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开拓延伸地质报告 - 图文
生产,如因未按要求汇报公司,每次经发现对队跟班及主要队干处罚100元,若造成重大损失和事故由矿追究处理。
8、地质人员绘制的图件,要求图面整洁,字迹清楚,字体为宋体,否则,查出一次必须重新绘制。情况允许下取缔手工绘制,尽量采用计算机成图,并且达到《煤矿地质测量规程》要求的精度。
9、地质人员每月上旬前向各掘进队提供地质预测预报及水文地质、水患水害预报,内容必须全面、完善,且要具有指导生产的作用。
10、若因地质图件提交不及时或资料有误,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必须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11、各上山、石门安全顺利揭煤,对地测人员、施工队主要队干给予一定的奖励。
(二)测量
1、所有测量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测量规程、规范进行工作,落实好测量工作责任制,任何人不得以借口影响矿生产,若造重大损失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加强对测量资料检查、校对及保管工作,若造成资料丢失,将严肃追究测量负责人责任。
2、岔口、重要巷道的开口,由测量组长绘制标定工作设计图,现场必须对起算数据的上一组导线进行检测,若发现一次没有检测或没绘制标定设计图对测量负责人处以50元罚款。
3、各类巷道开口、贯通、停头、复工、过巷、工作面停采(掘),测量人员必须以书面形式通知到各单位,必须采用计算机打印。贯通距离岩巷提前20米、煤巷提前30米;过巷距离提前5米。大型巷道贯通距离在50米以前测量人员必须绘制贯通图,并提前下发贯通通知单,若因未及时下发通知,
9
造成巷道误穿、贯不穿或漏穿,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4、测量人员必须及时对所有掘进巷道在允许情况下进行复测,确保资料准确无误,若未复测,查出一处对测量组长罚款100元,测量组员罚款50元。
5、每月10日、20日、30日收尺时,测量组长必须在当天下午准确填好交换图,以便相关部门能及时了解采掘动态变化,每拖延一天对测量组长罚款50元。
6、所有测量人员与施工队应密切配合,常与施工队取得联系,所有掘进头面中、腰线必须跟拢扒斗机后面,并用石灰划线标注好,施工队必须保护好中、腰线,若造成巷道打偏中、腰线,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7、测量人员必须爱护测量仪器,若因操作方法不当或人为造成仪器损坏、丢失,必须照价赔偿,仪器必须当天归还仪器保管室。
8、月末报尺时,所有测量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填报,并在现场标明收尺位置,严禁多报进尺或者少报进尺,否则,查出一次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9、测量人员必须对设计资料进行复核,如发现问题者,必须向提供部门进行询问,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向总工程师汇报。
10、巷道贯通距离在200~1000米,奖地测组每人200元;贯通距离大于1000米,奖励测量组每人400元;采区之间贯通给予地测组人员每人600元奖励。
(三)储量管理
1、采煤队以一个工作面为考核单位,工作面从开采到结束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储量计算为依据进行奖惩。
2、各个采煤工作面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认真清理浮煤,采高在0.8m以下时,在1.5m2范围内,浮煤厚度不超过10mm,采高在1.0m以上(煤层厚度
10
超过设计采高时,以设计采高为准) 在1.5m2范围内浮煤厚度不超过20mm。
3、在回采过程中,必须按作业规程执行,超出设计规定丢失顶、底煤及各类煤柱,追究队主要管理人员的责任。
4、各个工作面机、风巷浮煤不超过300mm,特殊情况(冒顶、发火、水、瓦斯)不能按规定回收浮煤时,由队提交书面报告,报总工程师批准。
5、地测人员每月不少于3次对各个工作面的采高、浮煤回收、顶底煤及各类煤柱等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并进行考核。抽查时队主要队干必须参加,现场进行验收,凡达不到要求处罚500~1000元。煤炭丢失严重者对集体处罚1000~2000元。
6、工作面回采率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煤厚0.8m 以下时,工作面回采率达到97%,煤厚在1.0m以上(当煤厚大于采高,以设计采高为准)时,工作面回采率达到92%,矿每月对各个工作面回采率进行考核。回采率每增、减1%,则奖、罚采煤队500元。储量计算以工作面实际采高、每月实际回采面积、容重计算当月储量;以当月工作面落煤损失加上当月顶、底煤丢失之和除以当月储量的百分比作为当月工作面回采率(涨吨煤除外),每月底由生产计划处统一进行奖惩。
7、生产部技术组必须对各个采掘工作面的先进性、合理性、正确性负责,因设计不当造成储量丢失的追究设计者、审查者和批准的责任。
8、地测组对所提供的地质资料及资源情况可靠性负责,因地测工作错误,情况不明,数据不准造成丢煤损失,追究地测组负责人的责任。
9、每季度完成上级下达回采率指标时,对储量管理相关人员进行奖励。 10、地测组每月、季度、半年、全年对储量进行汇总,报相关单位存档,矿根据储量管理情况给予地测组人员适当奖励。
11
(四)质量标准化
地测组必须按矿质量标准化规定对所职责范围内标准化工作负责,各类资料齐全,每季度质量标准化达二级。
(五)水文地质
地质人员要每旬定点对井下各水仓涌水量进行观测,建立观测台帐,每季度还要对地面水害情况进行调查,并形成正规资料报相关部门,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第四节 对原地质报告的评价
经过综合分析:现有井田地质构造、煤层稳定程度、水文地质皆与《四川省古蔺县邱家祠井田隆石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中地质论述相符合。
第三章 井田地质
第一节 地层
一、地层
矿山位于古蔺复式背斜北翼,柏杨坪向斜西部仰起端,地层走向呈北西~南东向分布为单斜构造,地层倾向65~85°,倾角27~32°。
矿山范围内出露地层为: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二叠系上统长兴组、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二叠系下统茅口组,主要为沉积环境稳定的浅海相碳酸盐、碎屑沉积物,第四系残坡积分布零散。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1、 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土层(Q4 )
主要分布于山麓、沟谷、山湾、缓斜坡及低洼地带,由残积、坡积、崩积、冲洪积的黄灰色、褐黄色、紫灰色、灰色、深灰色块碎石土、角砾土、粉质粘土、粘土、砂土组成。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