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叙事治疗系列之一、二

叙事治疗系列之一、二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0 3:15:43

第四节 叙事咨询师的角色

在学习了那么多叙事的哲学观和理论假设之后,对比你以前对咨询师角色的看法,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吗?请你写下来。

叙事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应当:放空、 合作 、营造尊重、好奇、透明的咨询氛围。

放空:就是叙事的咨询师站在“不知道”的立场,而不是从“我已经了解”的专家立场问话。(这种不知道不是咨询师一无所知、什么都不懂的不知道,指的是咨询师懂理是与咨询历程有关的知识,而不是别人生活内容与意义。)

放空要做到:

·不以“专家”的姿态自居,相信个案是自己生命故事的专家 ·不带有先入为主的想法,能够好奇的问话(像一个孩子一样) ·不做概念化的“标签”,看到个案生命故事的独特。 合作:

·不做指导者、控制者和责任人,而是共享、互动的陪伴者; ·不沉重、不着急,创造轻松和互相滋养的关系。 营造尊重、好奇、透明的咨询氛围就是:

·不专注于个案改变与否,专注于对个案生命故事的了解、欣赏和感动; ·不放弃,不失望,对个案的生命故事保持好奇; ·不隐藏,不压抑,开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叙事咨询师的感受:

甲:以前总认为自己拥有“客观真实”的知识,拥有还算专业的技能,遇到个案的问题自己都能理智的分析问题的原因在哪里,洞察问题的症结,好像有一种冲动要救个案于水深火热之中。现在学完叙事,觉得坐在那里听个案的故事,心情是宁静的、好奇的,是与个案同在的,觉得每个个案都是值得欣赏的,他们都有资源解决自己的问题,不会再在脑中预设自己专家的角色。

乙:有时候面对那些有过很多创伤或陷入生活困境的个案,不知道怎么才能给他们“有用的指导”,因为我和个案一样,也被困住了,也没有答案,所以就常常有很无力的感觉。但是现在,透过叙事,我开始相信,每个人都是他们生命问题的专家,答案就在他们的心中。我不能也不可能比个案更了解他们自己。我要做的,只是去陪伴个案一起发现,他生命故事中的闪亮的地方,陪伴他们找到他们的渴望和力量,让他们的生命故事变得更加精彩。

丙:我觉得叙事治疗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态度,是我们面对一个个生命故事的态度。这个态度就是:每个生命都充满力量,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专家。我们的目的不是要改变一个来访者或解决一个问题,而是通过对生命故事的深刻了解和感动,让来访者看到生命中的种种努力,看到自身的价值,看到信心和力量,并由此让生命产生更多新的可能性。

个案现场分析:

可能你现在对于咨询师的角色理解得还不够具体,我们来看一下熙琄老师的现场咨询过程,体会一下,看看她是怎样做到这三点的?

故事背景:这是一位女性来访者。她一开始谈到自己对异性的攻击性较强,在熙琄老师的引导下,她讲起自己小时候常觉得不被妈妈爱的故事。下面是一段对话节选。

访:我早上就去爬山,我特别喜欢山上的石头,石头给我一种很安全的感觉,

9

这个时候我就可以看到所有的远处、近处、植物、村庄等都特别平静和安详,那种感觉特别好。

熙:你怎么发现在你12岁的时候到山上去特别喜欢那个石头,看着那样的风景心里特别安详?怎么样发现那样的方式来陪伴自己?(放空、好奇)

访:具体的我很难想得很清楚,但是从那时候开始不理会妈妈不重视我这个感觉更明显一些。那时候接近青春期发育吧,有一件事情我是很在意的:那时候,在农村平时只能吃到一般的蔬菜和粮食,在青春发育期就要加强营养,我观察到在哥哥青春期的时候妈妈给他补了有一两年,有鸡汤、猪肉什么的,我总觉得按理说该到我了,可是那时候突然跳过去到了我弟弟那儿了!后来长大后,我觉得好像很多问题都不是那么重要,我和妈妈也探讨过这个问题,我妈说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但是当时我是很在意这个。

熙:我觉得这段好宝贵呀,我想了解的是,当你看到哥哥有妈妈煮的鸡汤喝,还有肉吃,然后想到接下来应该是你的时间了,但是突然跳过去就到弟弟了,这样的经历对你的影响是什么?哥哥弟弟都有,自己没有,好像自己很敏感!

访:可能,我心里一直有一种很强烈的想法,我母亲是重男轻女的,而我恰恰强烈的希望证明女生根本不比男的差!所以我从小就特别独立、特别有个性。所以我也在想这里面有什么问题。

熙:你说,看到妈妈重男轻女,所以你小时候特别努力想要做好很多事情,那在那个时候你是怎么想到用这个方式去让妈妈看到,你其实并不比男生差?

访:其实我也不仅仅是为了向母亲证明,也是为了让她注意我。因为我从小就特别委屈,我很懂事,学习也是家里最出色的。

熙:出色在哪里?

访:我的成绩总是很好,总能轻松考第一,比他们得的奖状多,从小替父母分忧,能想到父母养育这么多孩子不容易。除了在学校学习外,只要一回到家就会帮助父母干活。尽管我觉得妈妈是忽视我的,但我还是一直努力的去做。这些也从没有跟父母说过,因为觉得他们都很辛苦,所以上大学的时候也不提这事了,也觉得妈妈可能是到了更年期了。

熙:你怎么会跟更期联系在一起?

访:也是后来才了解的,知道了一些更年期的知识,才觉得我妈妈那时候可能是更年期,很不理性。那个时候,好像是在家没有得到妈妈的爱,在学校有早恋现象,妈妈对这件事很在意,她又不知道自己怎么跟我沟通,唯一的方法就是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而我会觉得之所以会早恋跟没有得到妈妈的爱有关系。

熙:你怎么知道早恋跟没得到妈妈的爱有关系?我刚刚感受到,其实在你内心深处是很渴望被妈妈爱的,被爱的感觉对你很重要。(重要、好奇)可以跟我聊一聊虽然童年的你感觉不被妈妈爱(尊重、好奇),那你渴望被母亲爱的感觉是什么?

访:其实我是在上大学的时候,才知道妈妈是爱我的。我去上学前,妈妈很夸张地去找人给我做了一床12斤重的新棉被,拿到北师大后才发现这里有暖气,根本用不着,但妈妈就是怕我冻着。所以现在再去回忆童年的那些东西,感觉就和小时候不一样了。

熙:那在你上大学的时候,妈妈为你做了12斤的棉被,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访:其实妈妈除了做棉被以外,还把家里最厚的床单给我了。那些被子床单我一直用到结婚以后,真的,破了才不用。

熙:这样的东西是童年的你没有体会到的

10

访:有些问题很重要,但我不用花时间再去想这些问题,而更关注究竟需要去做什么。现在,我只能说小时候被妈妈忽视过,但绝对不会说妈妈小时候不爱我了。

熙:那我想问一下,在你的生活历程里,你也在不断的体会妈妈对你的付出,刚刚看到你的眼泪,我觉得很温暖。我好奇的是长大的你(尊重、好奇、合作)同上学时看到妈妈为你准备的被子,又给你最好的床单,知道妈妈不是不爱你的!你觉得你可以怎么样去陪伴照顾那个童年曾经觉得不被爱的自己?现在回头来看看童年的那个自己,可以怎么样去给童年的自己一些陪伴?我有些想法,但想听听你的想法。

访:成年以后,我有个11岁的女儿,到现在为止我特别宠爱我的女儿,是很亲密的那种,经常拥抱她,亲亲她,我也觉得这种感受是非常幸福的。虽然在记忆中我没有跟我妈妈有过这样的亲密接触,但是,现在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会抱我妈妈的!

熙:怎么说?

访:我现在就是愿意去抱我妈妈!而不仅仅是让妈妈抱我! 熙:怎么会去想到愿意去抱你的妈妈? 访:因为我得到了爱! 作业:

1、这些哲学观和理论假设给你带来什么新的想法?对你的咨询哲学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些新的想法会怎样影响你以后陪伴自己的个案?

2、叙事练功:吴熙娟老师强调咨询师的生活和专业工作的相互流转和滋养。熙琄老师的一个学生喜欢骂妈妈,后来她发现:学叙事一天到晚都在欣赏个案,我怎么可以回家骂妈妈,这样很不叙事哟!到家跟妈妈说你好辛苦呀,妈妈好高兴、好高兴,好感动、好感动,20岁的女儿长大了。所以咨询师不仅要欣赏个案,还可以看看自己,看看自己身边最亲密的人。熙琄老师要让我们先练一练叙事的欣赏功:

欣赏你自己或是你身边最亲密的人,看看长这么大或走到现在,你(她/他)最不简单的地方在哪里?最值得欣赏的是什么?

11

探索叙事技巧——外化(之二)

第二课

第一节 引 入

熙琄老师的话: 大家好!

今天要给大家讲叙事的三个技巧——外化、解构和重写。首先,我们来看外化。

大家都知道在外化的精神里,人不等于问题,所以我们要怎么样去贴近问题,去让人们看到他是思考问题的专家。比如说,如果他是个容易害怕的人,那么我们就可以去问“害怕是什么?、害怕会如何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些影响?你对害怕的看法是什么?”。因此,我们在外化里是希望能把问题分开,让人们能够带着珍惜问题的方式去靠近、贴近问题。一般人都会觉得外化只能用在问题上面,其实外化也可以用在特质或是宝贵的事情上。比如说,听到一个被访者在访问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原来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如果用外化,我们可以对他说“这个勇敢是什么?当你看到自己是勇敢的人的时候,会带给你怎么样的影响?”这就叫贴近、靠近特质。因此,熙琄老师要强调的外化的部分就是:每个人都是思考他们问题或特质的专家。当我们把“你的”去掉,比如说“你的勇敢,你的害怕”中的“你的”去掉,让他们站在外面来看这个“害怕和勇敢”的时候,他们会有很多的想法,透过这样的外化,人们会丰厚他们对问题、特质等的看法。所以,希望大家对外化的技巧有这样一个基本的概念。它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方式,让人们有机会透过叙事的学派去用不一样的思维去珍惜、去看待自己的问题或自己一些宝贵的特质。简单来说,外化可以用在负向的问题,也可以用在正向对人们有意义的特质或宝贵的东西上。

下面我们来看解构,解构主要是看看问题对人的影响,我们刚刚说到外化是把问题或特质摆在前面,解构是看问题对人的影响,也可以看特质对人的影响。解构也有外化的精神,所以看到问题对人的影响,人们开始会有新的思索。在叙事里其实很重视人的问题往往会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而来定义他的问题,所以,在解构里还会去看看这个问题有没有受到主流文化定义的影响。比如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肥胖是自卑的,我们可以问她“这个肥胖的自卑,一般社会对肥胖的人的看法是什么?”看到主流文化对胖的看法,我们可以邀请被访者去看这样的影响和看法是怎么来的,然后,可以尝试去看这种想法对他们的影响,他们比较希望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看待自己。人们可能就会说,用胖看待自己是不公平的,其实自己也是一个很热情、很善良、很不错的人。解构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不要用一般主流的方式去看人们的问题,我们希望能够透过解构去珍惜、看到属于人们独特性的知识。所以,解构有这么一个大的释框,就是主流文化带给问题的影响。解构在英文里叫deconstruction,deconstruction最主要的概念就是对事情有质疑、有好奇的精神,不要觉得我们都懂了。比如说,当一个个案说他是很无奈时,在我们一般的思维里,小学生大概都知道这两个字是怎么写的或是什么意思,但这个无奈对于被访者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影响,透过解构的精神可能要好奇地说“那个无奈是什么”。其实这里也有外化的精神,同时也在解构,可不可以告诉我那个无奈是什么?什么时候开始想到生活里会有无奈?在无奈里的生活最辛苦、最

12

搜索更多关于: 叙事治疗系列之一、二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四节 叙事咨询师的角色 在学习了那么多叙事的哲学观和理论假设之后,对比你以前对咨询师角色的看法,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吗?请你写下来。 叙事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应当:放空、 合作 、营造尊重、好奇、透明的咨询氛围。 放空:就是叙事的咨询师站在“不知道”的立场,而不是从“我已经了解”的专家立场问话。(这种不知道不是咨询师一无所知、什么都不懂的不知道,指的是咨询师懂理是与咨询历程有关的知识,而不是别人生活内容与意义。) 放空要做到: ·不以“专家”的姿态自居,相信个案是自己生命故事的专家 ·不带有先入为主的想法,能够好奇的问话(像一个孩子一样) ·不做概念化的“标签”,看到个案生命故事的独特。 合作: ·不做指导者、控制者和责任人,而是共享、互动的陪伴者; ·不沉重、不着急,创造轻松和互相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