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京剧脸谱的研究及其对平面设计的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京剧脸谱的研究及其对平面设计的启示
作者:李楠
来源:《设计》2014年第02期
摘要:京剧脸谱以其夸张的造型、浓艳的色彩、丰富的图案、鲜明的视觉特征已经成为京剧艺术的视觉代表符号。研究京剧脸谱的历史及谱式,对现代视觉设计尤其是平面设计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国京剧 脸谱 平面设计
中国京剧被称为“东方歌剧”,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经过历代的发展与完善,京剧脸谱以其夸张的造型、浓艳的色彩、丰富的构图、鲜明的视觉特征深受海内外观众喜爱,已经成为京剧艺术的视觉符号,甚至已经脱离京剧舞台而成为一门独立的装饰艺术,广泛应用于平面设计领域。要将京剧脸谱元素成功应用于平面设计领域,不但要了解京剧脸谱的文化内涵,还要思考京剧脸谱的审美特征、形式规律及应用方式等。 一、京剧脸谱的发展源头
京剧脸谱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它是戏曲艺术内在审美特质的结晶,也是对戏曲角色道德评判的体现,其造型的抽象性、线条的写意性、色彩的审美性,展现了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作为中国戏曲特有的化妆艺术,脸谱是演员完成角色艺术造型的必要手段。京剧中描绘脸谱的最原始目的或许仅仅是为了丰富舞台效果,但是随着人物面部妆容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固定的化妆模式,也成为了观众用以辨别忠、奸、善、恶的视觉符号。
京剧脸谱来源于面具,面具起源于原始巫术、丧葬和灵魂崇拜。早在新石器时代,面具便已经产生,并应用于原始乐舞中用以祭祀酬神,当时的面具狰狞恐怖。到了汉、唐时代,由于祭祀活动的迅速壮大,面具也得以发展,数量开始变多。至隋朝,祭祀活动加入了较多的娱乐性,当时流行表现战争场景的假面舞蹈《兰陵王入阵曲》,假面不再局限于装神弄鬼,开始刻画世俗人物。
宋代是祭祀舞蹈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面具造型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宋杂剧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面具形象从鬼神向世俗人物转变。同时,由于宋朝崇尚道教,儒、佛、道与民俗相重叠,各路神仙都被请入了面具脸谱,“老少妍陋,无一相似”。宋朝戏曲受民俗文化影响加强,内容由鬼神崇拜渐渐转为具有欣赏价值的文娱内容,面具在迎神赛会等活动中也被广泛应用,戏曲脸谱于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
脸谱有各种谱式名目,都是对构图相近的脸谱的概括性称谓。这些基本谱式,是历代艺术家经过长期的创作过程及舞台实践表演而积累下来的。梅氏缀玉轩世藏的明代脸谱大都构图简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