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含答案
1
A.小学而大遗 ..B.而耻学于师 .C.孔子师郯子 .
D.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解析:C项与例句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A项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B项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项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C
6.下列各项中,与“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圣人无常师
解析:A项与例句均为判断句;B项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被动句;D项为一般句式。 答案:A 7.名句默写。
(1)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35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文中说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他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师说》中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广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作者直接点明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
1
1
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4)彼与彼年相若也 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5)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6)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7)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8)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教子篇 颜之推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孩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选自《颜氏家训·教子篇》)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饮食运为,恣其所欲 恣:限制 .B.当以疾病为谕 谕:比喻 .C.父子之严,不可以狎 狎:亲昵 .D.异哉,此人之教子也 异:奇怪 .解析:A项“恣”,放纵。
1
1
答案:A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B.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C.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D.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解析:文言文的断句,首先要大致把握相关语段的意思,然后再根据虚词、对偶性的语句等断开即可。
答案:C
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教育子女是做父母的重要而严肃的课题。他把儒家的“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B.作者主张从“胎教”开始,并对“胎教”提出严格的要求。一般人家没有条件进行“胎教”,也要从婴儿期进行教育。
C.作者主张对于幼儿的教育,必须处理好教育和爱护的关系。一味溺爱,以后再教育就困难了,就是打死也无济于事。
D.作者认为应该重视孩子早期的能力培养,要学习北齐那位士大夫,从小教儿学习鲜卑语、弹琵琶,孩子最终位列公卿,荣华富贵。
解析:D项理解错误。作者认为应该重视孩子早期的品德教育,北齐那位士大夫以教儿学鲜卑语、弹琵琶来取悦公卿、换取富贵,背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答案:D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翻译文言语句要把握关键点,如“慈”“畏慎”“生”“诚”和“诚哉斯语”这个主谓倒装句。
1
1
答案:(1)只要父母既威严又慈爱,子女自然敬畏谨慎而产生孝行了。 (2)俗谚说:“教媳妇要在初来时,教儿女要在婴孩时。”这话确实有道理。 参考译文:
上智的人不用教育就能成才,下愚的人即使教育再多也不起作用,只有绝大多数普通人要教育,不教就不知。古时候的圣王,有“胎教”的做法,怀孕三个月的时候,出去住到别的好房子里,眼睛不能斜视,耳朵不能乱听,听音乐吃美味,都要按照礼义加以节制。还得把这些写到玉版上,藏进金柜里。到胎儿出生还在幼儿时,担任“师”和“保”的人,就要讲解孝、仁、礼、义,来引导学习。普通老百姓家纵使不能如此,也应在婴儿识人脸色、懂得喜怒时,就加以教导训诲,叫做就得做,叫不做就得不做,等到长大几岁,就可省免鞭打惩罚。只要父母既威严又慈爱,子女自然敬畏谨慎而产生孝行了。
我见到世上那种对孩子不讲教育而只有慈爱的,常常不以为然。要吃什么,要干什么,任意放纵孩子,不加管制,该训诫时反而夸奖,该训斥责骂时反而欢笑,到孩子懂事时,就认为这些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到骄傲怠慢已经成为习惯时,才开始去加以制止,那就纵使鞭打得再狠毒也树立不起威严,愤怒得再厉害也只会增加怨恨,直到长大成人,最终成为品德败坏的人。孔子说:“从小养成的就像天性,习惯了的也就成为自然。”是很有道理的。俗谚说:“教媳妇要在初来时,教儿女要在婴孩时。”这话确实有道理。
普通人不能教育好子女,也并非想要使子女陷入罪恶的境地,只是不愿意使他因受责骂训斥而神色沮丧,不忍心使他因挨打而肌肤痛苦。这该用生病来作比喻,难道能不用汤药、针艾来救治就能好吗?还该想一想那些经常认真督促训诫子女的人,难道愿意对亲骨肉刻薄凌虐吗?实在是不得已啊!
父子之间要讲严肃,而不可以轻忽;骨肉之间要有爱,但不可以简慢。简慢了就慈孝都做不好,轻忽了怠慢就会产生。
人们爱孩子,很少能做到平等对待,从古到今,这种弊病一直都很多。其实聪明俊秀的固然引人喜爱,顽皮愚笨的也应该加以怜悯。那种有偏爱的家长,即使是想对他好,却反而会给他招祸殃。北齐有个士大夫,曾对我说:“我有个儿子,已有十七岁,很会写奏札,教他讲鲜卑语、弹奏琵琶,差不多都学会了,凭这些来服侍三公九卿,一定会被宠爱的,这也是紧要的事情。”我当时低头没有回答。奇怪啊,这个人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儿子!如果用这种办法当梯子,做到卿相,我也不愿让你们去干的。
三、创新语用
12.请补写出空缺处的语句,使之与前两句构成排比,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勉励李翊在治学作文上下功夫,希望他能达到古人立言的境地。治学作文要像种植果树,施肥养根,等待它结果;像点油灯,加上油,期望它发光;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说树根深厚的,果实才能丰美;灯油充足的,发光才能明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
解析:这段文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要注意使用的比喻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并且要与本体有相似点。
答案:(示例一)(像)养花卉 施肥浇水 期望它开花 肥水充足的 花朵才会美丽 (示例二)(像)养母鸡 喂它食物 期望它生蛋 食物充足的 鸡蛋才会更好
13.以下是某中学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请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
学生甲:老师,您坚守一方净土,用粉笔书写忠诚,默默无闻; 学生乙:老师,您勤耕三尺讲台,(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甲:老师,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辛劳;
学生乙:老师,(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1)用汗水浇灌希望,孜孜不倦 (2)诗词歌赋,颂不完您带来的感动 (示例二)(1)用双手托起未来,无怨无悔 (2)赤橙黄绿,画不完您多彩的人生
1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