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贫血的鉴别诊断
2、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又称铁利用障碍性贫血,一般见于中年及老年人,血涂片可见正常色素性及低色素性红细胞,骨髓中可见大量铁粒幼红细胞。血清铁升高,总铁结合力降低。
3、地中海贫血有家族史,病人有特殊面容,血涂片可见多量靶形红细胞,血清铁增多。 IDA的预防及治疗
积极预防各种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如钩虫病,痔,月经 增多。补充铁剂,使血红蛋白回复正常,补充储存铁。口服铁剂有硫酸亚铁或富马酸铁等;注射铁剂有右旋糖酐铁及山梨醇铁。IDA一般不需输血,可酌情给予高蛋白及含铁丰富的饮食。 由此可见,引起贫血的原因很多,钩虫为常见原因之一。 钩虫简介及致病因素与检验防治 一生活史
(一)在外界土壤中的发育
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上段,雌雄交配后,雌虫产卵,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潮湿(相对湿度60%—80%),温暖(25—30),荫蔽,氧气充分,肥沃的土壤中,卵内细胞很快生特性,即感染期蚴。丝状蚴具有向温、向上特性,当接触到人的皮肤时,活动力增强,依靠机械性穿刺和酶的作用,从皮肤薄嫩处,经毛囊,汗腺口或破损皮肤侵入人体。 (二)在人体内的发育
丝状蚴侵入皮肤后,在局部停留约25小时,然后进入小静脉或淋巴管,随血流经右心到肺,穿过肺微血管进入肺泡,再循支气管,气管上皮细胞的纤毛摆动,向上移行至咽,随吞咽动作被咽下,经食管,胃到达小肠。
钩虫丝状蚴主要经皮肤感染,但十二指肠钩虫也可经口感染。 二致病
人体感染钩虫后,是否出现临床症状,除与钩蚴侵入数量及成虫在小肠寄生数量有关外,也与人体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力有密切关系。 (一)幼虫致病作用
1.钩蚴性皮炎丝状蚴钻入皮肤后,约在1小时内即可在宿主接触泥土部位,如手指,足趾间以及手背、足背、踝部、手腕等处出现钩蚴性皮炎。数10分钟内局部皮肤出现针刺,烧灼和奇痒感,继而见充血性斑点或丘疹。此种皮炎在钩虫流行区称为“粪毒”或“着土痒”等。 (二)成虫致病作用
成虫以血液为食,吸血时,头腺分泌抗凝素,使伤口不易凝血而有利于其吸血。吸入血液很快从消化道排出,造成血液丢失。钩虫成虫的吸血活动和咬附伤口的渗血导致人体长期慢性失血,铁和蛋白质不断丧失。因为缺铁,血红蛋白合成速度又慢于红细胞新生的速度,故临床上出现的贫血为缺铁性,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患者皮肤蜡黄,粘膜苍白,头晕,乏力,劳动
力减弱或丧失,严重者可有心慌,气促,面部及下肢水肿等贫血性心脏病的症状。 三实验诊断
(一) 粪便检查虫卵:直接涂片法与饱和盐水浮聚法。前者简便但易漏检,后者检出率高。原理是虫卵比重较饱和盐水比重轻,虫卵易浮聚与饱和盐水表面。
(二)钩蚴培养法:检出率高于饱和盐水浮聚法,但粪便标本需培养5-6天才能孵出幼虫。此法可根据幼虫的形态特点确定虫种。有利于驱虫药物的选择。
(三)免疫学检查:此方法一般不常用,多用于钩虫产卵期。 四防治
(一)普查普治驱虫宜在每年冬春季进行。常用驱虫药物有甲3苯达唑、左旋咪唑、阿苯达唑、噻嘧啶等。合并用药可提高驱虫效果。
(二)加强粪便管理不随地大便,不用新鲜粪便施肥。 (三)加强个人防护改良耕作方法,尽量减少手,足直接与泥土接触,必要时可涂用防护剂(1.5%左旋咪唑硼酸乙醇、15%噻苯达唑软膏)等预防感染。 对本材料的分析讨论
综合以上IDA及钩虫病的临床表现,病因,实验室检查,并联系此患儿的病史资料,可通过进一步的血涂片、骨髓片检查及铁染色观察含铁血黄素的含量,血清铁的多少;同时通过粪便检
查虫卵、钩蚴培养法及免疫学检查,能最终诊断该患儿为钩虫引起的缺铁性贫血。
检验方法选择:但鉴于本病例患者为7岁幼童,避免其承受太大痛苦,不建议骨髓穿刺涂片检查,而选择采用痛感较小的血涂片检查和粪便相关检查。
确诊后通过服用驱虫药及注意自身生活习惯和个人卫生,并服用铁剂可逐步改善贫血症状,达到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典型案例分析》主编罗绍凯洪文德 《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李振宗朱汉熙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许文荣王建中 《血液病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主编刘锋麻柔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刘晶星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肖纯凌赵富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