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朗读课文中理解7个生词,1个多音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然段的比较,学习作者把事物特点写具体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威尼斯美丽、独特的风情,认识小艇在威尼斯水城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初步了解威尼斯美丽、独特的风情;掌握几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入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你游玩过哪些地方?电视里看过的也可以说。 (苏州的园林;杭州的西湖;悉尼的歌剧院等)
2、老师也是个旅游迷,现在就和大家到意大利的水上城市威尼斯(板书)去看一看,与我们以前游玩过的地方相比,那儿有哪些特别的地方?请看录像。
3、你觉得威尼斯怎么样?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出示插图投影片] (很美。特别在楼房建在岛上,街道是河流,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4、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是怎么写的呢?揭示课题:16、威尼斯的小艇(板书)[指导“艇”字的写法,老师范写,左边的“舟”的一横不出头,右边是建字旁,而不是走之儿,且右边不是“延”字。)
5、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6、择疑:小艇的样子、作用;船夫怎么驾驶小艇? 想知道这些答案,我们到课文中去找。至少读课文两遍。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学习生词: 1、根据提纲找到相应的自然段朗读课文: (1)、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2)、小艇样子奇特,乘坐小艇观赏风光富有情趣。 (3)、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4)、威尼斯人的生活离不开小艇。 个别朗读,其他学生:
听一听,朗读的同学找的段落是否准确;
想一想,全文是围绕哪一节写的? 2、在朗读中理解词语: ⑴用绘画法理解“纵横交叉”。 简介威尼斯城中流淌着117条河流。
⑵看图理解“船艄”,顺便了解“船舷”指船的两边;“船舱”指船内载乘客、装货物的地方
小结:汉字是表意文字。古时候,“舟”就是指船,因此,带“舟”字旁的字义往往都与船有关。
⑶利用生活经验理解“拥挤”(全班几十名同学站到教室一角,就显得“拥挤”。)。找它在文中的近义词(簇拥)
⑷理解“保姆”,指被人家请去照顾孩子或料理家务的妇女。因此,“姆”是女字部。在古代,人们认为照顾孩子或料理家务是母亲的事,所以“姆”的右是“母”。
利用生活常识理解“祷告”(如祭祀祖宗)[可省略]
雇定,“雇”相当于“租”,出钱让人给自己做事,或出钱让别人用车或船等给自己服务。 桥梁指导“梁”的写法。(上下结构,上右为有两点,下为木,与“粱”区别。) 哗然“哗”为多音字。说明:文中[]的为多音字。 3、交流:
⑴全文围绕第1小节写。
⑵朗读:哪句是中心句?(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三、理解课文,体会写法,感情朗读: 1、小艇的样子怎样呢?导入 第2小节的学习 2、学习第2节: 比较:
(1)、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轻快灵活。
(2)、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同桌讨论:比较以上两段话,哪部分写得生动? (第二部分写得生动:
“二三十英尺长”写出了小艇的长度;“像独木舟”、“像挂在天边的新月”写出了小艇的形状;“仿佛田沟里的水蛇”写出了小艇行驶的样子。)
小结:作者用列数据和打比方的方法一下子就把小艇写具体,写形象了。 (3)怎么读出小艇这种奇特的样子呢?
学生自己朗读;同桌互读;教师指名读;齐读[或者一开始便朗读]。 3、学习第3节:
(1)、过渡:如此奇特的小艇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
(2)、请闭上眼睛,坐上小艇,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说了什么?坐在软软的皮垫子上有什么感觉?[配乐朗读第3小节]
(3)、交流:
(我看到了两岸的建筑和来往的小艇;听到了人们的说笑;向别的小艇上的人们问好;坐在皮垫子上很舒服。)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