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
的问题及对策
学生姓名: 学 院: 专业班级: 学 号: 时 间:
第 1 页 共 4 页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业科技成果反映了农业科技的研究水平,引导农业科研的发展方向,而
(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是农业科技成果被利用的价值体现。文章对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论述,浅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及适用性,加速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 转化 问题 对策
引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农村总体上进入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新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农业科技进步将成为农业增长的第一要素。据统计,我国每年通过省级鉴定的农业科技成果近6000项,其转化率仅为30%~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主要由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资源配置不足,研究成果二次开发的能力薄弱,导致科技资源的浪费,又造成农业生产的损失。因此必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充分挖掘农业科技的潜力,尽快解决
(2)
农业科技与生产脱节的问题,才能真正发挥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1 目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科研选题没有针对市场需求:在农业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今天,一方面,农业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另一方面,农业科技成果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按照一般定义,农业科技成果必须具有客观性、知识性、系统性、动态性和实践性。农业科技成果对经济发展起动力作用,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提
(3)
条件之一。此外,成果来自选题,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相当一部分的选题是按照学科发展来例题的,与经济需求不大,导致农业科技成果我们需要的不多,而我们研究的市场又不一定需要,出现了科研成果向生产转化的比例低,转化难度大的问题。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以后,单存按照学科发展来例题的“学院式”研究已经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农业科研单
(4)
位也必须“与时俱进”,按照农村经济农业发展和农民需求来确定研究选题。1.2 国家对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不足:我国对农业资金投入少。发达国家农业投资额与财政支出的比重通常在10%以上。我国1990年财政用于农业(包括农林业)支出比重为10%,1995年下降为6.3%,2001年为5.5%。1998,1999和2000年虽然大幅度增加了用于农业的财政资金,但主要是靠国债资金,而且85%以上用于大江大河治理和生态建设等重大工程,对农民直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增产增收影响不大。2001年以来,尽管中央财政和一些地方财政设立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通过吸引地方企业科技开发机构和金融机构等渠道的资金投入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进入生产的前期性开
(2)
发,但资金投入仍显不足。
1.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受体)薄弱:农业科技成果本身具有潜在的生产力,只有通过农业科技成果采用者(农业生产者、农民)的应用,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因此,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农民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质高低和采用科学技术意识的强弱程度是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直接因素。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还比较低,采用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制约
(5)
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1.4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难:农业科技成果能否实现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关键在于农业科技成果能否及时顺畅地传播扩散到成果采用者手中,使其应
第 2 页 共 4 页
用于生产实践并产生效益。完成这一传递任务起桥梁作用的中间环节便是农技推广,它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至关重要的工作。目前,从总体上讲,我国的农技推广体制、运行体制、推广机构和推广人员及工作条件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1)
严重制约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2 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完善运行体制:管理应创新,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保障。科研院所要着眼管理创新,引进竞争机制,改革人事财务分配制度。要进一步放活科技人员,除了保留部分精干力量专心从事研究工作外,还要鼓励科技人员以多种形式和途径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战场,开展科技服务,兴办科技开发实体,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要进一步完善促进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让劳动、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调动科技人员和经营者投身成
(6)
果转化实践的积极性。
2.2 提高农技推广人员文化素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一要稳定队伍,充实人员确保农技推广人员有足够的数量;二要通过培养和继续教育,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科技文化素质;三要调整科技人员的专业机构设置和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四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技推广人员到基层去工作,优先充实村站工作人员,满足从事实际农技推广的需要;五要增加农技推广投入,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待遇,改善农技推广工作条件,解决农技推广人员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工
(7)
作,努力工作。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愿为农技推广多做贡献。
2.3 健全农业推广体系,完善农业推广运行机制,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加强政府办的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改革和建设。必须改革省地两级迄今还处于按专业设置划分的农作、植保、土肥、畜牧、水产、农机等农技推广机构自成体系,各搞各得推广,缺乏统一协调的局面,尽快将这些分散的小专业的推广机构合并。像县乡两级一样建立农业推广中心,进行综合整体的农技推广;必须根据“巩固县级,加强乡级,健全村级”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抓紧县中心、乡(村)站的农业推广机构的建设,补充人员,增加设备,完善运行体制,发挥应有功能,搞好
(8)
农业推广工作。
2.4 因地制宜,积极尝试探索新的成果转化、推广机制和模式。如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技术市场等),兴办农业科技产业股份制集团(联合体),推行科研开发一体化模式,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化模式,技术有偿转让或入股模式等多
(9)
元化的成果转化机制和模式。
2.5 积极推动土地的适度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经营。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利于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也利于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与生产效率的提高。要因地制宜,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不拘一格推进农业及其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过程,如培养种植、养殖业大户,兴办国营、集体农场,建设国家专业化种植、养殖基地,创建各各级次的农业科技园区和综合示范基地,引入大型农业企
(10)
业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1) 石明权 陈宏 目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2) 李跃东 张悦 浅谈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 吴敬华 农业科研单位科技产业工作探讨 [J].农业科技管理 2006(1)
第 3 页 共 4 页
(4) 苏丽坤 探索长效机制,注重农民需求 [J]. 科协论坛 2007(5)
(5) 项光川 何小萍 创新农业科技下乡方式的探索 [J]. 新农村 2007(1) (6) 张宪法 陈彦宾 对农业科研机构功能定位的再思考 [J]. 农业科技管理
2007(2)
(7) 耿东海 陈梅香 农业推广服务模式评述 [J]. 农业科技管理 2007(2) (8) 陈斐 康松 康涛 试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和对策 (9) 宋天庆 浅谈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问题
(10) 彭新德 新时期的农业科技创新与管理 [J]. 农业科技管理 2004(3)
页
第 4 页 共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