷。本次规划确定的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1540.0公顷小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1618.2公顷,能够实现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与土地利用总体指标的对接。
按照《陕西省村庄规划技术规范》,村庄人均规划用地指标取150m2/人,根据本次规划农村人口预期,2020年农村居民点实际需要用地1650公顷,比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可以减少1256.1公顷。通过农村居民点的逐步整理,可以整理出土地1256.1公顷,2020年潜在城镇建设用地可达到2796.1公顷。因此,随着规划期内农村人口的进一步减少,通过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优化调整的方式,完全能够满足本次规划确定的子长县2020年和2030年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需要。
表4-11 子长县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面积(公顷)
年份 2020 2030 本次规划农村人口(万人) 11.0 7.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公顷) 2906.1 --- 本次规划预测指标(公顷) 1650 1050 可转城镇建设用地(公顷) 1256.1 --- 四、重点镇与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一)重点镇建设
加强重点镇与集镇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周边及村镇公共服务功能。规划将安定镇、杨家园则镇、涧峪岔镇作为县域重点镇建设,强化其人口集聚与公共服务功能。
1.杨家园则镇
34
子长县人民政府 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子长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说明书·
以建设省级重点示范镇为目标,通过区位优势聚集人、打造环境吸引人、园区支撑留住人,建设成为县域东部中心城镇。城镇布局上形成“一廊、三区、两组团”和 “南牧、北菜、中工商”的空间结构。“一廊”,即秀延河景观长廊;“三区”,即中小企业创业园区、李家沟农业产业园区、仓储物流园区;“两组团”,即西部产业组团和东部城镇组团;“南牧”:热寺湾及以南区域发展畜牧产业;“北菜”:205省道以北发展瓜果蔬菜棚栽产业;“中工商”:以杨家园则镇区为轴线发展工商业。
2.安定镇
以建设省级文化旅游名镇为目标,全镇按照 “一河、两城、七区”城镇空间形态规划建设。“一河”:打造贯穿古镇东西的秀延河景观工程;“两城”:即古城与新城,将古城建成陕北影视文化产业基地,将新城建设成为陕北风情小镇;“七区”:以钟山石窟为主的佛教文化体验区,以祖师山为主的道教文化体验区,以廖公桥至张家岔一线为主的现代设施农业观光区,以唐家川为中心的煤炭资源开发区,以中山川和麻河川为主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区,以三十里铺为中心的万亩山地苹果观光区,以中山水库水资源为依托的“水在山间,山在水上”的生态旅游观光区。
3.涧峪岔镇
以建设市级重点示范镇为目标,建设县域北部中心。城镇空间布局为:“一心、二轴、四节点、多组团”。“一心”即重耳公园,为镇区的核心;“二轴”由城镇绿化节点联系形成的绿化轴以及城镇商业节点形成的商业发展轴;“四节点”2个商业节点和2个绿化节点,即位于镇区北部的公共服务设施商业节点和南部的重耳商业街节点,以及花果山生态公园节点和东北部桥头休闲广场节点;“多组团”,由主要道路自然分成5个功能组团,即滨河商业组团、综合商住组团、重耳公园绿化组团、商住功能组团和公共设施组团。
五、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按照发展中心村、保护特色村、整治空心村的要求,坚持统筹推进、重点突破,试点先行、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快县域新农村建设。在农村居民点建设中,以社区建设为重要组织形式,培育建设规模适度、设施完善、产业发展、生活便利、管理有序、生态宜居的标准化新型农村社区。推行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完善农村社区集中供水、清洁能源、卫生厕所、排水系统、垃圾收运处理、硬化道路和互联网、电信、广电、商业网点等现代服务设施,全面提高农村居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南部和北部丘陵沟壑区村庄撤并力度,整合农村居民点,以中心村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引导人口集聚。中部人口密集带则以农村社区建设为重点,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六、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以居民合理出行半径为基础,建立健全养老、教育、医疗等农村公共服务优化教育、医疗服务设施布局;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向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延伸,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
(一)城乡教育设施规划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化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各乡镇根据人口变化适度集中办学。重点镇是各片区的中心,也是县域人口聚集的次级节点,规划重点镇应完善初中和小学的建设,逐步建设寄宿制中小学;一般镇必须配套初级中学或九年制学校1所;中心村以学前教育为主,须配套幼儿园(托儿所)1所。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全面建成县级职
35
子长县人民政府 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子长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说明书·
教中心,建设示范性职业学院1个。
(二)城乡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完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向居民提供安全价廉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根据常住人口配置城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将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妇幼保健、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服务。
(三)城乡公共文化设施规划
实施文化信息网络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建设工程、社区图书室、社区全民健身工程等四大基础网络工程,构建覆盖全县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到2030年实现“一镇一站”、“一村一室”、“一社区一中心”、“一村(社区)一健身场所”的发展目标,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能力,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四)城乡社会福利设施规划
在瓦窑堡、安定、杨家原则和涧峪岔等各级中心镇建设区域性敬老院,在各乡镇中心村建设农村幸福互助院。
36
子长县人民政府 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