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升高中数学衔接最全经典教材
(7)中位数与众数:①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②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大的那个数据叫做这个组数据的众数。③优劣比较:平均数:所有数据参加运算,能充分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常用,但容易受极端值影响;中位数: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影响少,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众数:各个数据如果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特别的意义。
(8)调查:①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②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③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中的一小部分个体,因此他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主要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9)频数与频率:①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②当收集的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先将数据适当分组,然后再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10)数据的波动:①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②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③标准差就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④一般来说,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11)事件的可能性:①有些事情我们能确定他一定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必然事件;有些事情我们能肯定他一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都是确定的。②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肯定他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确定事件。③一般来说,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2)概率:①人们通常用1(或100%)来表示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0来表示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②游戏对双方公平是指双方获胜的可能性相同。③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记作P(不可能事件)?0;如果A为不确定事件,那么0?P(A)?1
第四部分 分章节突破
1.1 数与式的运算 1.1.1 绝对值 1.1.2 乘法公式 1.1.3 二次根式 1.1.4 分式 1.2 分解因式
2.1 一元二次方程 2.1.1 根的判别式
2.1.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2.2 二次函数
2.2.1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性质 2.2.2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 2.2.3 二次函数的简单应用 2.3 方程与不等式
2.3.1 二元二次方程组解法 2.3.2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3.1 相似形
3.1.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3.1.2相似形 3.2 三角形
3.2.1 三角形的“四心” 3.2.2 几种特殊的三角形 3.3圆
3.3.1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3.3.2 点的轨迹
1.1 数与式的运算
1.1.1.绝对值
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
?a,a?0,?|a|??0,a?0,
??a,a?0.?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a?b表示在数轴上,数a和数b之间的距离. 例1 解不等式:x?1?x?3>4.
解法一:由x?1?0,得x?1;由x?3?0,得x?3; ①若x?1,不等式可变为?(x?1)?(x?3)?4, 即?2x?4>4,解得x<0, 又x<1, ∴x<0;
②若1?x?2,不等式可变为(x?1)?(x?3)?4, 即1>4,
∴不存在满足条件的x;
③若x?3,不等式可变为(x?1)?(x?3)?4, 即2x?4>4, 解得x>4. 又x≥3,∴x>4.
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 x<0,或x>4. 解法二:如图1.1-1,x?1表示x轴上坐标为x的点P到坐标为1的点A之间的距离|PA|,即|PA|=|x-1|;|x-3|表示x轴上点P到坐标为2的点B之间的距离|PB|,即|PB|=|x-3|.
义即为 所以,不等式x?1?x?3>4的几何意|PA|+|PB|>4.
由|AB|=2,可知
点P 在点C(坐标为0)的左侧、或点P为4)的右侧.
x<0,或x>4.
练 习 1.填空:
|x-3| A 1 P x C 0 |x-1|
图1.1-1
B D 3 4 x 在点D(坐标
(1)若x?5,则x=_________;若x??4,则x=_________.
(2)如果a?b?5,且a??1,则b=________;若1?c?2,则c=________.
2.选择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a?b,则a?b (B)若a?b,则a?b (C)若a?b,则a?b (D)若a?b,则a??b 3.化简:|x-5|-|2x-13|(x>5).
1.1.2. 乘法公式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a?b)(a?b)?a2?b2;
22?a2?2ab?.b (2)完全平方公式 (a?b)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23?ab?2b)?3a?;b(1)立方和公式 (a?b)(a 23?ab?2b)?3a?;b(2)立方差公式 (a?b)(a 222)?a?b?2c2?(ab?bc?;)a(3)三数和平方公式 (a?b?c c3323?a?3ab?3a2b?;b(4)两数和立方公式 (a?b) 33?a?3a2b?3a2b?.b(5)两数差立方公式 (a?b)
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 例1 计算:(x?1)(x?1)(x2?x?1)(x2?x?1).
222?解法一:原式=(x2?1)?(x?1)?x??
=(x2?1)(x4?x2?1)
=x6?1.
解法二:原式=(x?1)(x2?x?1)(x?1)(x2?x?1) =(x3?1)(x3?1)
=x6?1.
例2 已知a?b?c?4,ab?bc?ac?4,求a2?b2?c2的值. 解: a2?b2?c2?(a?b?c)2?2(ab?bc?ac)?8.
练 习 1.填空:
121211; a?b?(b?a)( )
942322(2)(4m? )?16m?4m?( );
2222(3)(a?2b?c)?a?4b?c?( ).
(1)2.选择题:
1mx?k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等于 ( ) 21212122(A)m (B)m (C)m (D)m
431622(2)不论a,b为何实数,a?b?2a?4b?8的值 ( )
(1)若x?2 (A)总是正数 (B)总是负数
(C)可以是零 (D)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1.1.3.二次根式
一般地,形如a(a?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根号下含有字母、且不能够开得尽方的式子称为无理式. 例如 3a?a2?b?2b,a2?b2等是无理式,而2x2?2x?1,x2?2xy?y2,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