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1年秋学期滨海中专高二语文周练试卷7
2011年秋学期滨海中专高二语文周练试卷
命题人:刘长猛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怂恿(sǒng yǒng) 深邃(suì) B.怆然(chāng) 夙愿(sù) .....C.瓦砾(lì) 盘桓(huán) D.断戟(jǐ) 殒灭(yǔn) ....2.下列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
A.凋零 擅长 吞古纳今 B.晨曦 筛选 强颜欢笑 C.喧嚣 阻遏 蔬星残月 D.精粹 诀别 心惊肉跳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点化(泛指启发指导) 前仆后继(跟上去) ...
B.浩瀚(形容广大,繁多) 得不偿失(得到的抵不上失去的) ......
C.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D.昭示(明显地表示或宣布)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4.下列关联词语填入恰当的一项是 ( ) ①_______所有的修缮_______属于荒唐。
②_______在现代人的沉思中,废墟_______能上升为寓言。
A.并非??都?? 只有??才?? B.尽管??都?? 只要??就?? C.无论??都?? 即使??也?? D.如果??都?? 无论??都?? 5.下列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废墟是毁灭、是葬送、是诀别、是选择。 B.上天,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一些空隙吧!
C.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
D.黄鹤楼重建了,可以装电梯;阿房宫若重建,可以作宾馆;滕王阁若重建,可以辟商场。 6.本文的文眼句是 ( )
A.并非所有的修缮都属于荒唐。 B.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 C.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
D.废墟的留存,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散文的形,是指散文呈现出来的外在形式,包括所选用的材料和材料的安排组织、方式以及语言的运用等。
B.散文结构比较自由,通常需要严格的章法,讲究周密的逻辑程序。 C.阅读散文要善于纲举目张,从把握文章的线索入手,欣赏散文的结构美。
D.散文不管是托物言志、触景生情,还是借古喻今、以小见大,都必须围绕中心,以表现文章主旨为目的。
8.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对历史文化现象做了有益的的探讨,视野开阔,取材丰富,主旨显豁,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B.本文提醒人们正确对待民族昔日的荣耀和耻辱,从而以更坚实的脚步走向未来。
C.文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句出自宋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D.孔尚任,清代戏曲作家,代表作是《桃花扇》。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怎不将天地也生(活生生)埋怨。 .
B.人拥得我前合后偃(合:站起来,偃:倒下去)。 ..C.则(助词,用于句首,无义)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 .D.着(用着)做公的把住巷口。 .
10.下列不属于元杂剧剧本构成部分的一项是 ( )
A.唱词 B.楔子 D.宾白 D.科介
11.下列对元杂剧的角色分类说明不当的一项是 ( )
A.旦:女角色 B.卜儿:扮演老年男子
C.净: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性人物。 D.外:指末、旦、净等行当的次要角色。
12.下列不属于窦娥三桩誓愿的一项是 ( )
A.血溅白练 B.六月飞雪 C.三年亢旱 D.苌弘化碧
13.下列修辞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②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③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A.借喻 对偶 顶真 B.借代 对偶 拟人 C.借代 对比 呼告 D.借喻 对此 顶真
14.下列各项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
A.文中“正宫”是曲牌名,每一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字数、句法、平仄。
B.《窦娥冤》是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王国维评价它“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C.元杂剧中的“科”是表示角色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用语,又称“介”。
D.窦娥既是一个善良温柔、善解人意的女子,在她身上又有着强烈的叛逆反抗精神,文中的三桩誓愿是窦娥反抗性格最淋漓的展示。
15.下列句子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 B.(惊谔)梅花?
C.(苦笑)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敲诈你才来的么? D.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B.你的见地也不是没有道理。(见识,见解) ..C.(汗涔涔)哦(形容汗水不断地流下) ...
D.此时周冲偷偷由左书房进,在旁谛听。(慢慢地听) ..
17.“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一句中省略号表示侍萍欲说而未说出的话,对此下列补得不当的一项是 ( ) A.我的儿子,鲁大海是你的亲弟弟,你怎么能打他! B.我的儿子,你怎么会这样凶狠! C.你这个强盗儿子!
D.我的儿子,可你的凶狠,多像你的父亲!
18.下列不是曹禺的代表作的一项是 ( )
A.《王昭君》 B.《日出》 C.《龙须沟》 D.《原野》
19.下列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你——你贵姓?
B.哦,侍萍?(低声)是你! C.哦,——那么,那三个代表呢? D.(忍不住)你是谁?敢在这儿胡说?
20.鲁侍萍不止一次说到命运:“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对侍萍的命运观,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侍萍不能解释自己三十年来为什么受那么多苦,不得不自认是“不公平的命”所使然。
B.鲁侍萍在苦难中挣扎,悲叹自己的“命苦”,她相信命运,但也表现出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与不平。 C.她虽然一再说“命运”如何,但并无深意,只是客观反映了她对自己苦难一生的悲叹。 D.三十年的苦和恨,使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侍萍觉醒了,她所说的“命”,从根本上看,是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与抗争。 (二)阅读理解
(一)
不能设想,古罗马的角斗场需要重建,庞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吴哥窟需要重建,玛雅文化遗址需要重建。
这就像不能设想,远年的古铜器需要抛光,出土的断戟需要镀镍,宋版图书需要上塑,马王堆的汉代老太需要植皮丰胸、重施浓妆。
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世界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大伪诈了。 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 ——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
当然,并非所有的废墟都值得留存。否则地球将会伤痕斑斑。废墟是古代派往现代的使节,庄严地保持着派出者的习俗和服饰,不敢轻易地入乡随俗。使节总是稀少的,经过君王的挑剔和筛选。使节负有沉重的使命,不负使命的来访者不是使节。当代的瓦砾不是我们所说的废墟,古代的旷野也不是我们关注的范围。废墟是祖辈曾经发动过的壮举,会聚着当时当地的力量和精粹。碎成齑粉的遗址也不是废墟,废墟中应有岁月坚硬的断柱和残片。废墟能提供破读的可能,废墟散发着让人留连盘桓的磁力。是的,废墟是一个磁场,一极古代,一极现代,心灵的罗盘在这里感应强烈。失去了磁力就失去了废墟的生命,它很快就会被人们淘汰。
并非所有的修缮都属于荒唐。小心翼翼地清理,不露痕迹地加固,再苦心设计,让它既保持原貌又便于观看。这种劳作,是对废墟的恩惠,全部劳作的终点,是使它更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废墟,一个人人都愿意凭吊的废墟。修缮,总意味着一定程度的损失。把损坏降到最低度,是一切真正的废墟修缮家的夙愿。也并非所有的重建都需要否定。如果连废墟也没有了,重建一个来实现现代人吞古纳今的宏志,那又何妨。但是,那只是现代建筑家的古典风格,沿用一个古名,出于幽默。黄鹤楼重建了,可以装电梯;阿房宫若重建,可以作宾馆;滕王阁若重建,可以辟商场。这与历史,干系不大。如果既有废墟,又要重建,那么,我建议,千万保留废墟,傍邻重建。在废墟上开推土机,让人心痛。 不管是修缮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如果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民族的郁忿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抹去了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残梦。但是,收拾来的又不是前夜残梦,只是今日的游戏。
21.下列不能表达出节选部分作者对废墟的深刻见解的一项 ( )
A.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 B.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
C.并非所有的废墟都值得留存,否则地球将会伤痕斑斑。 D.废墟有一种形式美,把拔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附大地的美。
22.根据文意,什么样的废墟值得保存?下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
A.废墟是祖辈曾经发动过的壮举,会聚着当时当地的力量和精粹。 B.废墟中应有岁月坚硬的断柱和残片。 C.碎成齑粉的遗址的废墟。
D.废墟能提供破读的可能,废墟散发着让人留连盘桓的磁力。
2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并非所有的重建都需要否定。 B.并非所有的修缮都属于荒唐。
C.不管是修缮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 D.作者认为古代的所有废墟应该留存。
24.节选部分主要围绕下列哪个方面写的?选出正确的一项是 (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