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阴阳辨证作业
阴阳辨证作业:
1、阳明腑实所致阳盛格阴证。方用大承气汤,急下存阴。下法即止,再用生脉散加沙参、玉竹、玄参等益气养阴。药用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等。(为什么灌肠通便后反致腹痛、吐泻……)
2、阴道大出血、子宫切除术后、周身乏力、形寒畏冷--气虚、阳虚, 气虚,卫气不固--易感外邪,
午后一阴生,阳气渐弱,阴气渐长+本身气、阳虚--午后畏寒,
中气、中阳不足(纳少,食后腹胀可定位在中焦),虚则不内敛而外越--午后低热。
口干欲饮--中气不足,津不上承, 嗳气上逆--清阳不升,浊气上逆,气机失调 便难、舌淡、苔薄白--气血不足,
脉细而略数--血虚内热或气虚发热,按本案症状,主要是中气中阳不足,以气虚发热为主。
辨证:中气不足,气虚发热,挟血虚。
治则:甘温除热,方用补中益气汤,大补中气、升清阳。药用黄芪,白术,人参,陈皮,炙草,升麻,柴胡,当归。
或首诊用当归补血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党参。(蒲老,常用此方治气虚发热重者)药用当归,黄芪,党参,甘草,小麦,大枣。
3、胆胃不和,痰热上扰。方用黄连温胆汤。陈皮、竹茹、枳实、半夏、茯苓、黄连。
4、芡实合剂:芡实3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怀山药15克,菟丝子24
克,金樱子24克,黄精24克,百合18克,枇杷叶9克,党参9克。本方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利水,促进运化,能使水气不内停;芡实、菟丝子、怀山药脾肾双补,配参、术、苓,阴阳两伤均可治;百合、黄精、金樱子入肺、脾、肾三经,补其不足,功力较强;尤妙在枇杷叶入肺清热,能肃降肺气,使水道通利,下输膀胱。--出自《岳美中医案》P27
5、春泽汤有两个出处,出于《证治要诀类方》和《奇效良方》。
①《证治要诀类方》卷一方。白术,桂枝,猪苓,泽泻,茯苓,人参,水煎服。治伤暑,泻定仍渴者。
②《奇效良方》方。泽泻三钱,猪苓、茯苓、白术各二钱,桂心二钱一分,人参一钱五分,柴胡一钱,麦门冬一钱五分。渴甚去桂加五味子、黄连各二钱。为粗末,每服七钱,加灯心二十茎,水煎服。功能利水渗湿,益气生津。治伏暑发热,烦渴引饮,小便不利。--出自《中医大辞典》
按本案患者,辨病为水肿,辨证为脾虚湿重,阳不化气。病位在中焦,证属虚实夹杂。治则当健脾利湿,通阳化气。方用春泽汤加黄连、升麻、柴胡、陈皮、枳壳、谷芽、荷叶。
本案用春泽汤主要为五苓散加人参,重在健脾益气、利水渗湿。方中桂枝温化膀胱、利小便,茯苓猪苓甘淡渗湿,通利小便;泽泻甘寒渗泻,助二苓利水;白术苦温健脾燥湿,使脾强而制水,加人参补中气。湿浊化热上扰心,下移小肠--小便黄而少,失眠多梦易醒,用黄连清心热而燥湿,陈皮枳壳理气机,谷芽健脾开胃,升麻、荷叶、柴胡升阳。
观本案,首要利小便,使湿从小便而去,利小便而实大便。案中虽体内寒湿明显,但未选温阳化气像真武汤之类的,而选春泽汤,可能效仿叶天士“通阳不在温阳
而在利小便”。
6、三才汤出自清吴瑭《温病条辨.下焦篇》,方组成人参三钱,天冬二钱,干地黄五钱。
“暑邪久热,寝不安,食不甘,神识不清,阴液元气两伤者,三才汤主之。”主治暑热伤气阴之证。
功效,两复阴阳,甘凉养阴为主。
加减:欲复阴者,加麦冬、五味子;欲复阳者,加茯苓、炙甘草。
7、施老论外感病证治:临床上着重辨别气血、虚实、表里。辨气血即分清层次。论虚实即考虑邪正关系。审表里即详查表里比重。外感热性病多属内有郁热,外感风寒,治疗时应既解表寒,又清里热。用药时表里比重必须恰当。治此类病有七解三清(解表药味与清里药比例为七比三,余此类推),六解四清,半解半清,四解六清,三解七清。--出自《施今墨临床经验集》P2
彭玉莹 针推学院 中医学七年制(针灸临床方向)2011023021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