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1级国贸本科·国际贸易复习题
国际贸易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是( c )
A.自然条件 B.国际生产关系 C. 社会生产力 D. 各国的政策 2、
3、国际间的商品交换需要有一个共同尺度来衡量,这个尺度即( a )
A. 国际市场价格 B.国际生产价格 C. 国际价值 D. 国际市场需求 4、50年代至7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对贸易政策主要倾向是( b )
A. 新重商主义 B.贸易自由化 C. 贸易保护政策 D. 超保护贸易政策 5、进口税主要分为普通税和( a ) A. 最惠国税 B.优惠关税 C. 差价税 D. 特别关税 6、日本进口手表300只,单价5,000日元,每只征收从价税15%并加征从量税150日元。则征收的税额为( d )
A. 45,000日元 B.180,000日元 C. 225,000日元 D. 270,000日元 7、一国对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最高限额,达到限额后便不准进口,这种方式是( d ) A. “自动”出口配额 B.进口许可证制 C. 关税配额 D. 绝对配额 8、当一国货币对外贬值后,可起到的双重作用是( d )
A. 促进出口和促进进口 B.限制出口和限制进口 C. 促进出口和限制进口 D. 限制出口和促进进口 9、商品倾销是一种( a )
A. 关税壁垒 B.鼓励出口措施 C. 限制进口措施 D. 管制出口措施 10、贯穿于整个关贸总协定的最基本原则是( a )
A. 自由贸易和非歧视 B.自由贸易和磋商调解 C. 自由贸易和公平竟争 D. 自由贸易和检查监督
11、一国的公司到国外开办银行、商店,设立会计师、律师事务所等,是一种( c )国际服务贸易方式。
A、跨境提供方式 B、国外消费方式 C、商业存在方式 D、自然人存在方式 12、美国实施特别301条款“超级301条款”措施是一种( b )
A、贸易自由化 B、新贸易保护主义 C、 管理贸易 D、都不是
13、总贸易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标准,凡进入( b )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称为总进口。 A、国境 B、关境 C、 边境 D、保税区
14、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而言,是a A、过境贸易 B、转口贸易 C、直接贸易 D、多边贸易 15、亚当斯密的代表作是(a ) A、《国富论》 B、《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C、《域际和国际贸易》 D、《国际贸易》 16、大卫李嘉图的代表作是( b ) A、《国富论》 B、《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C、《域际和国际贸易》 D、《国际贸
易》
17、按照“两优取其最优,两劣取其次劣”原则进行分工的思想是(b )提出的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俄林 D、以上都不是
18、中国生产手表需要8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要9个劳动日,印度生产手表和自行车分别需要12个和10个劳动日,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a )
A、中国生产和出口手表 B、中国生产和出口自行车 C、印度生产和出口手表D、印度不参加国际分工
19、早期的重商主义学说代表人是( c )
A、亚当斯密 B、托马斯孟 C、威廉斯坦福 D、李斯特 20、晚期重商主义学说代表人是( b )
A、亚当斯密 B、托马斯孟 C、威廉斯坦福 D、李斯特 21、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赫克歇尔俄林的学说都是主张( b ) A、公平贸易 B、自由贸易 C、保护贸易 D、管理贸易 22、提出要素禀赋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b )
A、托马斯·孟 B、赫克歇尔和俄林 C、萨缪尔森 D、里昂惕夫 23、关税由(c )征收
A、外国进口商 B、外国出口商 C、海关 D、税务局 24、普惠制的三原则是(b )
A、普遍的,非歧视的,互惠的 B、最惠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 C、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 D、普遍的、对等的、特惠的 25、商品倾销是一种( a )
A、鼓励出口措施 B、关税措施 C、限制进口措施 D、管制出口措施
26、当前,世界经济集团化趋势日益加强,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主要的三大贸易集团是( c )
A、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东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西非经济共同体 C、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东亚贸易区 D、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欧洲经济联盟 27、( c)是经济一体化的最低阶段
A、自由贸易区 B、关税同盟 C、共同市场 D、优惠贸易安排 28、目前最大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是( a )
A、欧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东南亚国家联盟 D、亚太经合组织
29、对于H-O模型来说,导致不同国家间相对商品价格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a ) A、要素禀赋不同 B、国民收入水平不同 C、技术差异 D、消费偏好不同
二、多项选择题
1、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是( abcde )
A. 科学技术的发展 B.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C. 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扩大 D.国家的形成 E. 阶级的产生
2、经济特区的主要种类有( abc )
A. 自由港 B.自由贸易区 C. 关税同盟 D. 出口加工区 E. 过境区 3、依照世贸组织的定义,服务贸易是指( cde )
A. 过境交付 B.境内消费 C. 境外消费 D. 商业性存在 E. 自然人流动 4、当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时,可称为( ad )
A. 贸易顺差 B.贸易逆差 C. 贸易赤字 D. 出超 E. 入超
5、主张通过国家干预措施得到更多的金银,以增加一国的财富,这种思想是( de ) A. 亚当斯密 B.早期重商主义 C. 晚期重商主义 D.凯恩斯主义 E. 自由贸易 6、在国际贸易中,有些国家征收的特别关税主要有( a cde )
A. 进口附加税 B. 过境税 C. 反补贴税 D. 反倾销税 E. 差价税 7、普遍优惠制确立的主要原则为( da ) A. 普遍原则 B.无条件原则 C. 无差别原则 D. 非歧视原则 E. 非互惠原则
8、直接限制进口的非关税壁垒措施主要有( abedc )
A.进口配额制 B.进口许可证制 C. 进口最低限价 D. 进口押金制 E. “自动”出口限制
9、关税与其他国内税收不同,具有的特点是( ace )
A.关税可起到调节进出口贸易的作用 B.关税的主体是消费者
C.关税的税收客体是进出口货物 D.关税是一种直接税 E.关税是一种间接税
10、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 ac )
A.保护本国市场 B.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 C. 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D.积累资本或资金 E.维护本国对外的政治关系 11、优惠关税分为哪几种?( acd )
A.最惠国关税 B.差别关税 C. 特惠关税D.普惠制关税 E.普通关税 12、数量限制有哪几种形式?ae
A.进口配额制 B.进口许可证制 C. 外汇管制D.进口押金制 E.自动出口限制 1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国际分工的两重性指(ac )。
A、进步性 B、倒退性 C、剥削、掠夺和不平等性 D、公平性 14、服务产品和货物产品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abc )。
A、非实物性 B、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的高度一致性 C、不可贮存性 D、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的间隔性
15、贸易条约和协定中通常使用的法律原则待遇条款是( cd )。 A、授权条款 B、选择性保障条款 C、国民待遇条款 D、最惠国条款 E.进出口限制条款
16、知识产权的特征是( ab )
A、无形性 B、专有性 C、时间的有限性
三、计算题
1、计算有效保护率。假定最终商品A的进口价格为100美元,关税税率为10%,而其原料进口价
格为80美元,进口税率为0。试问:该商品的有效保护率是多少?如果原料进口关税为5%,则有效保护程度如何?
2、计算有效保护率。假设国际市场上电视机价格为每台5000美元,整套散件售价3000美元,国内市场售价是6500美元一台。如果该国对电视机实行保护,征收30%的关税,对散件仍实行自由贸易,关税为0。试问:该商品的有效保护率是多少?
四、判断题
1、当一国某种出口商品以外国货币表示的价格下降,即为外汇倾销。( ) 2、自动进口许可证是进口国家主管机构为了限制商品而自行签发的一种许可证。( ) 3、1948年中国已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国。( )
4、一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表明该国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 ) 5、净出口是指出口商品以净重计数的出口量。( )
6、根据总贸易体系规定,以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口额,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不论其是否办理通关手续,一律列入进口,作为总进口的一部分。( )
7、进口替代是用从国外进口制成品来替代本国生产的同类产品。( ) 8、世界国际货物的贸易额是各国和地区的货物进口额或货物出口额之和。( ) 9、征出口税的主要是为增加财政收入。( )
10、比较成本理论不仅提出了国际分工的一个依据,并且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
11、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
12、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另一方面他们对外一致实行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又必然削弱同集团外的第三国的贸易往来,从而使正常的贸易受阻。( ) 13、古典学派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成本说,后由亚当斯密进一步发展。( ) 14、经济学家俄林认为比较成本差异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条件。( ) 15、实行自由贸易理论最早是由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 ) 16、从价税率不变的情况下,从价税额和商品价格成正比关系。( ) 17、世贸组织是一个独立的法人,而关贸总协定是一个国际贸易组织。。( ) 18、解决成员间的贸易矛盾的力度是贸组织比关贸总协定大。( ) 19、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之一。( )
20、要素禀赋理论推测贸易将引起劳动力充裕国家的相对工资水平上升。( )
五、简答题
1、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特点与动因?
2、为什么俄林认为要素均等化只是一个趋势? 3、当代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 4、关贸总协定与世贸组织的区别? 5、中国加入世贸的意义?
6、世贸组织的宗旨、目标和职能? 7、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8、绿色壁垒盛行的原因?
9、贸易自由化的表现与特点是什么? 10、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
11、影响国际价值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2、什么是出口信贷?
13、什么是保税区,有何作用? 14、非关税壁垒的作用?
15、对外贸易制定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16、商品倾销有哪几种?如何弥补倾销的亏损? 17、现代市场的特征是什么?
18、试述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评价?
19、按照《反倾销协定守则》的规定,在什么情况下就构成了倾销,如何确定正常价值? 20、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1、试述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评价?? 22、简述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23、二战后地区经济一体化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4、简述国际分工的类型。 25、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
26、简述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的区别?
27、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它的主要解释包括哪些? 28、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
29、世界各国自由贸易区的特点是什么? 30、二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
31、为什么非关税壁垒措施日益取代关税措施成为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
六、论述题
1、试述二战后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
2、试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区域外非成员国有哪些影响。 3、试述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4、试述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及原因。 5、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的对外贸易依存度? 6、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七、案例分析题
1、据WTO的统计,1990—1999年,全世界反倾销案例共有2483件,中国受到的倾销调查为308件,占12.4%,其中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有三大特点:一是我国成为国外反倾销的主要对象国和最大受害国,二是我国历年遭受反倾销的出口商品主要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大宗进口商品,三是反倾销的商品的出口量大,市场集中。试问:什么是倾销?我国成为国外反倾销的主要对象国和最大受害国,原因是什么?我国应采取哪些反倾销措施? 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5年过渡期,企业要逐步适应WTO的规则和国际规范的要求,试分析在加入WTO后,我国企业会遇到哪些新机遇与挑战?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