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1]主楼由荷兰机场顾问公司(NACO)、英国诺曼·福斯特建筑事务所负责设计。航站楼是世界最大的单体航站楼。3号航站楼(T3)由主楼和国内候机廊、国际候机廊组成,配备了自动处理和高速传输的行李系统、快捷的旅客捷运系统以及信息系统,总建筑面积98.6万平方米。新建一条长3800米、宽60米的跑道, t3航站楼夜景 满足F类飞机的使用要求,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三类精密自动飞机引导系统,这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起降导航系统,在很低的能见度下仍可实行飞机起降。
人性化设计
在机场内转向是很多乘客经常碰到的问题,但是在3号航站楼内,您再也转不了向了。因为航站楼的屋顶是由钢架结构组成,由于这些屋顶钢管都是正南正北走向的,所以只要您抬头看看屋顶线,就知道哪边是北了。 航站楼内的屋顶色彩也独具匠心,是由红-橙-黄渐变的三种颜色构成的,这三种颜色分别位于航站楼内不同的区域,只要您看看屋顶的颜色,也就知道自己身处哪个区域了。
设计方案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的设计具有一个简洁明了的平面,体现了工程技术在其建筑构成和机场系统中的运用。设计由连续3个候机大厅构成.并与航空港主建筑相连。A厅为国内候机厅,与航空港直接相连。国际大厅B和C沿中轴排成一列,通过自动人流传送系统与航空港相连。每个机场大斤都是十字形平面,从空侧区的核心向四面延伸出4个航空码头。这种布局有效地集中了机场服务设施,最大程度地缩短了乘客到登机口的步行距离.同时也营造了最有效的空侧区设计。乘客的流动是直接的,他们姗要做出行进方向选择的次数被降到最低。
几大看点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的设计方案出自英国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之手,从空中俯视犹如一条巨龙,形成了充满整体动感的建筑体量。这种完整的建筑格局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都将形成令人震撼的出行体验。整个3号航站楼工程可以看成为“龙吐碧珠”、“龙身”、“龙脊”、“龙鳞”、“龙须”五部分。
龙吐碧珠——指的是旅客进出的“集散地”,即交通中心(GTC),俗称停车楼。这一次扩建的停车楼面积为34万平方米,拥有7000个停车位。
龙身——是扩建工程的主体。作为“龙身”的3号航站楼建筑面积42.8万平方米,南北向长2900米,宽790米,建筑高度45米,由T3C主楼、T3D国际候机指廊、T3E国际候机指廊组成。两个对称的“人”字形航站楼T3C(国内区)和T3E(国际区)在南北方向遥相呼应,中间由红色钢结构的T3D航站楼相连接。
龙脊——指的是主楼双曲穹拱形屋顶,这也是整个T3工程中最为壮观的地方。这里的钢网架由红、橙、橘红、黄色等12种色彩起伏渐变而成,如同彩色云霞托起腾飞的巨龙。
龙鳞——是屋顶上正三角形的天窗,从远处看,犹如巨龙身上的鳞片。可以自然采光的“龙鳞”天窗,是国内机场首次运用这样的技术。航站楼天花板上有155个这样的采光天窗,能让阳光洒向大厅的每个角落。
龙须——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设计师利用了本次扩建工程中同步配套投资建设的进场交通工程,包括三条高速公路、一条轻轨和一条地方路改造。
3号航站楼不仅建筑外形在时尚元素中融入中国古典意象,内部景观更是彰显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历史。迎面即是《紫微辰恒》雕塑,它的原型是我国古代伟大科学家张衡享誉世界的发明“浑天仪”,精巧逼真;国内进出港大厅摆放了4口大缸,名为《门海吉祥》,形似紫禁城太和殿两侧的铜缸;二层中轴线上,摆放了形似九龙壁的汉白玉制品——《九龙献瑞》,东、西两侧是“曲苑风荷”和“高山流水”两个别致的休息区;T3国际区的园林建筑是三号航站楼景观的另一大亮点3号航站楼的文化景观继承和丰富了中国传统艺术文化,集观赏性与功能性于一身,颂扬了中华文明的同时,又有旅客对T3的坐标定位功能。
诺曼·福斯特
诺曼·福斯特因其建筑方面的杰出成就,于 1990 年被册封为爵士, 1997 年被女皇列入杰出人士名册, 1999 年获终身贵族荣訾,并成为泰晤士河岸的领主。福斯特还获得了众多的荣誉和奖项,主要有“工业建筑皇家设计师”、“杰出设计师学会会员”、皇家工学院荣訾院士、英国皇家建筑学院和美国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等荣誉。1999 年,福斯特荣获第 21 届普利策建筑大奖。2002 年,他嬴得了国际建筑联合会评定的“ AugustePerret ”奖项不□“ PraemiumImperiale ”奖项,并被浦·勒·马利特列入科学艺术领域杰出人物名册。福斯特建筑事务所的海外工惺也曾被授予“女王奖”。
建筑观
“我认为建筑应该给人一种强调的感觉,一种戏剧性的效果,给人带来宁静。机场是一个旅行的场诺曼·福斯特 所,它必须有助于将航空旅行从一个烦恼的过程变成一种轻松愉快的体验。如果你到施坦斯德机场,你肯定会享受到自然光的趣味,会看到清晰的屋顶结构形式,你就像回到了过去的那种挡雨采光的老式机场。许多东西都是仿照这种形式,它重新评价了建筑的自然性,凌乱的管道、线路和照明装置以及悬挂天花板的问题,都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结构形式的清晰和天然光的趣味。屋顶实际上是一个照明屏,同时使室内免受外界天气的影响。同时这体现一种精神。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