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期末考察作业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期末考察作业
特殊儿童教育之我见
特殊教育就是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顾名思义特殊教育就是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为开发特殊儿童的智力,使他们更加聪明,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特殊儿童教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幼儿期是特殊儿童人生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特殊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特殊儿童的最佳矫正时期,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是一个多方面的培养过程。对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关注也不可小觑。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心智发展极不成熟,需要家长及幼师积极的引导。因此,作为家长和幼师,应积极引导特殊儿童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分享、乐于分享。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是特殊儿童教育的主要目的和任,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也是特殊儿童教育的主要职能之一。
而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就是为各种不同特殊儿童提供促进其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学前特殊儿童是指学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换言之,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6岁的儿童。)特殊儿童有狭义、广义的概念,特殊教育的概念也有狭义、广义之分。对狭义特殊儿童的教育就是狭义的特殊教育,对广义的特殊儿童的教育是广义的特殊教育。广义的特殊教育就是有些国家提出“特殊需要教育”,这种教育正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中所说:“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志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育制度的设计和教育计划的实施应该考虑到这些特性和需要的广泛差异。”对不同种类特殊儿童的教育又可分别成为盲童教育、聋童教育、智力落后儿童教育、超常儿童教育、言语障碍儿童教育、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教育,多重残疾儿童教育等。这就是特殊儿童教育的广泛含义。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一部分,有着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直接意义:对特殊需要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最重要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帮助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在发展的关键期内满足特殊儿童的需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问题,教师和相关工作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及时纠正和矫正,充分促进学前特殊儿童的潜能的发展, 以及有效预防学前特殊儿童其它障碍的出现。
1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期末考察作业
二、间接意义:对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意义。任何一个特殊需要儿童的存在,都给他们的家庭带来许多特殊的问题,而学前特殊教育有助于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特殊需要,并且积极参与到教育过程中以帮助自己的孩子,而且特殊儿童教育同时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负担,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条件。
三、社会价值:对社会发展有着极大的积极意义。每一位特殊儿童,都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个体存在的,与整个社会及社会发展都有一定的关系。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集中表现在:为社会发展增加建设者的力量;有效地减少社会承担的特殊教育和残疾福利费用;同时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
就我的观点来看,特殊教育是一个前景开阔的专业,国家越来越重视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各地也在不断的修建相应的特殊教育学校,国内的一二级城市也都开设有不同障碍类型的康复中心。虽然特殊教育为大家所重视。但是人们对这定义的认识并不十分充分,一般人们认为,特殊教育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特殊的教育对象,二是特殊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特殊的教育对象,决定了特殊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这种认识似乎忽略了一个极重要的内容,那就是特殊的教育目标。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特殊的教育对象决定了特殊的教育目标,从而才最终决定了特殊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应该说特殊的教育目标与特殊的教育对象一样,都是确定特殊的教育内容与方法的前提和依据。但确有不少特教学校由于忽略对特殊教育目标的深入研究,认识和理解,往往将特教的目标与普教的目标混为一谈,结果使得特殊教育的内容与方法(除一些技巧性的手段)与普通教育没有什么大的差别。这样,我们的特殊教育有意无意地便把一批本应特殊对待的特教对象,硬是塞进了普通教育中,特殊教育应该明确自己特有的教育目标,选定能够适合特教对象,达成特教目标的特教内容与方法,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特殊教育,而不是盲目地跟着普通教育。
准确地确定特殊教育的目标,必须深入地研究特殊教育的对象。我们这里所说的特殊教育,主要是指对视残、听残、智残这三种残疾儿童的教育。这三种残疾儿重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视残、听残儿童,他们的共同点是:由于某一感觉器官残疾,致使一条感知外界的感觉渠道堵塞,由于感知不充分,导致认知和其它方面发展出现缺陷。另一类是智残儿童,这类儿童发展不够并不是因为某一感官出了问题,而是接受各种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处理的中枢即大脑发展水平过低,这类残疾儿童,无论外界输入的信息多么丰富多彩,但最终因大脑能力太低,导致发展上的各种不同。
2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期末考察作业
虽然都是残疾儿童,但这是两类完全不同的残疾儿童。为他们设定的教育目标和选择的教育内容和力、法也应该不一样。针对不同的残疾幼儿,给予不同的教育,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教育是特殊教育的必须之法。
特殊儿童教育虽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在对待特殊儿童的态度上,有些人会给予特殊儿童标签,这也引来了一些人的斥责,认为这种行为没有尊重幼儿。而我认为给予特殊儿童标上标签这个问题,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问题,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认识而儿童标签化的问题。
给予儿童标上标签是存在弊端的。有些教育界人士认为,只要给某一儿童贴上“特殊标签”,他就可能产生自卑感或优越感。这些人士是融合教育里“去标签化”,特殊儿童一旦被贴上这样或那样的称谓,不仅影响儿童本身,还对家长产生一定心理影响,这点对儿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而将特殊标签运用到普通正常儿童身上,也有很大的影响。我记得曾经有个实验说:一个教授能预测天才,一个学校老师就将其请到学校,请教他学校中哪些儿童是天才,结果教授告诉他几个儿童的名字,等儿童长大后,果真他们都在不同领域里称得上是人才,老师还在觉得教授厉害,殊不知,教授的一席话,让他深思,“我当时是随便指的”。
当然给特殊儿童标标签也是有可取之处的,理由如下:首先,给特殊儿童贴标签,有利于教育者明确不同特殊儿童的特殊性,有针对的给予不同特殊儿童不同的特殊教育,因材施教,及时纠正或者改善。其次,对社会而言,标签的正确使用便于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相关的为特殊儿童服务的政策法规,规划教育部的特殊教育支持和帮助,制定有关的福利措施保障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合法利益,满足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并可使特殊学校获得相应资金和行政支持。再者,对于特殊儿童这一群体而言,标签有助于使特殊儿童明显的与他人划分,让他人关注到他的特殊性,从而让大家能够正确理解这种特殊性,并且在必要时给予特殊儿童以特殊的帮助,总之给特殊儿童贴标签有利为特殊儿童提供便利和帮助。也可以使得儿童的异常行为容易被其他儿童和社会公众所接纳。在某种意义上,给特殊儿童的标签亦是一种保护性措施。最后,正确地理解标签所代表的障碍,可以帮助父母和其他人形成对儿童的进步空间和行为表现的合理的预期,可以保护孩子免于遭受嘲弄或者虐待。对于没有明显身体表现的残疾人来说,这些显得尤为重要。总之给特殊儿童贴标签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的,有着一些有利的方面。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特殊儿童标签优缺点共存,“特殊标签”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对于特殊儿童,标签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科学合理的利用这把利剑,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但也不可滥用,以免伤害到特殊儿童,影响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