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会展场馆建设与经营问题探究
在大部分的发达国家,他们办展经验丰富,会展活动基础良好,会展品牌众多,企业在国际上竞争力强;在发展中的国家里,会展业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从宏观的管理和微观的运作机制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会展品牌影响力小,在国际上竞争力小。而现在,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经济秩序的形成,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国际会展业的发展也呈现不同的趋势,主要分为一下几种情况:
(1)展会内容专业化。
会展业的展业化是会展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专业化的会展具有很强的市场功能,可以集中某个行业或者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能够反应出行业的整体情况,所以受到世界各地的喜爱。专业的会展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和主题,会对参会者和参展商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2)项目运作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会展业也进入国际化,项目多数指的是展览活动或者会议。全球化的会展运作主要包含管理体制全球化、举办机构全球化、活动组织全球化和规则全球化这四个方面。 (3)展会规模大型化。
各会展主办单位把会展的规模越办越大,力争提高在国际的参与度,提高国际地位。过去的展览只在本地区或本国内举行,会展规模小,参与人少且单一,提高办展水平于国际接轨,扩大会展规模是会展发展的必经之路。 (4)会展公司集团化。
会展行业是一个大投入,快产出的行业对会展企业的实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吸引了大公司资本的进入,众多小展览公司已经跟不上大公司的步伐,逐渐被大公司挤出市场,最终导致收购或兼并。资本雄厚的大公司则进行资本运作,才有联合、收购、兼并等方式不断壮大自己,最终成为市场的主宰。 (5)会展设备现代化。
科技水平的提高,出现了新材料、新工艺等一些技术手段,所以会展设备现代化也是会展发展的另一个表现形式,设备的标准化也带动这展会标准、展览内容标准、展览形式等共同发展。会展行业已经和现代科技密不可分了。 (6)举办国家多元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会展业在国际上地位也有很大的提升,尤其是亚太地区。例如在国际会议部分,亚太地区国家所占份额从过去的 20 上升至 40 .
在抢占国际会展方面,发达国家的展览公司积极向海外扩张,来提高自己在国际市场的份额。
随着会展业竞争压力的增大,对场馆的硬件设施和场馆服务的要求更高。在世界各国各城市出现一批大型的现代化的展览中心。如德国的慕尼黑、法国的巴黎和日本的东京等。其中在德国,超过 10 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达到 8 个,拥有 23 个大型展览中心,总面积(365 万平米),场馆数量(52 个)。 2.1.2 国内会展场馆文献综述。
通过对国外会展业的研究,以及对国内会展业的研究,我们发现,虽然我国会展业发展得比较快,但与世界级别的会展经济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笔者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结合各位学者所研究的成果进行一下归纳,具体情况如下:在场馆经营的方面,我国的管理制度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武晓芳(2009)在《我国会展场馆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中指出我国会展场馆经营存在着数量增加与结构失衡、总量不足与过剩并存、\所有者越位\与\所有者缺位\并存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意见性的建议和对策。在《会展经济蓝皮书: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11)》中,全面分析我国会展场馆建设升温现象。从 200 年,我国各地都掀起场馆建设的浪潮。
由于盲目的建设,并没有全面考虑其经营定位。当建造之后,由于场馆建构、场馆区域和周围资源问题,场馆经营定位不够清晰,导致许多场馆闲置问题,资源的浪费。
王冬梅(2013)在《我国大型会展活动遗留场馆后续利用问题的思考》中指出举办城市也面临着大型会展活动后,留下会展场馆及设施处理问题。解决不好场馆后续服务问题,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会展活动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也会降低,所以在后续问题上,要做好真真正正的利用,发挥好展馆的作用。王春才(2010 )《中德会展中心城市比较研究》从场馆建设、渠道拓展、会展服务、品牌打造等角度在宏观层面对比了中德会展的差异并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张燕(2008)《德国会展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从品牌建设、人才建设、硬件设施建设、管理体制等方面,希望我们能汲取德国丰富的经验来更好地发展我们会展业。曹征(2005)《中德展览业的市场结构、行为、绩效比较研究》在吴静芳导师的指导下从行为、绩效、市场结构三方面系统地比较中德会展业的差距。而其他的文献要么单方面地从我国会展场馆经营现状、会展场馆面临的问题等微观层面进行剖析并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要么就是从宏观层面我国会展业如何借鉴和学习国外的会展经营模式和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阅读大量的文献,我发现针对会展场馆经营现状全面剖析的研究文献少之又少。因此,我想通过中德对比的角度,从宏观到微观,层层剖析和分解,从而对我国会展业发展和会展场馆的经营有个全面地了解和认识,针对我国场馆经营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提出可行性的意见。 2.2 会展场馆相关概念的界定。 2.2.1 会展场馆的定义。
从事展览会议等活动的建筑物,包含周边配套的设备、设施以及服务通常被称为会展场馆,它主要由软件和硬件两大部分构成。场馆包含管所和场地,管所一般是指室内区域;场地一般是指室外区域。因此,室内的展览和会展中心和露天的展览场地是会议常见的会展场馆的两大类。
由专业的服务人员对场馆及设施、设备进行日常管理,是保证会展活动能正常进行的前提,同时也是会展业发展的主要依托,其中会展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是其国际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的程度。会展场馆是产品发布、信息交流和商品展示及交易的重要平台,现代的会展场馆的主要功能不断的在扩展和深化,会展活动的组织者也越来越乐于选择具有多样功能的会展场馆,因此功能多样、设施先进的大型会展场馆综合体是未来会展场馆的发展主要趋势,也是会展业发展的需求和结果,而会展场馆的管理水平也是场馆经营者要面临的重要挑战,也是会展场馆构建品牌和提高竞争力的基础,同时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来展现一个会展场馆经营效益的真实情况。
2.2.2 会展场馆的类型及作用。
会展场馆给会展活动提供场地支持,并为参展参会人员提供专业良好的服务。会展场馆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区别划分,本文从会展场馆的展览面积的大小以及会展场馆的主要功能等角度,将会展场馆主要划分为如下类型。
(1)按会展场馆规模的不同,可以大概分为小、中、大型会展场馆。场馆展览面积在不足 10 万平方米,一般举办小规模的会展活动和企业年会的场馆一般归为小型会展场馆;展览面积在 10 万到 15 万平方米,一般举办行业协会年会、中等规模的国际会议和中等规模展览活动的场馆一般归为中型会展场馆;场馆总展览面积在 15万平方米以上,用于举办同步会议、大型国际性会议以及综合型展览活动的场馆一般归为大型会展场馆,例如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等。
(2)按会展场馆的使用功能可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会议型、综合型、展览型以及其他类型会展场馆。用于举办各种规模会议的场馆一般归为会议型会展场馆;
既可以召开会议,同时也可以进行展览等其他的会展活动的场馆一般归为综合型会展场馆;主要用于产品交易和展示的场馆一般归为展览型会展场馆;其他类型的会展场馆主要包括作品展,如艺术品展、书法字画展等,也包括公益型的活动的场馆。 (3)根据会展场馆的性质来分,有项目型、综合型和单纯型三类。所谓的项目展,就是不是专门会展,如上海国际大酒店展览馆。综合型指可以举办会议又可以举办各种贸易展览的场馆,如上海光大会展中心。最后的单纯展就是专门举办某行业或某类产品的场馆,比如上海科技馆。
会展场馆是前提条件,是行业发展的载体。会展场馆的展览项目的安排,以及运营模式决定它的利用率,进而影响经济效益。会展场馆主要发挥的作用如下: (1)会展场馆调控着会展业的市场。
在展览项目的审批上,是受政府宏观调控的。在会展也发展初期,举办会展活动要向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审批管理,审批通过后才可以进行会展的举办。而现在,已经不要审批了,在举办会展时只要向有关部门进行备案就可以举办会展活动了。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举办会展活动的时候不用备案,直接有会展场馆决定就可以了。当然,政府的宏观调控对会展业刚起步的中国来说有必要的。指导着会展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展馆经营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帮助本土品牌的培养,提高发展空间,创造更大的价值。 (2)会展业发展能够带动相关人才的培养。
会展活动是一项专业的市场活动,服务和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这样才可以圆满的完成展览服务和场馆的管理工作。所以在用人方面就需要大批量、高技能的拥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大型场馆的经营者,如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基本上是经验丰富和专业知识强的人才。当然也有部分专业人才是一步一步公司自己培养的。
因此,会展业的发展会带动会展人才的发展,可以吸引大批高水平专业化的人才加入城市会展业的发展中,同时可以培养本地专业人才的成长。 (3)会展场馆可以推进会展业的发展。
会展场馆的经营模式形成主要来自于两方面,区域的产业基础和市场规模。所以说,好的经营模式是展览项目举办成功地前提。如上海 APEC 会议,规模很大,效应显著。同时带动上海的商业、交通、旅游等产业的同步发展,会展推动对上海硬件设施的发展。\深圳国际展览中心\建成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促进当地的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