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中西方音乐史考研复习笔记

中西方音乐史考研复习笔记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9:34:19

西安音乐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西方音乐史部分 内容划定(内部资料)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

(约1300-1600)

文艺复兴(Renaissance):复活、再生

①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②摆脱宗教束缚,关注世俗生活

1.历史地位:西方文明的第一个发展时期,西方音乐史上的复调音乐全盛时期,形成早期主调因素。 2.音乐文化:

一、“新艺术”(Ars Nova)

14世纪以法国、意大利为中心的复调音乐创作时期。是复调音乐由中世纪向文艺复兴的过度,新艺术之“新”是相对于“旧”的被称为“古艺术”的13世纪巴黎圣母院乐派的音乐而言的。

(注:名词解释“新艺术”时,加上代表作曲家:(法)维特里、(法)马肖(Machaut)、(意)

兰迪尼(Landini)。)

代表作曲家:⑴(法)维特里:他的论文集《新艺术》成为该时代名称的来源。

⑵(法)马肖(Machaut):他创作的《圣母弥撒》第一次把常规弥撒的五部分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构思。

⑶(意)兰迪尼(Landini):14世纪意大利新艺术代表作曲家,他追求独特的个人风格,所使用的终止式在和声史上被称为“兰迪尼终止式”。

14世纪法国主要音乐体裁

(1)等节奏经文歌 (2)常规弥撒套曲 (3)叙事歌

(4)尚松(chanson):在音乐史上是指14-16世纪以法文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的概称。 14世纪意大利主要音乐体裁

(1)牧歌(madrigal)(2)猎歌(狩猎歌)(caccia)(3)叙事歌(巴拉塔)(ballata)

二、尼德兰乐派:15-16世纪以北欧低地国家为中心形成的乐派,在创作上全面探索复调技术,在以邓斯

泰布尔为代表的英国音乐的影响下形成最早的“和声因素”(主调因素),是文艺复兴时代最重要的乐派。

代表人物:杜费(勃艮第乐派),奥克冈、若斯坎、拉索(佛兰德乐派)

尼德兰乐派 勃垦第乐派 尼德兰乐派(早期) 1、 杜费(Dufay):创作涉及宗教和世俗各种题材,创作出定旋律弥撒。 2、 班舒瓦(Binchois):尚松作家 尼德兰乐派(中期) 1、 奥克冈(ockghen) 第一代佛兰德作曲家 2、 若斯坎(Josquion) 第二代佛兰德作曲家 第三代佛兰德作曲家 佛兰德乐派 尼德兰乐派(晚期) 拉索(Lasso) 代表作:无伴奏合唱《回声》 (名词解释:勃垦第乐派(Burgundion school)/ 佛兰德乐派(Flemich school): 文艺复兴时期的早期

/中晚期的尼德兰乐派,在创作上全面探索复调技术,在以邓斯泰布尔为代表的英国音乐的影响下形成最早的“和声因素”(主调因素),是文艺复兴时代最重要的乐派。+代表作曲家。)

尼德兰乐派的贡献:(1)对复调艺术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2)擅长创作弥撒和经文歌,并常用世俗曲调作弥撒的定旋律

西安音乐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西方音乐史部分 内容划定(内部资料)

(3)是和声思维的先行者,形成最早的“主调和声”因素,创作中有了对位和

声的萌芽。

三、德国音乐:①众赞歌(chorale)又称“新教圣咏”,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编写的宗教歌

曲集。

特征: 1、德语、人人皆唱

2、运用对位和声化技术 3、风格通俗

4、是德、奥音乐的起点。

(马丁·路德创作的《我们的主是坚固的城堡》被恩格斯称为“16世纪的马赛曲”)

②新教改革:16世纪以马丁·路德为首的宗教改革运动,

具体措施:1、将拉丁语的《圣经》翻译成各种民族语言版本

2、用方言写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赞美诗 3、众赞歌(chorale)又称“新教圣咏”

③名歌手(Maistersinger):16世纪德国市民阶层的音乐行会组织(名词解释)

四、意大利音乐:①罗马乐派:16世纪反宗教改革背景中形成的意大利乐派。代表人物帕勒斯特里那,创立了

无伴奏合唱形式和风格,被称为“宗教音乐的救主”。

※罗马乐派风格:宗教性教堂风格,庄严而沉思,冷静、清新与质朴。(也被称为帕勒斯特里那风格)

※帕勒斯特里那代表文艺复兴时期复调音乐创作的最高成就。

②威尼斯乐派:16世纪以威尼斯圣·马可堂为中心形成的乐派,

是器乐创作的开端。

代表作曲家:⑴维拉尔特(创立了威尼斯乐派),

创立了双重合唱和复合唱形式。 ⑵乔凡尼·加布里埃利

创立最早的独立的器乐体体裁,被称为配器法之父。

3.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体裁: ①声乐(14-16世纪) 1.经文歌 2.弥撒曲 3.众赞歌

4.世俗歌谣曲(名解)

⑴<意>-牧歌(madrigae)

代表人物:马伦齐奥、杰苏·阿多、蒙特威尔弟

⑵<法>-尚颂 (Chanson)

代表人物:雅内坎、贡贝尔 ⑶<德>里德(lied)

代表人物:路德维西、森夫尔 ⑷<英>康索尔特歌(Consort)

(注:牧歌: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声乐体裁,是意大利语的世俗歌谣曲。) (注:尚颂: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声乐体裁,是法语的世俗歌谣曲。) (注:里德: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声乐体裁,是德语的世俗歌谣曲。) (注:康索尔特歌: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声乐体裁,是英语的世俗歌谣曲。)

②器乐:(16世纪出现)

西安音乐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西方音乐史部分 内容划定(内部资料)

1.声乐改编曲

2.模仿风格曲①里切卡尔(ricercar)赋格曲的前身

②坎佐那(canzona)古奏鸣曲的前身

3.技巧性乐曲:托卡塔(toccata)意为触键,为键盘器乐炫技而作.

(注:里切卡尔(ricercar) 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器乐体裁,是

模仿风格曲之一,是赋格曲的前身。)

(注:坎佐那(canzona) 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器乐体裁,是模仿

风格曲之一,是古奏鸣曲的前身。)

(注:托卡塔(toccata) 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器乐体裁,是技巧

性乐曲,是为键盘器乐炫技而作。)

※ 代表乐器:

⑴弹拨类乐器:琉特琴(Lute)文艺复兴时期的乐器之王 ⑵弦乐器:维沃尔琴

⑶键盘乐器:古钢琴、管风琴

主调音乐最高形式:交响乐

复调音乐最高形式:赋格

答题方法 :

乐派=词源+音乐史含义+时代+人物+风格

第二部分 西方音乐史近代史

第一章 巴洛克时期

(1600歌剧诞生-1750巴赫去世)

Ⅰ、历史地位:西方文明近代史的开端(英国资产积极革命,德国三十年战争)

是音乐史上的复调向主调音乐过渡时期, 形成三大音乐创作成就和风格:

歌剧(剧院风格)、大型声乐套曲(教堂风格)、器乐曲(室内风格)

Ⅱ、名词解释:①巴洛克乐派:(词源,音乐史中的涵义――时代、人物、风格)巴洛克(Baroque)原意

为“形状不整齐的珍珠”(葡萄牙文)最初用于形容是文艺复兴晚期出现的建筑、美术风格(贬义)20世纪后用于泛指1600-1750年间的西方艺术,音乐中的涵义是指1600-1750年以J·S巴赫、亨德尔为代表体现宏伟夸张特征的音乐流派。

巴洛克时期音乐特征

1、 音乐富于戏剧性和动力感,夸张和充满激情。 2、 和声意义增强,复调音乐向主调音乐过度。

3、 器乐逐渐取得了与声乐平等的地位,并得到的空前的发展。

②通奏低音:(basso continuo)又称数字低音,是巴洛克时代一般为键盘乐器创作的简易

和弦记谱法,体现复调向主调音乐的过渡。

Ⅲ、音乐文化: 一、歌剧的音乐创作

西安音乐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西方音乐史部分 内容划定(内部资料)

1、意大利歌剧

体裁:意式正歌剧(opera seria):形成与巴洛克时代,一般取材于神话传奇,形式特

征包括:①意式序曲(快-慢-快)②三幕数场结构 ③意大利文和美声唱法演唱④独唱(宣叙调、咏叹调)是整个歌剧的核心⑤主体结构包括独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乐队⑥代表作曲家:亨德尔、格鲁克、莫扎特等。

发展线索:⑴诞生:1600年“佛罗伦萨艺术小组”的作曲家佩里创作第一部公认的歌剧

《优丽迪茜》(1600年10月6日上演)

(1637年,威尼斯建立了第一座公众歌剧院—圣卡西亚诺歌剧院)

⑵发展:①(补充)罗马歌剧具有清唱剧和歌剧双重雏形,具有浓厚的宗教

气息,歌剧中有豪华的舞台背景。代表:卡瓦里埃利《关于灵魂与肉体的戏剧》。兰迪《奥菲欧之死》。

① 17世纪上半叶,威尼斯歌剧乐派的蒙特威尔第创立“激情风格”加强了歌剧的戏剧性表现,强调旋律对情感的表现作用,大胆使用不协和和弦,转调自由,扩大乐队编制,唱中出现了花腔。代表作品:《奥菲欧》、《波佩亚的加冕》、《阿里安娜》。 ②17世纪下半叶,那不勒斯乐派A·斯卡拉蒂(作品《格丽塞尔达》,返始咏叹调)确立意式正歌剧体裁,同时由于欣赏群体为贵族,创作、表演、阉人歌手的庸俗导致歌剧的衰落。

③18世纪上半叶,亨德尔在意大利和英国创作意式正歌剧代表巴洛克时代的最高成就。

2、其它歌剧:(法、英、德)

法国

“抒情悲剧”或“抒情歌剧”(Tragedie lyrique)巴洛克时期法国歌剧歌剧体裁,以意

大利歌剧为创作基础,包括三个方面形式特征①古典戏剧风格的朗诵调②法式序曲(慢快慢)③芭蕾场景的穿插。代表人物:吕利、拉莫

英国

英国歌剧(民谣歌剧):代表人物:普塞尔(Purcell),英国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作曲

家,代表作品《狄东与伊尼》

德国

德国歌剧

二、大型声乐套曲:清唱剧、受难曲、弥撒曲、康塔塔 清唱剧(oratorio)、受难曲(passion)

弥撒曲(missa)、康塔塔(cantata)

定义:巴洛克时期大型声乐套曲结构分独唱、重唱、合唱、乐队(合唱占主导地位),无表演,内容上:

分宗教和世俗两大类(清唱剧、康塔塔)受难曲:宗教题材。弥撒曲:源于中世纪天主教会的祭主大典,一般包括五个阶段(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羔羊经)

搜索更多关于: 中西方音乐史考研复习笔记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西安音乐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西方音乐史部分 内容划定(内部资料)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 (约1300-1600) 文艺复兴(Renaissance):复活、再生 ①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②摆脱宗教束缚,关注世俗生活 1.历史地位:西方文明的第一个发展时期,西方音乐史上的复调音乐全盛时期,形成早期主调因素。 2.音乐文化: 一、“新艺术”(Ars Nova) 14世纪以法国、意大利为中心的复调音乐创作时期。是复调音乐由中世纪向文艺复兴的过度,新艺术之“新”是相对于“旧”的被称为“古艺术”的13世纪巴黎圣母院乐派的音乐而言的。 (注:名词解释“新艺术”时,加上代表作曲家:(法)维特里、(法)马肖(Machaut)、(意)兰迪尼(Lan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