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单元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分香蕉,P38。 教学目标:
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分分填填,温故舗垫。 1、 填空:
三( )十二 ( )六十二 ( )( )十八 ( )( )十八 2、 ⑴平均分给了三个人,每人分( )个。 (生:每人分2个) ⑵每人分三个,可以分给( )人。(生:可以分给2个人)
(由“圈一圈、分一分”入手,既复习了平均分,又为新知的学习找到了知识的生长点,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创设情景(出示情景图)
师:今天,猴妈妈给猴兄弟俩准备的是香蕉早餐,请看一看,给他们准备了多少根香蕉?
生:12根。
师:猴妈妈怎样分才公平呢? 生:平均分。
2.分一分,说一说。
师:请小朋友用小棒代替香蕉,帮猴妈妈分一分。 (学生分)
师:请李齐回答 (并请你上台演示)。
生: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3.写一写,读一读,认一认。
师: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你知道怎样表示吗?
生:12除以2等于6。
[师板书:12÷2=6(根)] 师:12、2、6分别表示什么?
生:12表示有12根香蕉,2表示两只小猴,6表示每只分得6根。 师:谁知道这个算式怎么读? 生:读作“十二除以二等于六” (师板书:“12÷2”读作“12除以2”)
师:你愿意教大家读吗?(愿意)那全班同学跟他一起读。(生跟着读) 师:谁知道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生:12是被除数,2是除数,“÷”是除号,6叫做商。
48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书上看到的。
[师板书: 12 ÷ 2= 6(根)] · · · · · · · · · · · · 被商 除除 号 除 数 数 师:真能干!你能上讲台教教大家吗? 生:能。
师:大家会认了吗?同桌互相说一遍。 4.猜一猜,分一分。
师:到了中午,猴兄弟家来了客人,猴妈妈把剩下的12根香蕉全部拿了出来,让兄弟俩平均分给客人吃。猜一猜,兄弟俩是怎样分的呢?他家来了几位客人呢?并把你的想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四人小组讨论,先分一分,再写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指导,学生在投影仪上演示。 生1: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6位客人,每人2根。
算式是:12÷6=2(根) 小猴家来了6位客人。 生2: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4位客人,每人3根。 算式是:12÷4=3(根) 小猴家来了4位客人。
生3:小猴家来了3位客人,每人分得4根。12÷3=4(根)。 生4:小猴家来了12位客人,每人分得1根。12÷12=1(根)。 师:你能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教师指着生3说的算式) 生: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
(通过帮猴子分香焦把学生吸引到数学的活动中来,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掌握了平均分与除法算式的关系,并会读、写除法算式,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尊重和信任学生,为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三)巩固练习,辨证运用。
师:客人们高兴地走了,猴妈妈誇兄弟俩真聪明。猴兄弟俩想:今天我们既招待了客人,还学会了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分一分的活动,不知小朋友们是否学会了?咱俩去考考他们吧!小朋友们你们敢接受小猴子的考验吗?
生齐答:愿意。
1、第38页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
师:说出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
⑴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 □÷□=□(根) ⑵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根? □÷□=□(根) ⑶每份3根,有几份? □÷□=□(根) ⑷每份9根,有几份? □÷□=□(根)
师:请你说出⑶、⑷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看图写算式
49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