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3子长总规说明书 - 图文
子长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说明书·
第五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
一、城市性质
(一)定位依据 1. 区域发展战略布局
①陕北在陕西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陕西省域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发展空间,陕北地区由于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也是陕西省“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四大产业基地之一 。
②延安市总体发展空间布局。延安市石油资源主要分布于市域北部地区,市域产业发展布局采取“北采南炼”的空间模式,全县产业空间布局上分为两区:南部综合产业集聚区(瓦窑堡、余家坪、杨家园则、史家畔、马家砭)、北部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三带:即工业产业经济带(寺湾----马家砭沿线)、休闲旅游产业经济带(秀延河沿线)、生态农业产业经济带(涧峪岔----杨家园则)。
2. 旅游资源与产业区位
按照“以生态旅游为基础,以红色旅游为导向,以黄土风韵旅游为补充”的旅游发展思路,抓住全国发展红色旅游和延安整合红色旅游资源的机遇,依托瓦窑堡会议遗址、子长烈士陵园、毛泽东故居,围绕羊马河战役纪念馆建设项目和修建高柏山黄帝庙或黄帝纪念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培育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加快子长境内红色旅游景点的建设步伐,将瓦窑堡镇建设为以红色旅游和子长民俗旅游为主的文化旅游名城。
利用钟山石窟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建设钟山公园、石刻博物馆,引导安定镇古城复建和开发项目的实施,通过修建和保护古式建筑,恢复安定古城的原貌,建设安定历史文化旅游名镇。
3. 交通区位条件
子长县城城区东临205省道,县域西临包茂高速。距离延安90公里、距离西安400公里,其影响范围包括了子长、周边的子洲、清涧、安塞乃至靖边部分地区,适宜发展以水晶梨为主的区域性农副产品流通产业。
4. 产业发展
子长属于延安市的农业大县,按照“壮大草畜业、发展梨果业、稳定棚栽业、推进薯类业”的思路,在稳定提高粮食生产总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草畜业为主导,薯类、蔬菜、中药材、蚕桑、果业为补充的多元化农业结构。围绕县域畜牧业,扶持发展集农副产品加工、包装产业,积极资筹建洋芋颗粒全粉、薯片、薯条项目、洋芋粉条加工等项目,逐步发展壮大洋芋深加工工业。
(二)城市性质
延安市域北部副中心城市,子长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旅游商贸和居住功能为主的陕北黄土高原宜居城市。
37
子长县人民政府 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子长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说明书·
二、城市规模
(一)现状人口规模
2014年末子长县城总人口10.09万,其中:户籍人口约8.09万,暂住人口约2.0万。 (二)规划人口规模 1.人口预测
(1)综合增长率法预测
2002年县城人口7.2万人,2014年县城人口10.09万,2002-2014年县城人口年均递增率28.5‰,以此估算县城人口。 P=P0×(1+α)n,其中:P为规划期末人口数,P0为基准年人口数,α为人口自然增长率,n为规划年限。 规划期县城人口为:2020年11.9万,2030年15.8万。 (2)区域分配法预测
子长县域城镇化发展呈现出典型的中心城市带动发展模式。2002年县域城镇人口9.2万,县城区人口7.2万;2014年县域城镇人口13.4万,县城区人口10.09万。2002年县城人口占县域城镇人口比重为78.3%,2014年县城人口占县域城镇人口比重为75.4%。县城人口之所以比重大,是因为县城是县域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最为完善的城镇,同时也是县域内商贸服务业最为发达的城镇,对县域人口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子长县城及其周边是县境内综合发展条件最好的地区,规划建设之中的能源化工产业园区也分布在县城周边地区。县城不仅仅是县域的商贸服务中心,同时也是县域能源化工产业的生活生产服务基地。周边产业的发展,必将带来县域人口在县城区的进一步集聚。另外,子城县城分布有多处历史遗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较大。县城商贸服务业以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人口集聚提供产业基础,作为周边工业区的服务基地以完善的生活配套吸引产业人口集聚。因此,规划期内县城人口占县域城镇人口的比重仍将保持较高的比重。规划期内,县城人口占县域城镇人口比重为:2020年75%,2030年70%估算。
表5-1 区域分配法估算县城人口
年份 2014 2020 2030 2.规划人口规模 综合以上两种预测结果,规划期内县城(含安定镇)人口控制为:2020年13.8万,2030年16.0万。 (三)城市用地规模
现状城市建设用地779.26公顷,人均城市建设用地77.23平方米。
子长城区现状用地以居住用地为主,现状人均居住用地达到51.94㎡/人,远高于国家标准,主要原因是现状居住用地内有大量村民居住用地和窑洞式住宅区,其宅基地较大,造成了对城市土地的浪费,因此在未来对城区应实施逐步改造,主要通过改造村民居住为二类居住,增加二类居住用地比例来降低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使其逐步趋于合理。另外由于未来城区将作为县域石化工业的生活服务基地,因此未来城市居住用地及相应服务配套设施用地应在满足城市居民生活需要的同时还考虑石化工业区工人的居住生活需要。综合以上因素,未来城市居住用地人均指标将控制在国家人均居住用地指标标准的上限。
38
县域城镇人口(万人) 13.4 17.4 21.0 县城人口(万人) 10.1 13.1 14.7 子长县人民政府 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子长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说明书·
根据延安市城镇体系规划,子长县城将作为延安市域北部副中心城市,并且在规划期内将撤县设市,因此子长在未来发展中将增强集聚能力,起到带动周边县城和乡镇发展的作用,这将导致子长城区物流、商业金融等公共设施用地显著增加。
在县城周边即将建设的能源化工区将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与城区联系更为紧密,同时城区将作为能源化工区的后勤服务基地,由于化工区可以看成是城区高耗能、重污染的工业区,因此在城区规划范围内只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污染较小的轻型工业,这将使城区用地布局中工业用地的比例偏低,所以人均工业用地指标将明显低于国家指标的下限。
目前城区规划用地范围内有多条工程管线和两条河流经过,导致本身就非常有限的城市建设的用地更加紧张,因此道路布局尽可能顺应各类管线的走向,并且应尽量充分利用各类管线形成的绿化廊道,通过在廊道内设置部分游憩设施使防护性廊道公共绿地化,从而最大限度地争取城市建设用地。此外,考虑到带型河谷城市可用的城市建设用地非常有限,而城市周边山体生态环境良好,特色鲜明,为公园的建设提供了非常优越的必要性条件,因此规划考虑将城区未来大面积的公共绿地结合城区周边的山体进行设置,既为河谷中争取了更多的城市建设用地,又使城市自然特色得以展示。
表5-4 子长县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序号 用地代码 R 用地名称 居住用地 R2 R3 二类居住用地 三类居住用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A1 A2 行政办公用地 文化设施用地 教育科研用地 体育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 文物古迹用地 宗教设施用地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B1 商业设施用地 商务设施用地 娱乐康体用地 公共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建设用地面积(ha) 现状 524.1 41.4 482.7 37.3 13.2 0.5 16.9 0 1.9 4.7 0.1 52.6 31.2 6.5 0 1.2 109.2 10.0 9.5 68.6 6.3 9.4 5.3 132.9 121.4 5.0 4.2 2.3 远期 593.6 593.6 建设用地百分比(%) 现状 67.2% 5.3% 61.9% 4.8% 1.7% 0.1% 2.2% 0% 0.3% 0.6% 0.0% 6.7% 4.0% 0.8% 0% 0.2% 8.8% 7.3% 远期 39.3% 人均建设用地(m2/人) 现状 51.9 3.7 5.2 8.3 6.8 远期 37.1 1 A 2 A3 其中 A4 A5 A7 A9 B 3 其中 B2 B3 B4 39
子长县人民政府 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子长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说明书·
B9 4 5 6 M 其中 W S 其中 U 7 U1 其中 U2 U3 G 8 G1 其中 G2 G3 城市建设用地 水域和其他用地 ·城市总体规划用地 S1 S3 S4 M1 其他服务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 一类工业用地 物流仓储用地 交通设施用地 城市道路用地 综合交通枢纽用地 交通场站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供应设施用地 环境设施用地 安全设施用地 绿地与广场用地 公共绿地 防护绿地 广场用地 13.7 34.5 34.5 0 92.1 42.5 0 0 14.4 12.1 0.5 1.8 24.4 11.8 0.6 12 779.3 218.1 218.1 37.2 231.3 206.8 16.9 7.6 24.2 21.6 0.9 1.7 162.6 132.8 26.6 3.2 1509.1 1.8% 4.4% 14.5% 2.5% 3.41 9.1 1.6% 1.4 10.9% 2.4 100.0% 77.23 13.6 2.3 14.5 1.5 10.2 94.3 11.8% 1.8% 3.1% 100.0% 15.1% 1450ha 2959ha 综合以上因素,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含安定镇)远期为152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5㎡/人左右。 备注:现状人口10.09万人,远期规划人口 16万人。
40
子长县人民政府 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