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房地产市场泡沫形成机理与控制方法研究
的贷款。此外,银行部门还会过于乐观地估计抵押物的价值,从而加强了借款人投资于房地产的融资能力,进一步地加剧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和产业的扩张。
综上所述“生活必须”是泡沫产生的基本前提,但并非唯一因素,要产生“泡沫”离不开其它两大要素的有力配合——人们基本生活资料被剥夺以及资本掠夺财富的高度发展。
只有在人们基本生活资料被剥夺的情况下,才能打破人们自己自足的可能,使“生活必须”只能通过交易的方式获得成为人们生存的必要条件。并且,生活资料的剥夺,虽然对调动人们的生活积极性,集中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国家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如果不能合理的提供人们获得生活必须资料的有效途径(相应的工作岗位、社会补偿、社会保障等),将使社会上相关人群的购买力下降,无法获得相应的生活资料,加速社会经济泡沫的产生,为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打个比喻:政府收了农田后,看似给农民一定的补偿了,但您知道这对这些农民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不仅他们这一代,以后世世代代都不能依靠土地进行生存了,只能去寻找新的出路,找不到就只能吃老本,吃完老本怎么办天知道,毕竟现在中国还不能提供足够供人生存的岗位。)
资本掠夺财富的高度发展。货币资本从诞生以来,其作用已从简单的流通领域,过渡到聚敛财富的最有效方式。资本所有者凭借着对资本的占有,任意掠夺百姓的劳动及劳动成果(百姓没有基本的生活资料,要生存只能接受他们的盘剥)。在这场以生存为威慑的较量中,无疑资本所有者享有最大的主动权。他们掠夺的行为更增加了社会财富的集中,在巩固自身财富地位的同时,却为社会埋下不安定因素:百姓手中财富不断减少,实际购买力降低,加速经济泡沫的产生,当百姓手中的财富连维持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时,必将产生更严重的社会危机。
现如今在我们生活周围已经很明显的感觉房地产泡沫所带来的种种经济危机,物价上涨,高额的房价让许多人望房止步甚至是成为房奴。解决泡沫危机的有效手段,只能是政府调控或转嫁财富聚敛市场。
4.防止房地产泡沫产生的措施
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监控和管理
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改变,往往会引起其他因素的连锁反应,包括国家税收、劳动就业、居民收入、金融环境、企业利润,等等。政府对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制定合适的政策,是防止房地产泡沫的首要措施。房地产兼有资产和消费品两重性,正因为如此,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十分活跃,容易产生房地产泡沫时,就必须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管理。首先,要加强对房地产建设的投资管理,根据收入的水平
7
来确定投资规模,使房地产的产与销基本适应,不至于过多积压;其次,要加强房地产二级市场的管理,防止过分炒高楼市,使房地产泡沫剧增;最后,调整房地产开发结构,大力发展安居型房地产,同时应加强市场统计和预测工作,从而使房地产行业成为不含泡沫的实实在在的主导产业。 建立全国统一的房地产市场运行预警预报制度
加强和完善宏观监控体系应当通过对全国房地产市场信息及时归集、整理和分析,就市场运行情况做出评价和预测,定期发布市场分析报告,合理引导市场,为政府宏观决策作好参谋。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持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吸引了大量的企业进行房地产投资。因此,国家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房地产业的宏观监控体系,通过土地供应、税收和改善预售管理等手段进行必要的干预和调控,有效地防止房地产\泡沫\的产生。 强化土地资源管理
政府应当通过土地资源供应量的调整,控制商品房价格的不合理上涨。要根据房地产市场的要求,保持土地的合理供应量和各类用地的供应比例,切实实行土地出让公开招标制度,控制一些城市过高的地价。要坚决制止高档住宅的盲目开发和大规模建设,防止出现新的积压、出现由结构性过剩引发的泡沫。要严格惩处各类违规行为,严厉查处房地产开发企业非法圈地、占地行为,避免为获取临时和短期的土地收益而擅自占用和交易土地,对凡是超过规定期限没有进行开发的土地,政府应立即收回。全面清理土地市场,坚决打击开发商的圈地和炒地行为,从源头上防止土地批租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
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合理引导资金流向
首先,要进一步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增加监管手段,增强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水平;其次,要加强信用总规模的控制,不使社会总信用过度脱离实质经济的要求而恶性膨胀,从源头上防止现代泡沫经济发生;再次,要加强投资结构的调控,通过利率、产业政策等,引导资金流向生产经营等实质经济部门;最后,要加强外资和外债的管理,尽可能引进外资的直接投资和借长期外债。推动房地产泡沫产生的资金,绝大部分都是从银行流出的。因此,要加强对银行的监管,从源头上控制投机资本。
8
5.结论与建议
相信通过这些的措施和国家的一系列的调控措施房地产泡沫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我国经济会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万蓬勃:房地产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J].黑河学刊,2008.3 [2]王 巍:浅析我国房地产行业泡沫现状[J].太原科技,2008.3 [3]徐滇庆:房价与泡沫经济[M].机械工业出版,2006.8 [4]2007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主报告
[5]Nakamura,K.“Land prices and fundamentals”,Bank of JapanW orking Paper Series No.O7一E一8,2007,(8).
[6]Baddeley,M.et a1.“Structural shifts in UK unemployment 1979—2005”[J].Bulletin of Economic Research,2008,(2).
[7]鞠方,周建军.房地产泡沫成因新解:房地产市场货币积聚假说[刀.求索,2008,(4).
[8]赵文.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现象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3, (2). [9]曾五一.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的检验与成因机理研究[J].数量经济技 术经济研 究,2011,(1).
[10] 黄亚钧,郁义鸿.微观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11] 蒲勇健,陈鸿雁.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存在性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6年10
[12] 丰雷,朱勇,谢经荣.中国地产泡沫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10月 [13] 刘玉峰,张亮,刘丹.我国房地产经济泡沫的形成机理与区域性特征[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年4月
[14] 陈蕾.当前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特点及政策效应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07年8
[15] 包宗华.房地产先导产业与泡沫经济[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年
[16] 李涛,伍建平.房地产泡沫的成因及防范措施探讨,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2月
[17] 华伟.房地产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9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