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二语文补考试卷
C这种荷花能像明珠和星星那样光芒四射
D在月光的照射下,白色的荷花给人一种明珠般温润的感觉,在绿叶的映衬下,又像碧天里的星星了 4、、指出上文章中划线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从上文看,上面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
鲁侍萍 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 周朴园 要哪一件?
鲁侍萍 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周朴园 (惊愕)梅花?
鲁侍萍 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是你?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 (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1.上面这段剧情节选自《________》,剧作家是________________。此剧的题目有双重含义:①是_______________②是 ____________。
2.这个剧本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分,属于_________剧;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属于__________剧。
3.潜台词指台词中所包含的或未能由台词完全表达出来的言外之意。下面两句周朴园的台词都有弦外之音,写出它们的潜台词。 ①你来干什么?_______________ ②谁指使你来的?_____________
5
4.这段剧情反映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①周朴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鲁侍萍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台词要把握好音调,读准重音,根据上下文,画线部分应重读的一组词语是( ) A.你、不是、谁、指使、你 B.干什么、我、谁、命、找到 C.来、我、指使、不公平、这儿 D.干什么、来、你、我、找到
(四)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情暗恨生,_____________。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写出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1)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 (2)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_。 (3)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等诗句表现了琵琶女怎样的心情? 答:
3.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 答:
4.对第二段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说明琵琶女不愿见官员,她虽曾为歌伎,却仍不失女子的羞怯。
B.“拢”、“捻”、“抹”、“挑”是弹奏的手法,而这些繁复的手法在一个句子中写出,又是“信手”弹来,足见技巧的娴熟。
C.“间关”形容鸟叫声,与《诗经》中“关关雎鸠”的“关关”相同;“滑”形容乐曲的婉转流畅,与“冷涩”的“涩”相对。
D.由“冷涩”到“凝绝”描绘了声音由迟缓轻细、越来越细,到逐渐消失的过程,“此时无声胜有声”胜在情思缅邈,意味无穷。
5.对第二段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一段没有写对话。其实人们之间肯定有交谈,关于琵琶女也只是用“欲语迟”、“千呼万唤”带过,这样处理是为了集中描写琵琶女的演奏。
6
B.这一段没有写琵琶女的容貌。她应该是风韵犹存的,或者她的愁容,她的憔悴。没有写这些是为了更突出她演奏的高超技艺。
C.这一段没有写众人。其实船上还有客人,也还应该有船夫和仆人。诗人只以主述者置身其间并传达感受,是为了突出中心事件和主体形象。
D.这一段也没有写其他的船只。江面上不可能只有这“东船西舫”两只船,但没有写这些,这是为了渲染一派宁静沉寂的气氛。
六、应用文写作(5分)
信工系准备在12月28日,星期二下午召开各班团支部书记、班长会议,具体研究元旦文艺晚会等事宜。地点信工系会议室。请代拟一份会议通知。
七、写作(3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倾听,就是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认真听取。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思、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
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式;倾听,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 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我们在倾听中成长。
请以“倾听”为话题写篇文章。
要求:1、文章不能离开话题范围;2、立意自定,题目自拟;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4、字数不少于600字。
7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